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5.940 | -0.060 (-1.0%) |
基本數據
(百萬)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222,939 | 234,262 | 246,457 |
毛利 | 45,678 | 50,452 | 50,811 |
EBITDA | 18,927 | 19,342 | 20,840 |
EBIT | 10,986 | 11,468 | 12,385 |
股東應佔溢利 | 11,653 | 11,712 | 12,388 |
每股盈利 | 0.46 | 0.45 | 0.46 |
每股股息 | 0.22 | 0.22 | 0.23 |
每股資產淨值 | 6.06 | 6.18 | 6.25 |
主要經營鐵路機車車輛(含動車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機械、各類機電設備、電子設備及零部件、電子電器及環保設備產品的研發、設計、製造、修理、銷售、租賃與技術服務;信息諮詢;實業投資與管理;資產管理;進出口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1.鐵路裝備業務
鐵路裝備業務主要包括:(1)機車業務;(2)動車組(含城際動車組)和客車業務;(3)貨車業務;(4)軌道工程機械業務。
面向全球市場,把握國內外鐵路運輸市場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以成為世界一流的軌道交通裝備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為目標,加快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打造系列化、模塊化、標準化的產品平台和技術平台,不斷滿足鐵路先進適用和智能綠色安全發展需要,行業地位進一步鞏固,鐵路裝備業務平穩發展。持續深化中國中車與國鐵集團等重點客戶的戰略合作,主動融入國鐵修程修制改革和機輛系統數智化建設,充分發揮造、修、服務一體化優勢,深耕檢修服務後市場,加快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支撐下的鐵路裝備產品全壽命週期服務能力完善和提升。
2.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業務
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業務主要包括:(1)城市軌道車輛;(2)城市交通規劃設計;(3)城市交通工程總包。
面向全球市場,抓住都市圈和城市群發展新機遇,加快城市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系列化、模塊化、標準化、綠色化的產品平台和技術平台,以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不斷鞏固和擴大國內外市場。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整體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資本優勢、供應鏈管控優勢、成本優勢,大力開拓城市交通業務的前伸後延市場,不斷向服務領域、機電總包領域、運維領域拓展;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支撐下的「產品+」「系統+」業務高質量發展,打造高性價比中低運量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提升全生命週期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能力。
3.新產業業務
新產業業務主要包括:(1)機電業務;(2)新興產業業務;(3)數智業務。
機電業務,以掌握核心技術、突破關鍵技術、增強核心競爭力為重點,完善技術平台和產業鏈建設,促進軌道交通裝備等核心業務技術升級,並面向工業、交通、能源等領域,聚焦關鍵系統、重要零部件等,加快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新興產業,按照「相關多元、高端定位、行業領先」原則,強化資源配置,發揮核心技術優勢,建設清潔能源裝備產業集群。已形成以風電裝備、新材料等業務為重要增長極,光伏、儲能、氫能、環保、工業數字、汽車電驅系統及零部件、船舶電驅動和海洋工程裝備等業務為重要增長點的新興業態。新產業穩步發展,已成為公司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智業務,設置數智事業部和中車數智科技公司,制定數智產業發展規劃,將智能製造、工業軟件、工業人工智能、互聯網生產服務平台、信息基礎設施服務、數智轉型諮詢及服務等業務作為重點培育的未來重要增長點。
4.現代服務業務
現代服務業務主要包括:(1)金融類業務;(2)物流、貿易類業務;(3)其他業務。
堅持「產融結合、以融促產」,聚焦主責主業,持續開展金融業務優化整合,加強風險防控,規範金融服務平台、投融資平台建設,推進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產融平台持續發力,綜合利用產業基金、境內外資金管理平台,為產業拓展和結構優化提供系統化金融解決方案,促進主業實業發展作用不斷增強。發展工業智慧物流業務,拓展工業智慧物流在中車產業鏈企業推廣應用,打造離散型製造業物流標桿。持續推進「中車購」2.0平台和中車電商平台業務優化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宜企拍」交易平台的品牌知名度顯著提升。
5.國際業務
加快平台公司能力建設,充分發揮平台公司、子企業和境外公司的作用和積極性。堅持市場為王、業務先行,穩增長、強效益、促改革、優結構、激活力、增動力,積極拓展軌道交通和新產業業務國際市場領域。按照「輕資產、重效益、可持續」理念,推進境外綠地投資、合資合作等各項工作開展,完成了「五個轉變」,一是從市場營銷理念向為用戶創造價值理念轉變;二是從單一子企業營銷產品向總部組織子企業營銷系統解決方案轉變;三是從事中、事後營銷產品向事前營銷方案轉變;四是從營銷部件向營銷子系統、營銷模塊轉變;五是從單純的營銷產品向營銷「產品+」轉變。踐行「本地化製造、本地化採購、本地化用工、本地化維保、本地化營銷」的「五本模式」,加強品牌建設和推廣,充分發揮海外研發中心作用,不斷提升行業影響力和話語權。
資料來源: 中國中車 (01766)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國際上,全球經濟增長有所放緩,「雙碳」戰略持續推進,綠色能源轉型不斷加速,為產業發展帶來新變化,行業格局帶來新調整,市場需求呈穩定增長態勢,市場競爭呈現新特點。國內軌道交通裝備市場、外資准入門檻進一步降低,各類軌道交通投資主體和運營主體日益多元化、經營意識不斷增強,部分區域和一些企業持續加快佈局軌道交通全產業鏈並形成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能力,軌道交通行業新業態競爭態勢日益凸顯。報告期中國鐵路客運貨運持續增長,均創新高。隨著國家擴大內需戰略逐步實施,國家鐵路集團正在推進「鐵路高質量發展,率先實現鐵路現代化」,對幹線鐵路裝備的安全、舒適、綠色、智能的需求更加強烈,城市軌道車輛需求多樣化,用戶對軌道交通裝備產品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舒適性等提出更高要求。與此同時,「雙碳」戰略的實施,也為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綠色交通和風電、光伏、氫能等綠色能源產業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空間。中國中車作為全球規模領先、品種齊全、技術一流的軌道交通裝備和重要的清潔能源裝備供應商,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優化業務結構,建立和完善全壽命週期服務體系,加快向「製造+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為建設製造強國、交通強國貢獻「中車智慧」和「中車力量」。
資料來源: 中國中車 (01766) 中期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