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4203.32 63.75
  • 國企指數 8732.74 45.18
  • 上證指數 3519.65 9.47
00077 進智公共交通
即時報價: 0.435 +0.015 (+3.6%)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3/20233/20243/2025
營業額375394415
毛利537176
EBITDA636284
EBIT-7.3-8.414
股東應佔溢利39-128.4
每股盈利0.14-0.040.03
每股股息0.090.040.04
每股資產淨值0.280.140.13

主要在香港從事提供專線公共小巴客運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止年度

–為提高營運效率及服務質素,本集團繼續致力向運輸署提出路線重組計劃。年內,本集團完成一系列路線重組,當中涉及22條專線公共小巴路線。該等重組的重點主要是調整個別路線組合的車隊規模及修改特定路線的服務時間及頻次,以及開通快速路線以更好地滿足乘客的需求。

–截至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本集團所經營公共小巴路線數目增加至73條(二零二四年:72條),而公共小巴總數維持在354輛(二零二四年:354輛)。此外,居民巴士路線數目及車隊規模繼續分別為4條(二零二四年:4條)及7輛(二零二四年:7輛)。

–截至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本集團的車隊平均車齡為8.3年(二零二五年:7.7年)。此外,於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本集團使用282輛19座公共小巴(二零二四年:275輛),佔本集團公共小巴車隊約80%(二零二四年:78%)。

–根據運輸署公佈的交通數字,截至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公共交通營辦商的總乘客人次增加1.2%,而綠色小巴營辦商的總乘客人次增加2.2%。該增長反映了本港經濟在經歷了二零一九冠狀病毒病疫情和經濟衰退等先前阻礙客流量的干擾后企穩,乘客需求逐漸恢復。

–隨著下半年已受訓之輸入內地車長的數量不斷增加,多條路線的車長短缺問題得到了部分緩解。因此,本集團能夠提高其服務班次,導致總行車里數整體增加約2.1%,達到約34.8百萬公里(二零二四年:

34.1百萬公里)。此外,透過持續優化現有資源及提高營運效率,本集團專線公共小巴服務的乘客量較去年增加0.9%至約56.0百萬人次(二零二四年:約55.5百萬人次)。

–為緩解燃油成本高企及員工開支上升帶來的壓力,本集團繼續提交加價申請。於本年度,獲批准加價69條路線,幅度介乎3.4%至14.3%(二零二四年:9條路線的加價幅度介乎3.8%至7.8%)。

資料來源: 進智公共交通 (00077)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止年度

展望未來,香港公共小巴行業將繼續面對挑戰與機遇並存的複雜經營環境。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和全球通脹壓力下,本港的經濟形勢以失業率上升和增長放緩為特徵,可能影響消費者行為和支出模式。

儘管如此,管理團隊仍然相信,本集團的乘客量將維持穩定,票價上漲的全年效應將對來年的收益產生正面影響。然而,香港居民的旅遊偏好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假期到海外或中國內地旅遊而非本地休閒活動,繼續對收益來源構成壓力,尤其是傳統上於週末及假期受歡迎的服務路線。

成本壓力仍然是一個重大問題,由於中東衝突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燃油價格預期將再度上漲,加之勞動力持續短缺,將持續存在營運挑戰。儘管輸入的內地車長作出了積極貢獻,但經驗豐富的車長陸續退休繼續影響服務提供。雖然全面調配第二批輸入內地車長有助穩定服務的可靠性,但政府仍迫切需要設立永久性輸入勞工計劃,有系統地解決該行業結構性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此外,由於紅色小巴行業營商環境持續惡化,預期公共小巴牌照之市價可能進一步貶值,這導致公共小巴牌照之會計重估虧絀可能會對來年財政年度之業績造成重大影響。然而,管理層重申,由於公共小巴牌照之市值波動對本集團核心業務及現金流量並無重大影響,故公共小巴牌照之會計重估應分開考量。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環境下,香港鐵路網絡的不斷擴張有可能進一步削弱主要地區的乘客基礎。然而,北部都會區發展提供了一個策略性機會,展示綠色小巴服務在服務鐵路無法到達的社區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這一重大項目推進,正式確認綠色小巴服務是香港運輸生態系統的重要連接點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鐵路覆蓋範圍最初有限的新發展地區。本集團繼續致力於與交通當局進行建設性合作,以制定解決方案,平衡鐵路擴張與全面接駁的需求。透過將營運創新與審慎的成本管理相結合,本集團有信心有能力應對該等挑戰,同時繼續為所依賴社區提供可靠且負擔得起的服務。

資料來源: 進智公共交通 (00077)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