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4069.94 151.47
  • 國企指數 8648.44 76.46
  • 上證指數 3461.47 6.68
01157 中聯重科
即時報價: 5.890 -0.030 (-0.5%)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41,63147,07545,478
毛利9,08812,96612,810
EBITDA2,2564,0544,385
EBIT1,1002,6663,055
股東應佔溢利2,3473,5503,363
每股盈利0.310.470.43
每股股息0.350.350.33
每股資產淨值7.077.167.00

主要業務為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工程機械、環衛機械和農業機械,同時提供環境解決方案以及融資租賃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本公司在「用互聯網思維做企業、用極致思維做產品」的理念指導下,堅定不移地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全面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與綠色化的轉型升級進程,大力推動新興業務板塊的發展,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與市場領域,不斷培育並壯大新的增長極和增長點,始終堅守中聯特色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公司的發展韌性與內生動能持續增強,成功實現產業梯隊的大規模拓展,業務領域不斷拓寬,產業層次逐步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顯著提高。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454.78億元,同比下降3.39%;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人民幣35.21億元,同比減少0.82%。

報告期內,公司開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1、加快產業梯隊競相發展

在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全力加速構建傳統優勢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融合、競相發展的良好格局,強化戰略執行確保各項戰略舉措得以高效落地。傳統優勢產業穩固提升,鍛造可持續競爭力;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貢獻新的增長極。

(1)主導產品市場地位穩固

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械、建築起重機械三大傳統優勢產品線堅守穩健的發展戰略,強化風險管控與資源的優化配置,全方位提升公司的運營質量與抗風險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械、建築起重機械國內市場地位穩固,海外業務規模與市場地位持續提升。

(2)土方機械全球布局顯成效

土方機械快速補齊超大挖、微小挖產品型譜,實現1.5-400噸產品型譜全覆蓋,打造形成完備的產品矩陣,各項產品關鍵性能行業領先,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國內市場方面,聚焦礦山開採場景深度開發,超大型礦用挖機實現爆發式增長,其中100噸以上礦用挖機市場份額躍居行業前三。海外市場方面,整合研發、供應鏈及渠道等優勢資源,成功實現優勢市場的深耕與新興市場的突破,達成雙跨越發展格局,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3)高空作業機械發展活力強勁

在高空作業機械領域,公司作為國內高空作業機械行業領軍企業,國內市場中小客戶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一,電動化產品滲透率達90%,是國內型號最為齊全的高空設備廠商。通過持續技術創新構建核心競爭力,形成高端化、安全可靠的品牌優勢。公司超高米段臂式產品及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發布的82米直臂式高空作業平台,再次刷新全球最高記錄;發布的95米高空作業車,刷新國內高空作業車最高記錄。長臂架產品在歐洲、美洲、亞太地區實現規模化出口,實現了規模效益和品牌溢價的雙提升。

(4)農業機械實現規模與效益突圍

貫徹公司「大投入、大轉型、大布局、大發展」的戰略,農業機械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全力推進產品升級與統型,加速智能製造轉型升級,全方位提產增效,產品全面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烘乾機穩居國內行業首位,小麥機穩居行業第二;拖拉機規模與利潤大幅增長,全新的玉米機、播種機、甘蔗機、水稻機已完成性能質量全面升級,相繼試驗量產並上市,為農機發展注入持續增長新動能,助力公司實現戰略突圍。

(5)新興業務快速成長破局

依託公司的平台與品牌優勢,礦山機械、應急裝備、中聯新材料等新興業務以技術創新為引領,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紮實推進降本增效工作,多種舉措實現了產品技術與品類的突破性發展。

(6)創新為基描繪未來產業

本公司近年來在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上持續投入研發並加速應用,在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化技術發明專利申請量行業排名第一,構建起工業互聯網、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生態人工智能時代將推動工程機械行業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產業生態。未來,公司的每個產品都有望成為一個「具身智能設備」、實現「機器人化」,具備單機智能+機群協作的能力。公司旗下中科雲谷代表國內工業互聯網平台頭部水平,在賦能工業資源集聚共享、工業數據集成利用和工業生產與服務方面的能力全國領先,未來中聯重科將通過平台化戰略,整合產業鏈資源,提升整體競爭力,重構行業競爭格局。

2、紮實推進海外業務大跨越發展

公司堅定踐行中聯特色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持續完善「端對端、數字化、本土化」海外業務體系。借助端對端直銷模式拓寬業務版圖,依託大數據平台提升運營效能,憑藉航空港資源賦能銷售增長,全力打造全球市場拓展的嶄新格局,推動海外業務高速發展,實現收入佔比過半的歷史性突破。

