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2620.33 805.96
  • 國企指數 8331.40 328.77
  • 上證指數 3346.09 13.61
00305 五菱汽車
即時報價: 0.455 +0.010 (+2.2%)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14,40912,59610,484
毛利1,0869081,037
EBITDA243375480
EBIT-138-6170
股東應佔溢利-242323
每股盈利-0.010.010.01
每股股息0.000.000.01
每股資產淨值0.700.650.65

從事製造和買賣發動機及發動機部件、汽車零部件及附件以及專用汽車、鋼材貿易,以及提供用水及動力供應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本集團三個主要業務分部(即(1)汽車動力系統;(2)汽車零部件及其他工業服務;及(3)商用整車)於二零二四年上半年之業務表現及評估詳情如下:

汽車動力系統

汽車動力系統分部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總收入(以對外銷售為基準)為人民幣902,113,000元,較二零二三年同期減少23.6%,主要是由於期內客戶訂單有所延遲所致。

附屬公司,主要為柳州五菱柳機動力有限公司(「五菱柳機」)於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出售主要為發動機之汽車動力系統合共約84,000台,較二零二三年同期減少約33.3%。業務量主要來自燃油汽車的發動機(如M20B)及其他動力系統,而新能源汽車應佔產品的比重仍然較小,原因是市況相對艱難的情況下,客戶延遲推出新車型。

面對當前嚴峻及競爭激烈的經營環境,該分部一直致力於實施控制經營成本及開支的措施。於二零二四年上半年,由於業務量大幅下降及客戶施加定價壓力,該分部產生經營虧損人民幣17,112,000元,而二零二三年同期的經營溢利為人民幣7,298,000元。回顧期內的虧損亦已計及分部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減值虧損人民幣10,000,000元。

期內,向核心客戶上汽通用五菱的銷售約為人民幣387,655,000元,較二零二三年同期減少約38.9%。其中,大部份收入仍來自銷售於二零二三年推出的M20B高熱效率發動機,其餘仍主要來自新能源汽車業務,涵蓋混合動力系統及電動汽車控制系統和相關部件的銷售收入。

與此同時,向其他客戶的銷售(包括主要向福田汽車、上汽大通、東風汽車、比亞一級供應商及長安汽車等銷售發動機、混合動力系統及其他動力系統產品)由於經濟環境不利亦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於期內約為人民幣514,458,000元,佔該分部總收入約57.0%。儘管如此,持續向其他客戶推出新產品及成熟產品,將繼續有益於該分部的業務量,使其得以積極開拓市場需求增量。

為應對未來中國汽車行業向新能源汽車的轉變,該分部已制定策略,將自身定位為多維度汽車動力系統供應商,現已完成「傳統動力技術升級+新能源動力融合發展」的產品布局。一方面,該分部將繼續為傳統燃油汽車製造商開發高效低排放發動機,同時,亦將推廣其產品,包括電動汽車的發動機、電動汽車控制系統及相關零部件,以及不同類型的混合動力車型。

考慮到多變的業務環境及愈趨激烈之市場競爭情況,於過往數年,於實施技術升級和產能擴張項目計劃時,該分部已著重於生產設施之可擴展性,從而使生產及經濟效率在彼等產品型號的差異及訂單規格的限制下能保持平穩,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市場需求。

為進一步擴大產品範疇及提升技術能力,五菱柳機亦已就生產升級高效低排放發動機產品積極實施開發項目,從而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尤其針對乘用車及新能源汽車範疇。除了為合規政策而實施的升級項目外,還制定了現有車型的升級項目及新型號產品,旨在擴大我們在商用車和乘用車領域的客戶群。

新一代H系列超高效發動機、甲醇發動機和氫內燃機的順利完成,推動了本集團醇氫油氣多燃料發動機平台的紮實發展,被公認為國內同類發動機中的首創,標誌著本集團在實現「雙碳」目標方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該戰略發展從根本上使該分部在未來業務發展中擁有行業競爭優勢。

繼去年該分部新開發的高熱效率阿特金森發動機量產後,五菱柳機憑藉其具備必要之垂直整合元素(即自製鑄造部件)以及涵蓋1.0L至2.0L的全面產品範圍,已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同時,二零二三年新建成的60萬台氣缸蓋毛坯生產線亦為該分部未來鑄件產品的進一步擴張奠定了基礎。二零二四年上半年,鑄件產品銷量為515,000件,較二零二三年同期增長26.2%。

產品方面,五菱柳機開發的M20B高熱效率發動機已於二零二三年成功上市,並已成為該分部的主流產品,應用於客戶的多款車型。該分部相信M20B的業務勢頭將於未來數年持續不斷,並將為該分部的業務表現作出一定貢獻。

與此同時,五菱柳機開發的高效率、高性價比混合動力汽車總成逐步獲得其他客戶訂單,繼續為該分部業務作出貢獻。HEV混動總成產品的上市標誌著該分部從傳統燃油車用動力成功向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轉型升級。通過兩電(電機和電機控制器)核心發展能力構建,該分部已佈局了HEV、PHEV、REEV及BEV等多種技術路線的動力整合式產品,並根據汽車製造商的需求,開發出先進、高效、節油的混合動力系統產品。根據初步研究,與同級別的傳統燃油汽車相比,該分部的HEV混合動力汽車能節省30%以上的油耗。

