• 恒生指數 23477.92 900.94
  • 國企指數 8666.72 344.16
  • 上證指數 3379.17 28.39

2月18日 18:33

麥格理: 業績期展開,及早部署焦點股?

投資者:業績期已展開,本周有哪些焦點股值得跟進?

麥格理:每年二至三月均為港股業績高峰期,認股證市場的資金通常會在業績公布日期前透過相關認股證作部署。本周多隻焦點股派業績,當中不乏近期熱賣的科技股。周一(17日)先有百度集團(09888)、周三(19日)由匯豐控股(00005)、恆生銀行(00011)及網易(09999)接力,周四(20日)為阿里巴巴(09988)、聯想控股(00992)及嗶哩嗶哩(09626),周五(21日)則有攜程集團(09961),至於下周四(27日)為傳統藍籌股香港交易所(00388)。

在業績揭曉前,百度上周公布,將在未來幾個月陸續推出文心大模型4.5系列,並於6月30日起正式開源,該股股股價上周升穿牛熊分界線,直逼100元關口,惟技術上呈超買。匯控股價錄得八連升後高位回吐,現企在多條平均線上,14天RSI升至81,支持位於10天線。有券商估計,網易上季收入增長5%,季度收入及盈利增長料好轉,而《界外狂潮》將於3月上旬發行,預期將為集團今年貢獻15億元人民幣。網易股價沿10天線上揚,惟STC於超買區發出入貨訊號,較重要支持於20天線。

市場預期,阿里2025年財年第三財季非公認會計準淨利潤按年減少3.1%至增加6.5%。阿里股價上周突破120元關口,創三年多高位,升勢具成交配合,惟技術上已超買,10天線為支持。此外,近期受惠人工智能熱潮的聯想表示,旗下moto AI手機正式接入DeepSeek-R1滿血版大模型,用戶可使用語音提問,與聯想小天直接對話。聯想股價上周創九年多高位,並於12元之上整固,支持位於10天線。

嗶哩股價上周突破多條平均線,且重返100天線上,10天線上穿50天線現黃金交叉,升勢具成交配合,阻力於去年12月高位177.1元。攜程股價於20天線下覓得支持,且連升三個交易日,並上穿10天線,14天RSI升至56,較重要阻力於歷史高位598元。

若希望在業績期作部署,策略上可在業績公布前一至兩周留意相關認股證,如認為業績有機會優於市場預期,可持有至成績表揭曉後再根據最新情況決定去留,在這策略上可考慮一些長期及價外認股證。至於認為業績未必有驚喜者,則可考慮一些年期約三個月的價外認股證,捕捉正股放榜前的短期股價表現,並在業績派發前夕離場。

投資者:隨著港股回暖,部分股份創多年或歷史新高,怎樣及早鎖定回報?

麥格理:港股近期價量齊升,部分強勢股如小米集團(01810)、比亞迪(01211)及泡泡瑪特(09992)等股價更創上市新高,特別是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科技股,年初至今升幅更逾三成。

隨著這些強勢股累積可觀升幅,對於早前已持有正股者並希望沽出及早鎖定回報,卻擔心在沽出持股後股價繼續上揚者,可考慮運用正股與認購證相配合的策略,在沽出正股鎖定回報後,動用部分資金買入長期及價外的相關認購證,捕捉正股往後變化。如正股在沽貨後繼續向好,認購證可透過槓桿效應分享正股表現,反之,若正股掉頭下跌,投資者早已在高位鎖定利潤,在極端情況下最大損失則是投入於認購證的本金。

*數據截至2025年2月14日,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本內容由麥格理資本股份有限公司 (“MCL”) 就Macquarie Bank Limited (ABN 46 008 583 542) ("MBL")發行之結構性產品向香港居民提供,並不構成買賣建議、邀請、要約、或遊説。產品不售予美國人。

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結構性產品價格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反映未來表現。產品的第二市場可能有限而MCL可能是唯一報價方。閣下應閱讀載于www.warrants.com.hk 之上市文件以瞭解結構性產品的詳情及自行評估箇中風險。如有需要,請徵詢獨立之專業意見。牛熊證備有強制贖回機制可能被提早終止,届時(i) N類牛熊證投資者會損失全部投資;而(ii)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則可能為零。

除MBL外,任何在本文所提到的麥格理集團機構均非1959年《銀行法》(澳大利亞聯邦)下認可之接受存款機構。該等機構之責任,並不相當於MBL之存款或其他負債。任何投資均需承受投資風險,包括可能延遲償還款項,以及已投資本金之全盤損失。MBL並不對該等機構的責任作出任何保證或提供任何保障。MCL不為資料的準確度、完整度或合時性負上責任。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