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4203.32 63.75
  • 國企指數 8732.74 45.18
  • 上證指數 3519.65 9.47
01372 中國碳中和
即時報價: 1.670 +0.060 (+3.7%)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112/20226/2024
營業額468709959
毛利364350
EBITDA81-146-53
EBIT77-154-70
股東應佔溢利268-197-133
每股盈利1.03-0.63-0.29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0.29-0.150.00

主要從事:碳中和相關領域的碳信用資產交易、碳信用及碳資產開發、管理及投資以及碳諮詢及碳規劃;及以發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為核心的工業負碳及以森林和農作物優化為核心的自然負碳等負碳業務(「全球碳中和業務」);土木工程項目以及樓宇建造及保養工程;及 提供ESG分析報告及協助取得綠色融資。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六個月止

全球碳中和業務

本集團於二零二一年初啟動全球碳中和業務板塊。它為碳中和相關業務建立了獨特的市場地位,主要集中在碳信用資產開發、運營和管理、投資、碳諮詢和碳中和規劃。通過積極佈局負碳排放作為基礎產業,本集團實現了新資產開發管理與產業相結合的獨特碳中和協同發展方式,打造了可持續、高回報的商業模式。

報告期內本集團:繼續在糞肥集約化處理、垃圾焚燒發電以及牛業沼氣回收利用專案在VCS平台註冊成功經驗基礎上繼續拓寬業務為本集團增加碳資產的儲備。

截至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全球碳中和業務之收入約為270萬港元(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約330萬港元),及分部虧損約1,530萬港元(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約1,560萬港元)。此虧損包括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個月期間碳信用資產的公允價值損失約170萬港元。

本集團的碳中和業務管理團隊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在金融領域、資產管理領域、企業管理及投資實踐專業知識及實戰經驗突出。本集團的碳中和業務從事人員均是在碳中和產業領域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其中不乏全球知名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國家環境保護碳核查員及中國環境規劃領域的權威專家。這支專業隊伍精準的掌握時下碳市場行情,把握碳中和領域的發展趨勢,為本公司碳中和業務提供全方位支援,從而有效佈局和拓展相關碳中和領域業務,為本公司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在碳資產經營和管理方面,該領域以碳資產開發和經營管理為主導,以碳諮詢、核查和開發為切入點,形成領先的碳資產開發及經營管理一體化業務模式,作為管理的核心資產,將延伸到各個相關領域,包括但不限於碳交易、碳期權期貨、碳指數、碳質押回購及碳託管等。在回顧期內,本集團大力拓展碳資產開發和經營管理的業務。

發展碳中和數字技術

本集團利用收購的中碳綠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繼續發揮科技賦能作用,該公司是中國領先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技術服務提供者。為賦能各行業高效、經濟地實現碳中和發展,本集團將把該公司已經建設的基礎設施升級為一站式綠色金融可信數據服務網路(「綠色信用鏈」),並基於綠色信用鏈打造可信、安全的碳達峰和碳中和(「雙碳」)數位化與管控平台(「雙碳數位化管控平台」)。該平台不僅擁有高透明度、可審計性、可追溯性、不可篡改等特性,更融合了全球領先的密鑰及資訊安全技術,集成了24種方法學涵蓋所有碳排放行業。該系統發揮數據驅動優勢,構建了雙碳規劃大數據分析模型,從能源側、企業側、用戶側、管理側為使用者提供完整的雙碳實施路線圖、時間表。該平台能為地方政府提供連續、動態、即時的雙碳數據、智能分析和可視化展示,促進能源結構轉型,優化重點行業生產用能結構,加快去碳化進度,促進碳中和的落地實施,為碳達峰碳中和的數據分析與戰略決策奠定了堅實的數字技術基礎,助力政府進行科學決策,精準規劃雙碳路徑,既能助力政府完成雙碳實施目標,又能確保地方經濟穩定增長發展。

此外,該平台的成功上線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本集團在碳核算、碳交易、碳規劃、碳諮詢、碳帳戶、碳資產開發、碳資產託管、碳排放大數據分析及交易、ESG資訊披露、綠色能源管理領域的業務能力,展了本集團在雙碳領域產品的商業應用場景,為本集團的業務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報告期該平台成功參與河南省濟源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政府採購招標並成功中標,該業務具有複製性非常強的特性可以在全國推廣為政府提供服務也為本公司帶來收入的增長。

尋鋰網上線運行

報告期集團旗下尋鋰網正式上線。尋鋰網專注於鋰電池回收產業鏈,依託區塊鏈與DeepSeek底層技術,為行業提供資訊數位化服務。該平台致力於促進上下游業務的撮合交易,並基於產業合作信用,向平台客戶提供鋰電金融服務,以助力企業提高生產力並拓展業務承接能力,致力於打造集“資源、數據、交易”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台。尋鋰網2.0版本的推出,標誌著服務範圍的進一步擴大,包括招投標資訊的擴展、品牌鋰電池電商專區的建立、鋰電貸合作專區的設立、梯次利用電池合作專區的構建,以及電動汽車與兩輪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回收網路的構建。此外,該平台還啟動了尋鋰合夥人招募計畫。我們期望通過與行業上下游企業的互惠互利,實現合作共贏。

