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8207.13 444.10
  • 國企指數 6437.09 163.34
  • 上證指數 3104.82 8.22
00270 粵海投資
即時報價: 4.290 +0.190 (+4.6%)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29,71623,19624,200
毛利11,6389,82310,075
EBITDA10,4179,2667,660
EBIT8,5277,2015,174
股東應佔溢利4,6974,7643,122
每股盈利0.720.730.48
每股股息0.610.610.31
每股資產淨值7.076.636.39

主要從事投資控股、水資源、物業投資及發展、百貨營運、酒店持有、營運及管理、能源項目投資以及道路及橋樑營運之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水資源

東深供水項目

來自東深供水項目的盈利貢獻仍然為本集團盈利的重要部份。於2023年12月31日,本公司於港供水(控股)有限公司(「港供水控股」)的權益為96.04%(2022年:96.04%)。由港供水控股持有99.0%權益的廣東港供水有限公司為東深供水項目的擁有人。

東深供水項目的每年可供水量為24.23億噸。年內,對香港、深圳及東莞的總供水量為22.09億噸(2022年:22.49億噸),減幅為1.8%,產生收入63.83億港元(2022年:64.56億港元),較2022年減少1.1%。

於2020年12月2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簽訂2021年至2023年之香港供水協議(「2021至2023年供水協議」)。根據2021至2023年供水協議,於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三個年度,每年基本水價分別為4,885,530,000港元、4,950,510,000港元及5,016,350,000港元。

於2023年12月27日,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簽訂2024年至2026年之香港供水協議(「2024至2026年供水協議」)。根據2024至2026年供水協議,於2024年、2025年及2026年三個年度,每年基本水價分別為5,136,240,000港元、5,259,000,000港元及5,384,690,000港元。

根據於2021年至2029年採用及實行的水價扣減機制,每年水價將按該年內所節省的對港供水(即每年供水量上限8.2億噸與實際輸入的供水的差額,惟2021年至2026年每年最低供水量不少於6.15億噸)及按單位價格從基本水價作出扣減,2024年、2025年及2026年三年節省每立方米對港供水的單位價格分別為0.315港元、0.323港元及0.331港元,而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的單位價格分別為0.300港元、0.304港元及0.308港元)。

於本年度,對港供水收入增加1.4%至50.16億港元(2022年:49.47億港元)。於本年度,對深圳及東莞地區的供水收入減少9.4%至13.67億港元(2022年:15.09億港元),主要是受人民幣兌港元匯率較去年同期下跌4.7%及對深圳供水量較去年減少的影響。於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東深供水項目的稅前利潤(不包括資產處置收益、匯兌差異淨額及淨財務費用)為38.52億港元(2022年:39.52億港元),較2022年減少2.5%。

其他水資源項目

除東深供水項目外,本集團包含多家在中國內地主要從事供水、污水處理業務及水利工程業務的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

於本年度,本集團就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及江蘇省無錫市新/現有的供水廠及污水處理廠的興建/擴建簽訂了若干投資合作協議。此外,本集團於江蘇省寶應縣及廣東省肇慶市開展兩個新供水廠的擴建項目。總設計供水能力和設計污水處理能力分別為每日257,000噸及每日3,000噸,該等項目預計總投資金額約為人民幣9.17億元(相等於約10.12億港元)。

本集團其他水資源項目的供水廠的總設計供水能力和污水處理廠的總設計污水處理能力於2023年12月31日分別為每日16,150,200噸(2022年:每日15,893,200噸)及每日3,345,900噸(2022年:每日3,342,900噸)。

本集團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營運中的供水廠的供水能力和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能力於2023年12月31日分別為每日10,486,800噸(2022年:每日7,931,800噸)及每日2,054,400噸(2022年:每日1,925,900噸)。此外,本集團附屬公司在建中的供水廠的供水能力和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能力於2023年12月31日分別為每日1,437,000噸及每日50,000噸。

其他水資源項目於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合共減少14.5%至8,997,506,000港元(2022年:10,522,070,000港元),當中建設服務收入為2,199,388,000港元(2022年:4,712,693,000港元)。其他水資源項目於本年度的稅前利潤(不包括匯兌差異淨額及淨財務費用)合共為1,853,937,000港元(2022年:1,834,379,000港元),較2022年度上升1.1%。

