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3916.06 153.88
  • 國企指數 8609.27 39.17
  • 上證指數 3472.32 11.17
01888 建滔積層板
即時報價: 10.640 +0.180 (+1.7%)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22,36416,75018,541
毛利5,0892,6773,278
EBITDA4,1572,2522,834
EBIT3,3751,3661,901
股東應佔溢利1,9099071,326
每股盈利0.610.290.43
每股股息0.350.160.62
每股資產淨值4.824.794.92

主要從事-(i)製造及銷售覆銅面板;(ii)物業;及(iii)投資。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3年電子行業面對終端和產業鏈上下游相對高企的庫存,以及電子行業需求下滑,加上前兩年覆銅面板產能的擴張,致使產能過剩,覆銅面板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於2024年,電子行業走出週期底部,迎來新一輪的增長週期,人工智能及汽車電子行業迅速發展帶動需求增長,以及中央政府推行提振電子產品需求的利好政策相繼落地,同時在產業鏈下游客戶對未來需求的預期改善時,下游各領域開始積極備貨。加上集團擁有完善的垂直整合產業鏈及龐大的客戶網絡,以及不斷的技術改良和出色的成本控制,覆銅面板部門的營業額及利潤均能顯著提升。集團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上升11%,至一百八十五億四千一百萬港元。在扣除對本集團所持有之債券投資作信貸減值撥備八千二百九十萬港元後,本公司持有人應佔基本純利仍能大幅上升36%,至十三億四千九百萬港元。集團財政狀況維持穩健,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20.0港仙及特別末期股息每股30.0港仙。此派息建議須待股東決議通過。

資料來源: 建滔積層板 (01888)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踏入二零二五年,整體電子市場需求暢旺,集團首兩個月出貨量較去年同期錄得明顯增長,覆銅面板及其上游物料玻纖布及玻纖紗的價格均在上調。AI科技的興起帶動雲數據中心、機器人、自動駕駛、智能穿戴裝備等多個產業鏈的蓬勃發展,以及高速網路不斷升級,均能刺激電子產品的需求,下游的印刷線路板客戶近期業務表現強勁,這也將成為覆銅面板需求的增長動力。集團受益於垂直整合加上規模經濟效益的優勢,公司產品定價極具競爭力,毛利水準位居行業前列且更具韌性,有望驅動集團營業額與利潤持續增長。同時,集團大力打造覆銅面板研發中心,配備高精尖設備,集團已成功研發多種高頻高速產品可以應用於AI伺服器內的GPU主板,集團通過垂直產業鏈聯動發展,成功研發了應用於AI伺服器HVLP3銅箔及IC封裝載板用超薄VLP銅箔,另外,數據中心及雲計算促使厚銅箔用量大幅增加,位於廣東省連州市最新一期每月1,500噸的銅箔產能將能於二零二五年全面使用,大大提升集團的成本效益。並與優質客戶強強聯合,推動終端客戶對集團產品的認証,未來將能實現集團全方位覆蓋下游客戶產品需求。應用於AI核心部份的低介電玻纖紗目前市場供不應求,建設位於廣東省清遠市年產500噸低介電玻纖紗項目將於二零二五年下半年投產,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提高建滔的核心競爭力。集團已於二零二四年於泰國增加覆銅面板產能每月40萬張,於二零二四年年底月產能達至100萬張,其後將繼續於泰國分階段增加兩期各40萬張的產能至合共180萬張的月產能,以配合海外客戶包括建滔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印刷線路板公司海外業務的需求增長。為響應國家推動節能減排,集團專業及有系統地陸續於各工業園區及物業所有可建面積建設分佈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站項目。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累計共投資金額約6億港元,預計其後年度可生產1.3億千瓦時綠色電力,相當於年節省能量3.6萬噸標準煤,可減少7.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按市價計電費開支可節省1.17億港元。另外,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累計已投資約1.2億港元於熱能回收設備,二零二四年共減少4.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節省能量1.8萬噸標準煤,節省開支共8,000萬港元,加上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累計節省開支共2.3億港元,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累計開支共節省超過3.1億港元,持續為集團帶來長遠利益。以上反映集團致力實現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對集團的發展充滿信心,集團覆銅面板產品質量穩定,交期準時,獲得越來越多客戶的青睞,集團管理層將一如既往,克盡己任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回報。

資料來源: 建滔積層板 (01888)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