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stock360.hkej.com
Skip This Ads
  • 恒生指數 27073.03 150.30
  • 國企指數 9599.06 60.07
  • 上證指數 4029.50 29.36

2025年10月6日

盤房來料|北水仍缺水 港股暫無力

美國參議院周五仍未能通過民主共和兩黨分別提出嘅政府臨時支出措施,意味住聯邦機構停擺事件將持續到下周;眾議院下周據報將繼續休會。美股上周五三大指數盤中破頂後回軟,收市個別發展。道指收市升238點或0.51%,盤中最多升529點,歷來首次衝越47000水平;標指收市升不足1點或0.01%,盤中曾升0.53%至6750;納指盤中一度升0.36%至22925,但收市倒跌63點或0.28%。

高市早苖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日股破頂,但港股一向鮮有跟隨日股方向,港股今早於黑期偏軟,加上明日假期,而北水繼續缺席,港股今早低開。恒生指數低開137點,一度倒升4點見27145半日高位,其後沽壓再現,一度跌252點見26887,半日跌幅收窄至164點或0.6%,報收26976,失二萬七大關,但險守5日線。國企指數跌82點或0.85%,報9576;恒科指跌79點或1.19%,報6543。北水缺席,加上明日假期,半日成交額只有723億元,料全日交投維持淡靜。

科技股普遍偏軟,只有騰訊(00700)跟百度(09888)分別逆市升0.2%及1%;阿里巴巴(09988)跌2.2%;美團(03690)跌0.1%;小米集團(01810)跌1.8%;京東集團(09618)跌2%;快手(01024)跌1.2%,不過唔少大行已調高其目標價,更有大行指快手為目前被最為低估嘅AI股份。網易(09999)跟攜程(09961)齊齊跌逾2%;嗶哩嗶哩(09626)亦跌近2%。金融股普遍靠穩,大笨象(00005)升1.5%;友邦保險(01299)升1.1%;中國平安(02318)升0.6%;但國壽(02628)則跌0.45%;內銀股個別發展,國有銀行股偏軟,但招行(03968)逆市升0.25%;港交所(00388)跌0.6%。

金價繼續破頂,金礦股跟升,紫金礦業(02899)升2.8%;紫金黃金國際(02259)升5.5%;招金礦業(01818)升3.2%;山東黃金(01787)升5.4%。靈寶黃金(03330)升1.9%;赤峰黃金(06693)升2.8%。濠賭股下滑,國慶中秋黃金周將過去,金沙(01928)半日跌3%,係半日表現最差藍籌;銀河娛樂(00027)跌2.7%;新濠國際(00200)跌5.5%;美高梅(02282)跌4.5%;澳博(00880)跌2.2%;永利澳門(01128)跌2.5%。

受美國政府停擺影響,令美國9月非農就業報告被迫延遲發布,但相信對股市影響不大,市場仍預期聯儲局今年再減息兩次,美股續創新高。至於港股上周創逾4年新高,但上周五恒生指數一度挫逾300點,收市跌幅收窄至146點,報收27140,27000關口失而復得,不過成交額喺北水缺席下,進一步萎縮至1348億元,向上突破有點挾淡倉意味,暫仍未能完全確認真正向上突破,要待北水周四回歸,取向如何,才能確認港股真正突破向上,或是需要進行另一次調整。

值得留意係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已踏入第5日,若然兩黨一直未能達成共識,持續停擺時間過長,終會影響到美國經濟,從而拖累美股表現。如美股出現較大幅度調整,港股亦難獨善其身。不過港股維持強勢,仍以大漲小回方式繼續其慢牛之路,唔排除恒指作出調整後,繼續向上。短線大市仍以20日線,約26500水平有不俗支持,而過去半年,幾乎每次接近或觸及50日線,目前約為25700水平,即完成調整再度發力向上,料50日線支持力度更大。至於短線支持為5日線,現處於26976,10日線於26651,亦為近3個月累積成交密集區26400至26700頂部,料為短線重要支持。

麥狄文

(徐狄怡‧證監會持牌人)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