(1)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海外區域市場結構。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實現了強勁增長,同比增長超過30%。隨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深化,公司市場地位穩步提升,公司產品在各主要區域的中國行業出口市佔率均呈上揚趨勢。隨歐美、澳新、拉美、非洲、印度等新興區域的市場突破,海外市場布局更加多元化,區域銷售結構不斷優化,各區域市場協同發展,呈現「多點開花」接續高速增長態勢。

(2)「端對端、數字化、本地化」的海外業務直銷體系持續深化,支撐海外業務拓市場、防風險、本土化等多元競爭力同步提升、平衡發展。一是全力打造海外業務扁平化管理體系,穩步開展建規則、理流程、找方法、搭平台工作,實現管理全鏈條的流程化、標準化、體系化。二是聚焦數字化平台建設,構建中聯海外大數據監控體系,推行「品字型」過程管理體系,形成基於數字化系統的高效有序管控體系。三是強化業務的精細化管理,管控直達境外一線人、財、物、事,持續提升運營效率和質量,為海外業務的高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助力海外業務在全球市場實現跨越式增長。

(3)縱深推進網點建設和布局。聚焦空港能力建設,推動網點建設從整體規劃到精細化運營的轉型升級,切實為本地業務發展賦能;積極挖掘新興市場、新興板塊以及新客戶的增長潛力,拓展業務規模,實現增量發展;縱深推進網點布局與市場下沉,持續強化網點建設的廣度和深度。依託全球已建設30餘個一級業務航空港,390多個二三級網點,推動網點建設從區域中心向重要城市延伸,並加速周邊中小城市網點布局,構建更加高效的全球服務網絡。全球海外本土化員工總人數4,400多人,服務備件倉庫210多個,產品廣泛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4)加快推進海外研發製造基地拓展升級。公司已完成全球研發製造網絡的戰略性布局,在意大利、德國、印度、墨西哥、白俄羅斯、巴西、土耳其、美國等8個國家建成11個海外生產基地,形成涵蓋8大類、32個系列的生產體系。其中,德國摩泰克工廠完成生產線技術升級,德國威爾伯特和拉貝工廠實現重組轉型,印度工廠完成市場網絡的深化布局,墨西哥工廠實現全面投產。公司借助海外研發製造基地的技術、資源及區位優勢,實現全球資源的全面有效聯動和整合,初步形成支撐持續創新的國際化產業生態。

3、加速實現數字化轉型

公司全面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以互聯網思維革新市場運作模式,借助數字化手段重塑管理與業務模式,全方位構建數字化驅動的發展新格局。

公司積極深化海內外數字化平台建設,全力推動端到端管理體系快速全面落地,打造出由數字化系統驅動業務全鏈條的管控體系,實現各環節高效協同與精準管控。

在海外業務方面,端對端管理不斷向縱深發展。聚焦全球研發、製造、物流、銷售及服務的全流程,持續做深、做細、做透數字化管控,致力於達成端對端「管好人、備好物、算好賬」的目標,提升海外業務運營效率與管理水平。

在國內業務方面,加速端對端數字應用的深化。大力提升新興板塊數字化水平,充分發揮全流程數字化管控優勢,反哺企業研發創新、產品迭代、交付能力及風險管理等方面,促進企業綜合實力的提升,推動企業在數字化浪潮中穩健前行。

4、智能製造產業集群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1)智能製造產業集群加速形成,構築先進製造格局。公司以中聯智慧產業城為核心,全面構建高端裝備智能工廠矩陣。通過主機到零部件的全鏈條智能化升級建設,現已實現工程起重機械智能工廠等4大主機工廠及關鍵零部件中心全線投產,形成覆蓋全球的17個智能工廠、360餘條智能產線網絡,全面助力公司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中聯智慧產業城挖掘機智能工廠成功入選工信部2024年度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中聯重科土方機械有限公司入選工信部2024年度綠色製造工廠,公司已累計斬獲5個國家級綠色工廠。

(2)先進智造技術研究快速轉化應用。公司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技術與智能裝備,打造智能化、柔性化、綠色化的智能產線體系;創新開發智能控制算法與數字化系統,構建柔性、高效、協同的智能工廠。持續推進自主研發的230餘項行業領先的全工藝流程成套智能製造技術應用研究,已完成200餘項關鍵技術在智能產線搭載,彰顯出公司強大的智造技術實力和前沿引領優勢,加速賦能生產製造智能化升級,持續推動公司智能製造引領行業發展。

(3)全面深化製造及供應鏈數字化「端對端」轉型。以工廠級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為核心,致力於實現工廠全要素的工業互聯;貫通計劃、物流、生產、供應鏈間的全鏈路數據流,打造了「雲-邊-端」自主智能協同系統,實現人機高效協作和生產柔性控制能力。融合人工智能、雲計算、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構建AI驅動的自主決策機制,實現製造、倉儲、檢測、供應鏈領域的智能化控制,推動製造模式向預測性維護、動態優化方向躍升,實現數字孿生技術對生產製造過程進行虛擬映射,以端到端數字化重塑製造新範式。

