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0.234 | +0.001 (+0.4%) |
基本數據
(百萬美元)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113 | 181 | 167 |
毛利 | 28 | 41 | 41 |
EBITDA | 6.7 | 26 | 25 |
EBIT | 2.9 | 10.0 | 11 |
股東應佔溢利 | 26 | 9.5 | 9.2 |
每股盈利 | 0.06 | 0.02 | 0.02 |
每股股息 | 0.01 | 0.00 | 0.01 |
每股資產淨值 | 0.41 | 0.42 | 0.43 |
集團主要業務為設計、製造、安裝及調試資本設備及總包陸地及海洋鑽井平台及銷售油田耗材以及物料以及提供管理、工程服務、鑽井平台及資本設備租賃。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二零二四年,全球能源轉型步入深水區,碳中和目標與能源安全訴求交織共振。
本公司始終秉持「科技創新驅動綠色未來」的核心理念,緊密圍繞「行業領先的科技創新型綠色能源及裝備服務商」戰略定位,進一步深化「氫、機、電、服」業務佈局,在清潔能源技術突破、船海產業協同升級方向持續發力。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本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6.8百萬美元(相當於約人民幣12億元)同比下降8%。
氫能業務方面,華商廈庚氫能技術(廈門)有限公司(「華廈氫能」)「離網高性能鹼性電解水製氫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從全球45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香港中華煤氣集團與國家能源集團共同舉辦的TERA-Award智慧能源創新大賽金獎,標誌著本公司的離網製氫技術達到業內領先水平。同時本公司成功入圍中國能源建設集團二零二四年度製氫設備集中採購項目供應商,意味著華廈氫能進入主流製氫裝備企業行列。
船海裝備配套業務方面,風帆產品順利落地。本公司通過與BAR Tech的合作,成功研發出專為散貨船和油船設計的翼型剛性風帆,二零二四年本公司先後與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揚子江船業集團、蕪湖造船廠有限公司簽訂十餘台套風帆銷售訂單,並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船廠達成合作意向。二零二四年十月風帆總裝開工儀式在海門順利舉辦。綠色燃料供給裝備順利實施。二零二四年六月開始,華商能源與招商局金陵鼎衡船舶(揚州)有限公司通過集團內部協同,共同成立了新能源聯合研發中心,該中心匯聚了雙方的優質資源,專注於新能源裝備領域,特別是綠色燃料供給系統等前沿技術的聯合研發與項目執行。
在海外市場方面,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PEMEX)項目順利進入執行階段,已成功完成陸地鑽機項目第一台鑽機和第二台鑽機的生產和交付,各項技術參數均達到客戶要求,得到了客戶的認可,PEMEX在原來合同基礎上追加頂驅、貓道機和鑽機的進一步升級合同。
科技創新方面,二零二四年本公司水下採礦車A架布放與回收系統及三自由度主動補償棧橋完成兩次海試任務並取得圓滿成功,研製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船舶混合動力系統開發應用、柔性製氫電源裝置已完成樣機的設計和製造,羽流監測設備布放A架系統、深海電源等項目順利交付。同時在清潔燃料供應系統方面,承接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工業」)LNG、甲醇供氣系統及氨、氫等其他綠色能源供氣系統的研發、製造和市場推廣工作,為落實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雙碳專項戰略和踐行國家綠色能源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本公司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在人才建設方面,華商能源緊密結合招商局集團「第三次創業」發展戰略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做本集團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跑者、開拓者。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人才隊伍,在華商能源新發展階段開創人才建設工作新局面,為本公司戰略落地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在碳中和的全球敘事中,本公司將以科技創新為錨點,以場景賦能為路徑,持續深化「綠色能源+智能裝備」能力,為股東、客戶及社會創造長期價值,譜寫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
資料來源: 華商能源 (00206)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二零二五年,本公司將根據五年戰略規劃部署,圍繞「氫、機、電、服」產業佈局,以綠色能源終端產品為核心,在氫基能源、高端裝備、智能電控等方面,突出科技屬性,鍛造核心技術,以提高能源轉換效率和降低碳排放為宗旨,在全球範圍內專注於卓越運營與精益製造。傳統業務方面,在船舶建造上行週期中,加強與股東企業協同度以及船海配套產品滲透率,繼續服務綠色智能製造;同時,聚焦存量業務的轉型升級、新產品開發、核心產品「卡脖子」技術的突破,提高自主設計能力,探索弱週期低風險的產品,穩定供應鏈及降低配套成本。新興業務方面,加快佈局價值創造的新領域新賽道,盡快實現製氫裝備、加氫裝備和綠色能源的訂單落地,搶佔市場資源和發展制高點,以期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機會和優勢。
氫基能源產業佈局方面,做實新能源企業屬性。華商綠能主抓項目投運,聚焦綠色能源項目投資、綠色能源生產運營以及綠色能源貿易等業務。華廈氫能主抓裝備研造,聚焦製氫裝備、核心部件研發及製氫系統測試服務等業務。本公司將圍繞「製氫」及「氫基燃料」兩個抓手,在裝備端和產業端形成市場核心競爭力;發力氫醇氨及中小型製氫工廠項目,打通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堅定出海策略,利用現有成熟的海外網絡跟蹤當地製氫項目機會,必要時考慮「國內生產+海外組裝」或直接在海外生產等模式。做好潛在未來技術的儲備與積累,研究並儲備海上製氫儲氫、醇╱氨製備等相關技術。
高端裝備方面,將不斷擴展產品線,繼續以海工和船海配套產品為根基,抓住船舶製造上行週期,拓展船海配套產品譜系,為船東、船廠提供船舶全週期低碳╱零碳綜合解決方案;推進裝備製造規模化發展,繼續拓寬船海裝備領域,在liftboat、海上風電安裝船及運維母船,以及其他船型的關鍵裝備等方面持續發力;瞄準傳統油氣能源市場的復甦機會,逐步恢復原有團隊在海上鑽井平台的設計、製造和服務能力,為潛在訂單做好準備;開拓新能源及低碳產品生產線,瞄準船舶風帆、二氧化碳捕集、電解槽批量化生產、氫基燃料供給系統等產品,逐步開拓系列化、規模化、長期化產品,做實做「厚」華商能源的產品清單。同時,在原有電控領域基礎上,搶抓市場熱點賽道,在AI技術、大數據、雲計算、低空、生物製造、綠色科技等領域找到與電力電控結合的突破口,快速完成轉型升級。
全球化服務方面,以「服務全球市場、服務能源轉型、服務價值創造」為宗旨,圍繞海事服務、維保服務、資管服務為抓手做實全球服務中心;以海外新能源項目為切入點,帶動國內新能源裝備訂單,並積極構建海外綠色燃料貿易體系;以油氣工程與服務等傳統業務為根基,收益可觀、風險可控為原則,深耕本地化油氣工程業務,確保海外收入基本盤,同時帶動華商天時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海爾海斯(西安)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傳統油氣產品訂單;在油氣工程傳統業務中,挖掘並開發降碳減排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
資料來源: 華商能源 (00206) 全年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