該分部HEV混合動力解決方案的上市也使得本集團成為廣西地區首家具備混合動力綜合能力的供應商,這得益於其三個主要部件的生產及技術能力,即:發動機、電機及電機控制器系統。事實上,該分部推出的HEV混合動力解決方案市場反響熱烈。

發動機智能製造工廠亦已通過國家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整合發展試點示範認定,其中缸體缸蓋車間僅需三名操作工,其加工精度和智慧化程度極為理想。

在汽車行業「新四化」發展趨勢帶來商機的推動下,加上長期以來在汽車發動機領域的業務地位,本集團有信心汽車動力系統分部能在近期恢復盈利能力。

展望未來,該分部將繼續專注研發及落實現有與新產品(包括適用於新能源汽車之產品)之營銷方案,以保持於此細分市場之競爭力。本集團相信,成功推出的高端型號在上汽通用五菱及其他新客戶(包括本集團的聯營公司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五菱新能源」))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增加以及引進其他新的高端產品將提升該分部之商業潛力及技術能力,從而為其未來數年之盈利能力帶來貢獻。

汽車零部件及其他工業服務

汽車零部件及其他工業服務分部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總收入(以對外銷售為基準)為人民幣2,698,094,000元,較二零二三年同期增加6.1%,主要是由於儘管期內業務環境嚴峻且競爭激烈,但若干客戶(如長城汽車)業務量增加所致。

儘管該分部的一般及行政開支以及實施新業務項目產生的研發開支增加,但高利潤產品的銷售量及政府補助收入增加大大提高了該部門的盈利能力。期內錄得經營溢利人民幣75,883,000元,較二零二三年同期錄得的業績增加約44.3%。

由附屬公司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五菱工業」)經營之汽車零部件及其他工業服務分部繼續擔當上汽通用五菱大部分關鍵汽車配件(包括其電動汽車型號)主要供應商之角色。期內,通過本集團或我們之聯營公司而向上汽通用五菱之銷售範圍,包括車身部件、底盤部件、電子電器部件,如座椅、駕駛座、保險槓等內外飾產品,銷量溫和增加,繼續為該分部及聯營公司收入作出極大貢獻。

為進一步擴張和實現多元化,該分部繼續開展各種業務期擴展計劃,向其他客戶推廣其零部件,如長城汽車、北汽福田汽車、奇瑞汽車、東風等,期內進展良好,與去年相比略有增長。回顧期間,向拓展客戶的銷售額為人民幣1,041,736,000元,約佔該分部總收入的38.6%。

本集團汽車零部件及其他工業服務分部憑藉悠久的行業經驗,已累積成為廣西乃至整個中國西南地區領先的機械汽車製造商的比較優勢。

該分部所供應產品範圍廣泛,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而其生產設施可靈活擴展以確保充分迎合客戶之特定需要。同時,該分部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積極開拓市場,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同時,如上所述,該分部通過不斷的市場多元化努力,積極優化產品和客戶結構,抓住汽車向新能源領域轉型的趨勢,在產品附加值上下足功夫,打開高端車型、新能源車型的市場。來自這些多元化項目的初步反應令人鼓舞。在微型電動橋產銷突破1,000,000套件後,進一步鞏固傳統燃油橋優勢、優化電動橋性能。配套上汽通用五菱明星產品五菱繽果副車架、後扭梁、減速器。同軸式電驅橋配套長安、瑞馳、江淮等車企,迅速實現商業化落地。同時,拿到了奇瑞、吉利等頭部企業旗下主流新能源商用車電動橋配套訂單。鼓式EPB實現國產化,線控制動產品亦實現從0到1的突破,已在福田裝車驗證,有望實現突破並量產。皮卡和非承載式SUV的前、後橋產品已經在長城、福田等主流市場量產應用。如多連杆靜音級高端整體式燃油橋首次搭載坦克系列等高端皮卡。

於過往數年,本集團已於中國採取戰略步驟以自柳州的單一生產點經營轉變為省際間生產集團,於廣西、山東、重慶及湖北設有工廠。憑藉該分部現在擁有超過200萬台套汽車零部件的綜合年生產管理能力,於企業規模及核心競爭力方面取得同步擴展及發展,與此同時,為本集團日後的業務增長及可持續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

為進一步將產品及服務延伸至其他客戶,本集團亦於湖北省荊門市設立生產基地。建立荊門生產基地主要是為向長城汽車供應汽車零部件,其發展令人滿意,業務量於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持續增加,期內所售產品中50%以上配套新能源車型,未來業務潛力十分樂觀。