物業投資及發展

中國內地

海天河城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持有廣東海天河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天河城」)及其附屬公司76.13%(2022年:76.13%)的實際權益,及持有天津海天河城購物中心有限公司76.02%(2022年:76.02%)的實際權益(以上統稱為「海天河城」)。海天河城在中國內地經營若干購物商場,包括天河城廣場、番禺天河城購物中心、廣州動漫星城、深圳天河城、海天地及天津天河城購物中心。

海天河城的物業投資及發展業務收入主要由持有物業的租金收入(包括由本集團經營的百貨店租金收入)及物業銷售收入組成。海天河城於本年度的物業投資業務收入減少2.7%至1,464,427,000港元(2022年:1,504,513,000港元)。海天河城於本年度的物業投資業務稅前利潤(不包括投資物業公允值變動、淨利息收入及其他經營收入)減少15.9%至711,021,000港元(2022年:845,682,000港元),主要是由於人民幣兌港元匯率較去年下跌4.7%及平均出租率較去年下降所致。

於本年內,海置地的物業已簽約(包括持有的已竣工待售物業及持有的發展中待售物業)及交付總樓面面積分別錄得約274,000平方米(2022年:169,000平方米)及222,000平方米(2022年:76,000平方米)。海置地於本年度的收入增加181.4%至3,877,416,000港元(2022年:1,377,691,000港元),當中銷售物業的收入為3,842,660,000港元(2022年:1,351,831,000港元)。投資物業公允值調整產生的淨收益為230,115,000港元(2022年:762,820,000港元)、處置物業產生的淨收益為149,175,000港元(2022年:102,519,000港元)。受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影響,成交量萎縮,銷售價格亦有所下跌。基於本集團部份物業項目存在減值跡象,本集團於本年度計提存貨減值撥備約1,808,996,000港元(2022年:無)。

海置地於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稅前虧損為1,957,825,000港元(2022年:稅前利潤592,244,000港元)。若剔除投資物業公允值變動、處置物業產生的淨收益、持有的發展中待售物業及已竣工待售物業減值和淨財務費用影響,海置地於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稅前虧損為295,552,000港元(2022年:85,907,000港元),主要是2022年同期交付的物業有較高的毛利率。

香港

海投資大廈

本年度海投資大廈的平均出租率為91.6%(2022年:95.8%)。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總收入減少3.1%至46,978,000港元(2022年:48,500,000港元)。

百貨營運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經營五間百貨店,總租用面積約為209,900平方米(2022年:222,300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總收入減少5.0%至758,786,000港元(2022年:798,860,000港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稅前利潤減少60.7%至49,828,000港元(2022年:126,650,000港元)。經調整投資物業公允值變動及租賃變更收益(2023年虧損淨額為51,054,000港元相比2022年的收益淨額為68,874,000港元)後,稅前利潤增加74.6%至100,882,000港元(2022年:57,776,000港元),主要與策略性降低成本措施有關。

酒店持有、經營及管理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之酒店管理團隊合共管理20間酒店(2022年:24間),其中三間位於香港及17間位於中國內地。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擁有的六間酒店中,各有兩間位於香港及珠海及各有一間位於深圳及廣州。該六間酒店中,有四間由本集團之酒店管理團隊管理,位於珠海的珠海海假日酒店以特許經營方式運營,而位於廣州的海喜來登酒店則由其他酒店管理集團管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內,海喜來登酒店的平均房價為1,226港元(2022年:857港元),其餘五間酒店之平均房價為737港元(2022年:452港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內,海喜來登酒店的平均入住率為94.5%(2022年:69.6%),其餘五間酒店的平均入住率為68.2%(2022年:59.1%)。

隨著防疫政策的放寬,酒店行業呈良好復甦態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酒店持有、經營及管理業務的收入增加67.8%至648,780,000港元(2022年:386,660,000港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稅前利潤(不包括投資物業公允值變動及匯兌差異淨額)為105,850,000港元(2022年:稅前虧損52,798,000港元)。

