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763.03 16.12
  • 國企指數 6273.75 9.11
  • 上證指數 3104.82 8.22
00435 陽光房地產基金
即時報價: 1.690 -0.020 (-1.2%)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6/20216/20226/2023
營業額799803783
毛利799803783
EBITDA-73272164
EBIT-73272164
股東應佔溢利-234103-28
每股盈利-0.140.06-0.02
每股股息0.260.250.22
每股資產淨值8.458.368.06

主要業務為擁有及投資於可提供收入之香港寫字樓及零售物業,目標為向基金單位持有人提供定期及穩定且具備持續長遠增長潛力之現金分派,及提高物業組合之價值。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六個月止

陽光房地產基金物業收入淨額於報告期間錄得5.1%增長至港幣323.2百萬元。其整體物業組合於2023年12月31日的租用率為93.1%,與六個月前相若。

於報告期間,寫字樓及零售物業組合分別錄得3.3%及0.8%的續租租金增長,以致整體續租租金增長為1.5%。於2023年12月31日,寫字樓物業組合的現行租金為每平方呎港幣34.3元,下降0.9%,而零售物業組合的現行租金則較六個月前上升1.1%至每平方呎港幣66.3元。

大新金融中心之租用率穩步改善,反映在企業租戶搬遷或擴充的積極性增強所帶動下,新租賃活動逐漸回升。九龍區方面,富時中心及豐怡中心的租用率分別為97.5%及100%,展示對服務性相關行業而言,位處便利交通樞紐之旺角區的韌性。相反,上環/中環物業組合的營運表現則受到中小型企業的審慎情緒所影響。

零售物業組合方面,上水中心購物商場錄得續租租金增長4.8%,惟其租用率與六個月前相比為較低之90.7%,主要由於佔其可出租面積7.5%的幼稚園租戶提前退租所致。與此同時,隨著新都城一期物業首階段翻新工程竣工,其租用率回升至94.7%,續租租金增長則為4.1%。至於規模較小的零售物業方面,光華廣場物業於2023年12月31日悉數租出,而新收購的西九匯則仍處於租戶更替階段,其租用率維持於84.7%。

資料來源: 陽光房地產基金 (00435)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六個月止

儘管美國經濟數據就利率走向發出不同的訊號,但主流意見看來逐漸傾向美國聯邦儲備局(「聯儲局」)的緊縮貨幣政策應已進入最後階段。香港利率可能會跟隨聯儲局的政策轉向,於未來六至十二個月逐步回調。與此同時,「個人遊」計劃延伸至中國更多的城市,加上於香港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可能公佈的一系列刺激性措施,應可改善本地投資及消費者情緒。

雖然香港寫字樓租賃活動近期出現一絲希望,交易量亦有不俗的回升,但續租租金正增長的可能性仍然不大。鑒於混合工作安排漸趨普及,加上甲級寫字樓空置率持續高企,企業擴充之步伐仍持續審慎。相反,位處策略據點、以服務性行業為主導的寫字樓物業之表現將較為優勝。總括而言,陽光房地產基金寫字樓物業組合的表現預期將反映市場之趨勢,當中就收入表現而言,大新金融中心應為主要的搖擺因素。

香港對內地購物旅客的吸引力看來正在減弱,反而跨境至深圳消費則獨領風騷,而最近市場就此情況之關注度明顯有所提升。管理人將更謹慎監察該等動向,並不時優化陽光房地產基金之零售物業組合的租戶組合及概況。此外,根據目前的租賃進程,管理人對陽光房地產基金位於上水、將軍澳及元朗的購物商場之近期前景保持審慎樂觀。至於西九匯方面,管理人期望其租用率可於往後逐步回升至較理想的水平。

陽光房地產基金的營運表現於疫情後漸趨穩定,惟利息開支大幅上升所帶來的負擔仍為重大不利因素,並對可分派收入構成壓力。管理人已採取若干措施以緩解此風險因素,其中包括將陽光房地產基金的固定利率借貸比率提升至本公佈日期的42% (相對2023年12月31日的32%)。與此同時,管理人將繼續投放大量資源於資產再循環方面,在經濟環境依然充滿挑戰的情況下,致力為基金單位持有人創造價值。

資料來源: 陽光房地產基金 (00435)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