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6622.88 494.68
  • 國企指數 9454.12 151.02
  • 上證指數 3862.53 34.43
03377 遠洋集團
即時報價: 0.154 -0.005 (-3.1%)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46,12746,45923,641
毛利2,3771,183-398
EBITDA-10,488-15,169-14,834
EBIT-10,781-15,570-15,296
股東應佔溢利-19,037-21,097-18,624
每股盈利-2.80-3.05-2.60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4.221.02-1.77

集團主要從事住宅開發、不動產開發運營、物業服務及建築建造全產業鏈服務,並涵蓋養老服務、數據地產、物流地產、房地產金融等領域。集團為中國主要經濟地區領先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物業開發

入賬銷售收入

本集團2025年上半年物業開發業務的營業額為人民幣32.96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103.00億元下降約68%。交付可售樓面面積由2024年上半年755,000平方米下降約55%至2025年上半年340,000平方米。不包括車位銷售,2025年上半年平均入賬銷售價格下降至約每平方米人民幣11,000元(2024年上半年:每平方米人民幣15,000元),主要是由於2025年位於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的項目結轉較少。

協議銷售

受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的影響,本集團及其合營企業和聯營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協議銷售總額為人民幣133.70億元,較2024年同期人民幣183.30億元下降約27%。2025年上半年銷售樓面面積下降約44%至849,000平方米(2024年上半年:1,514,100平方米)。不包括車位銷售,平均銷售價格上升約41%至每平方米人民幣18,900元(2024年上半年:每平方米人民幣13,400元),平均銷售價格上升的主要原因為2025年上半年有較多一線城市項目開盤。

2025年上半年,可售項目合共約130個(2024年上半年:160個)。從地區分佈來看,其中來自一、二線城市的協議銷售額佔全體約94%。

土地儲備

本集團及其合營企業和聯營公司的土地儲備於2025年6月30日下降至27,232,000平方米(2024年12月31日:31,072,000平方米),而土地儲備應佔權益部分則相應下降至14,592,000平方米(2024年12月31日:16,464,000平方米)。於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及其合營企業和聯營公司未有新購入土地。於2025年6月30日,按可售總樓面面積,本集團土地儲備的每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約為人民幣6,400元(2024年12月31日:每平方米人民幣6,200元)。

投資物業

於2025年上半年,來自物業投資的營業額減少了約20%至人民幣1.44億元(2024年上半年:人民幣1.81億元)。於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及其合營企業和聯營公司合共持有超過23個經營中投資物業;其中,武漢遠洋里於2025年4月正式開業,成為當地的熱門打卡點。我們將繼續對投資物業推進輕資產化戰略,加強資金回籠。

資料來源: 遠洋集團 (03377)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2025年上半年,中央政府持續積極發聲推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力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當前市場正處於深度調整階段,購房需求有待進一步提振,行業增長動能依然面臨極大挑戰,中國房地產市場整體仍保持低位運行。今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約人民幣4.4萬億元,同比下降5.5%,較2021年同期已減少52%。面對銷售承壓及資產價格調整的影響,行業風險化解尚待時日。與此同時,部分房企積極優化資產負債表結構,通過降槓桿、輕資產轉型等措施應對市場變化。

展望下半年,本集團預計中國房地產市場形勢轉向仍需時日,行業風險依然還處於出清過程中。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並強調「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為房地產行業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未來,行業將全面進入存量提質增效的新階段,商管及資管、養老服務、物業服務、城市更新、存量資產處置等業務迎來快速發展機會。

資料來源: 遠洋集團 (03377)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