該分部還致力於及時凝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新動能,支撐和引領我們高質量發展的經營目標。本集團擁有鑄造、加工、熱處理、衝壓、焊接、噴塗和裝配等製造工藝,門類齊全且水準領先。車身製造技術之一的衝壓方面,該分部獲得國家工信部科研揭榜課題《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於二零二零年已建成國內首條超高強鋼管熱氣脹成型生產線,填補國內空白,解決行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加工方面,具備全流程全自主螺旋傘齒開發能力,這在全國屬於第一梯隊。本集團製造品質水準已達到國際汽車企業之較高標準,同時具有成本優勢。

同時,本集團於印尼的海外生產廠房受到客戶訂單若干延誤的影響,導致回顧期內業務量減少。然而,本集團樂觀地認為,作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並考慮到印尼近期的經濟發展,印尼汽車行業的商業潛力巨大,並認為本集團於印尼的汽車零部件業務的業務表現將於不久的將來逐步改善。

本集團於印度就中國知名汽車生產商汽車零部件業務而設立之小規模生產於二零二四年上半年繼續保持盈利。

展望未來,零部件分部將積極向配套中高端車和新能源車轉型,持續優化客戶結構,從目標客戶產品全生命週期全系列車型來綜合考慮提早佈局,狠抓技術研發、提升產品品質、積極開拓市場,確保轉型升級以達致持續健康發展。

商用整車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五菱工業經營的商用整車分部的總收入(以對外銷售為基準)為人民幣330,671,000元,較二零二三年同期大幅減少約75.5%。

期內,整體經濟環境不利,市場需求嚴重疲弱,商用整車分部的業務量因此受到不利影響。除此之外,本集團新能源汽車業務於二零二二年底完成重組,將本集團新能源汽車的組裝業務轉移至本集團的聯營公司五菱新能源,以及本集團自二零二三年下半年起對改裝汽車的重新定位策略,其中本集團更專注於改裝服務亦直接導致該分部的相關收入減少。

於二零二四年上半年,五菱工業售出約3,650輛不同型號的汽車,較二零二三年同期的銷售量大幅減少。其中,改裝車及其他類型車輛(主要為觀光車)的銷量分別減少至約1,900輛及1,750輛。改裝汽車銷量的大幅下降主要由於本集團下述的重新定位策略,而整體不利的經濟環境導致市場需求疲弱,亦於期內產生若干不利影響。

隨著本集團新能源汽車業務於二零二二年底完成重組工作,部分生產設施轉移至五菱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車於市場的應用快於預期,該分部一直審慎考慮其燃油改裝汽車的業務策略,從而減慢於該特定業務分部的進一步投資。因此,二零二三年下半年以來改裝汽車的相關收入受到嚴重影響。本集團正就改裝汽車制定合適的業務策略,可能涉及與其他業務分部及客戶的合作。

儘管相關收入有所下降,但受惠於原材料成本下降,以及由於有效實施若干重組及成本控制措施而大幅削減該分部開支,加上確認若干政府補助收入,該分部期內仍錄得一系列盈利業績,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錄得經營溢利人民幣26,329,000元,較二零二三年同期增加約216.1%。

商用整車分部配備全面化汽車裝配線,涵蓋焊接、塗裝及裝配等生產過程。本分部可生產不同類型經特別設計之汽車型號以迎合市場不同需要,例如觀光車、高爾夫球車、微型廂式運輸車、冷藏車、警車、消防車及電動物流車。客戶包括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大大小小私營企業以至個人客戶。產品主要銷往全國各大省市之本土市場及海外市場。

商用整車分部之實力源於五菱長年累月之業界經驗,並已形成「多品種、小批量、專業化」的較強綜合能力。事實上,本集團所設計及開發之型號主要以「五菱」作為品牌名稱,本身已是市場上優質產品及服務之象徵。

過往數年,本集團亦不斷開發更高質量及更多功能的商用汽車,例如熱銷的側開式微型廂式運輸車(地攤車)、電動物流車及冷藏車,以迎合市場需求及提升監管標準。本集團相信,新型號產品業務之開發,將有利於本分部之業務表現。目前,本集團之商用整車分部工廠位於柳州、青島及重慶。

事實上,於下文所述重組活動前,該分部在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取得重大突破。此外,該分部亦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覆蓋全國的經銷網絡。

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分部還將產品延伸至全球汽車行業領軍國家日本、美國等海外市場。該分部繼續充當銷售代理商。新能源汽車分部的扎實業務平台和經驗基本上為本集團如下所述於二零二二年進行之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重組活動鋪好道路。

為加速本集團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擴張,把握新能源汽車市場分部不斷增加的商機,本集團(包括本公司及五菱工業)與廣西汽車成立合營企業並成立五菱新能源。五菱新能源於二零二二年開始營運,專注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製造和銷售,包括極具競爭力的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等新能源智能出行產品。五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展望未來,零部件分部將積極向配套中高端車和新能源車轉型,持續優化客戶結構,從目標客戶產品全生命週期全系列車型來綜合考慮提早佈局,狠抓技術研發、提升產品品質、積極開拓市場,確保轉型升級以達致持續健康發展。

資料來源: 五菱汽車 (00305)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