能源項目

海能源項目

中山電力(香港)有限公司(本公司附屬公司)於中山海能源有限公司(「海能源」)擁有75% (2022年:75%)權益。海能源擁有兩台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600兆瓦。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售電量為29.12億千瓦時(2022年:26.04億千瓦時),增幅為11.8%。由於售電量增加和受人民幣兌港元匯率較去年下跌4.7%的混合影響,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海能源項目的售電及相關業務收入(包括分部間互相銷售)減少3.8%至1,817,993,000港元(2022年:1,890,633,000港元)。受煤價下調影響,海能源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稅前利潤(不包括淨財務費用)為99,722,000港元(2022年:稅前虧損93,614,000港元)。

廣東電靖海發電有限公司(「電靖海發電」)

本集團於電靖海發電的實際權益為25% (2022年:25%)。於2023年12月31日,電靖海發電擁有四台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3,200兆瓦。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售電量為158.63億千瓦時(2022年:150.54億千瓦時),增幅為5.4%。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增加2.4%至8,359,489,000港元(2022年:8,166,239,000港元)。由於煤價下調,電靖海發電於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錄得稅前利潤為476,644,000港元(2022年:稅前虧損561,191,000港元)。本集團於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分佔電靖海發電的利潤為89,626,000港元(2022年:分佔虧損105,694,000港元)。

道路及橋樑

興六高速公路

廣西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海高速」)主要從事興六高速公路的營運。興六高速公路包括長達約100公里的主線,及三條合共長達約53公里的支線(通往興業、貴港及橫縣)。

興六高速公路的日均收費車流量增加18%至27,208架次(2022年:23,060架次)。海高速於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為664,252,000港元(2022年:647,855,000港元),增加2.5%。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稅前利潤(不包括淨財務費用)為371,766,000港元(2022年:357,003,000港元),增加4.1%。

銀瓶項目

於2016年,本公司與東莞市謝崗鎮人民政府(「謝崗政府」)訂立合作協議書,有關參與發展中國廣東省東莞銀瓶創新區若干一級公共道路、連接和市政道路(非收費道路)(「該項目道路」,統稱「該等項目道路」)及相關的給排水、綠化及照明等附屬配套設施的公私合夥制項目(「銀瓶項目」)。每個項目道路將被獨立編入預算及發展,並須獲得謝崗政府的批准。本公司已成立一家全資附屬公司東莞海銀瓶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海銀瓶」)以履行本公司於銀瓶項目的責任。

於2023年5月31日,海銀瓶與謝崗政府簽訂補充協議,合作協議書將據此予以補充及修訂,銀瓶項目的支付須受限於績效評估。績效評估的詳情請閱本公司於2023年5月31日刊發的公告。

於2023年12月31日,四條該等項目道路(2022年:四條該等項目道路)已完工及一條該項目道路(2022年:一條該項目道路)已在建設中。於2023年12月31日,有關銀瓶項目的累計建設費用約人民幣19.87億元(相當於約21.93億港元)(2022年:約人民幣18.81億元(相當於約21.05億港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海銀瓶所確認的利息、管理費及維護費合計增加27.1%至163,367,000港元(2022年:128,573,000港元),而稅前利潤(不包括其他經營收入)增加20.6%至133,734,000港元(2022年:110,935,000港元)。

資料來源: 粵海投資 (00270)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展望2024年,全球經濟復甦進程暫不樂觀,主要是利率居高不下、地緣政治衝突升級、國際貿易不振、氣候災難多發等因素。信貸緊縮和借貸成本上升將使提振經濟增長更加困難。中國經濟2024年將進一步走向復甦,經濟增長水準在全球表現良好。在經濟復甦的大勢下,面對市場環境中人流、物流、企業經營、資本市場、利率及匯率市場的不確定性,我們將秉承「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的發展策略,保持核心業務穩定發展,保證風險可防可控,持續為利益相關方創造長遠價值。

同時,本集團將集中資源把水務業務向高附加值業務延伸、物業投資及發展業務穩步推進物業銷售、酒店經營及管理業務抓住疫情後商機增添溢利、百貨零售業務發揮品牌優勢踴躍尋找市場新機遇、電力業務多管道開源節流、路橋業務持續做好引流增收,積極把握「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重大戰略機遇所帶來的潛在發展機會,為公司的高品質發展提供長久動力,全力提升公司經營業績及整體價值。

資料來源: 粵海投資 (00270)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