電池梯次利用

報告期本集團利用收購河南再亮平台積極拓展舊電池梯次利用業務。再亮新能源目前與中國鐵塔、比亞迪、億緯鋰能、南陽公交集團等頭部企業合作服務,為上述企業的入庫服務商。再亮新能源是河南省四家鋰電池梯次利用公司之一,本集團以河南為中心向全國乃至東南佈局構建亞洲換電中心,提出集電池(PACK)生產、換電櫃研發組裝、鋰電池回收及融資租賃服務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獲得省市級領導認可,大力支持落地,其中兩輪車鋰電池回收市場已提前佈局。報告期內集團已完成以河南為基礎佈局包括鄭州、濟源等多地的換電櫃助力綠色出行同時為下一步資產證券化打下基礎。

創新的東方易電

本集團作為亞洲碳中和領域的領軍企業,旗下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東方易電(深圳)有限公司,積極回應國家綠色發展戰略與政府的號召,創新性地推出了「以舊換新」+「以換代充」+「終身質保電池」新的服務模式,聯合合作企業永久牌兩輪電動自行車+億緯鋰能鋰電池+東方易電換電櫃+河南再亮鋰電池回收再生利用閉環解決方案,不僅有效解決了老舊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問題、退役鋰電池迴圈再利用問題,還顯著提升了市民出行及充電的安全性與便捷性,為城市綠色出行樹立了新標杆。

土木工程及建造業務

在此期間,儘管自二零二零年初以來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和經濟下滑的嚴重挑戰,但土木工程和建築業務還是取得了穩定的業績。

在專案簽約過程中,本集團還非常重視保護著名古樹和生物多樣性,並致力於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同時建設社會發展。此外,我們專注於可持續建築的原則,並在綠色建築專案的實施方面有良好的記錄。我們的環境管理體系獲得了ISO 14001認證。在其嚴格的框架下,我們採取系統的方法來管理我們的資源利用效率和排放控制,以推進持續升級。特別是,我們非常重視對環境數據的評估(如能源和材料利用、碳排放、用水量和廢物產生),並採取了各種有效措施來持續減少碳排放。

作為授予本集團合同的主要承包商,土木工程和建築業務提供高附加值服務,包括從材料和設備的採購、分包商的選擇到現場監督、工作進度監測和專案日常工作的整體協調。土木工程和建築業務為土木和建築施工業務簽訂的所有合同都是針對獨立的第三方客戶,包括香港特區某些部門、公用事業公司和香港私人組織。

本期間,土木工程及建築業務產生收入為2.875億港元(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1.942億港元)。本期間,營業額包括:(i)土木工程收入1.669億港元(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1.282億港元);(ii)建築及維修工程收入1.206億港元(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6,600萬港元)。

本期間,土木工程及建築業務的毛利為2,120萬港元(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1,360萬港元),毛利率為7.4%(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7.0%)。

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共有11個正在進行的重要專案,其中4個是建築施工和維護專案,其餘是土木工程建設專案。

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正在進行的實質性專案的合同總額和未償總值分別為3.98億港元和1.26億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分別為3.71億港元和4,900萬港元)。

儘管香港的經營環境嚴峻,土木工程及建築業務仍保持競爭優勢,即提供廣泛而優質的服務及維持良好的客戶關係,取得新合約的進展令本期間表現穩定。

本集團於期內獲授2份新重大合約,即公營房屋發展工程第十三期前期土木工程(二零二三年至二零二五年)以及湖景及水邊圍土木工程改善工程。

資料來源: 中國碳中和 (01372)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六個月止

全球碳中和業務板塊

(i)本集團擁有全國最強大的碳資產開發管理團隊,未來本集團會在過去在VCS平台成功註冊糞肥、垃圾發電、沼氣回收利用等成功經驗繼續開發客戶資源比如說與中國光大集團、中國中化集團和有關地方政府的合作增加碳資產的來源。

(ii)有鑒於目前碳資產交易不活躍,本集團計畫與相關機構合作嘗試把碳資產證券化來實現交易解決庫存的碳資產銷售。

綠信數字科技業務板塊

(i)鄭州數據交易中心雙碳數據服務專區是鄭州數據中心給本集團授權運營的專區運營商,從去年開展合作以來業務發展非常快,要發揮優勢為更多企業服務。

(ii)充分運用好綠金易企惠的平台優勢為企業提供ESG分析報告、協助企業取得綠色融資提供幫助。

尋鋰網和東方易電平台板塊

(i)充分發揮科技賦能、區塊鏈技術做大流水。

(ii)適當時做好引戰工作。

電池梯次利用板塊

(i)利用再亮的牌照功能積極參與廢舊電池招投標業務。

(ii)作為集團擁有的牌照資源的子公司嘗試對股權繼續混改。

土木工程及建造業務板塊

儘管香港的運營環境艱難,但土木工程和建築業務保持了競爭力。

資料來源: 中國碳中和 (01372)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