5、引領行業創新,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公司始終秉持「技術是根、產品是本」以及「用極致思維做產品」的理念,全面推動科技創新,積極向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行業高端產品與領先技術,加速新能源產品的開發進程,為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報告期內,成功開發548款新產品,攻克355項關鍵技術,打造了9款全球之最、15款行業首創產品,完成1,094款產品的出口認證。在重大項目方面,牽頭承擔了「百米級輕量化智能臂架設計製造技術及裝備」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面向風電機組吊裝施工的超大型全地面起重機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彰顯了公司在行業內的技術引領地位。

(1)持續推動創新升級,打造了一批行業領先產品公司成功研製出多款全球之最以及行業首創產品,展現了卓越的技術實力與創新能力。研製出全球最大額定起重力矩23,800噸米塔機,最大起重量730噸、最大起升高度400米,已在廣州萬龍大橋建設中投入使用,推動了橋樑等國家重點工程超大型模塊化施工;研製出全球最大噸位4,000噸全地面起重機,是全球唯一滿足陸地最高190米風機安裝的全地面起重機,也是全球唯一滿足道路行駛法規的4,000噸起重機,解決了風電行業工程吊裝的難題;研製出全球最長五橋73米合規鋼臂架輕混泵車,行業獨有鏤空臂架技術,布料高度達73米,搭載自主研發全新輕混動力系統,行業首創集行駛-支泵-布料於一體的全流程安全作業系統;研製出全球最高82米直臂式高空作業平台,作業高度82.3米,採用創新型多邊異形臂架,相對於矩形臂架剛度提升20%以上,重量降低10%以上,搭載超長臂架複合運動及雙缸協同控制技術,具有21項安全保護功能,安全等級達到行業第一。研製出全球首款載重百噸礦用寬體自卸車,填補行業在該噸位產品的空白,滿載百公里油耗降至200L,每年節油5萬升,實現了節能與高效運輸的平衡;研製出全球最大載重300噸混合動力電傳動自卸車,採用國產化大馬力發動機匹配大容量功率型電池,應用全國產混動電驅動系統,整機能耗經濟性大幅提升,綜合節能15%,推動了礦山運輸設備的綠色化發展;研製出全國產化載重120噸電傳動自卸車,打破動力系統、輪邊傳動系統及電驅系統等關鍵件依賴進口的局面,增強了產業自主可控能力。

(2)加快農機關鍵核心技術及產品攻關,實現行業高端化引領公司積極開展系列高端農機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相繼推出行業首創的混合動力分布式電驅無級變速400馬力拖拉機、作業性能最優的大喂入量穀物聯合收穫機、集成式智能駕駛插秧機、低溫雙循環智能烘乾機等高端產品。其中,DV4004混合動力拖拉機適用於大面積耕整、播種等作業,可搭載200-400馬力系列化產品,牽引力達145KN,重載作業速度12km/h,實現作業工況全覆蓋,牽引油耗低至1.55L╱畝,駕駛室噪聲低至79dB,為駕駛員提供舒適的駕乘體驗;無人智能駕駛插秧機集成自動駕駛、作業計畝與車輛監測功能,融合「S彎」聯動多機構協同技術,實現轉向、對齊、插秧全自動,達到「智能駕駛L2.5」級;T F220穀物聯合收穫機喂入量高達22kg/s,每小時可收穫60到110畝,採用混合脫粒技術,脫粒更充分、更徹底,分離更柔和、更均勻,自適應收割系統確保作業性能始終處於最佳狀態,綜合損失率低至0.6%以下,處於行業最優水平。

公司大力推進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工作,助力高端、智能、綠色農機裝備的快速發展。成功研製了寬溫域電池、分布式電機、高效電機控制器及智能無極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通過「電池-電機-電控-電傳動」技術體系賦能農機裝備換道超車;推出了顯控算一體化智能顯示屏、RTK高精度導航儀及穀物收穫損失率智能檢測傳感器等零部件,以模塊化智能零部件支撐智能農機性能上的突破與提升。

(3)加速推進新能源產品開發,實現行業綠色引領報告期內,公司新發布了40款新能源產品,研製出了全球最大150噸分布式電驅履帶起重機、行業首創模塊化電直驅12方電動攪拌車、分布式架構26米級電動直臂式高空作業平台等新能源整機產品。同時,研製了純電動和氫燃料底盤,電池包、電驅橋等底盤關鍵零部件和控制軟件實現全部自主研製,極大提升了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

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售新能源產品已達210款,產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1、加快產業梯隊競相發展

進一步形成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協同融合競相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強化戰略執行力度,突顯整體戰略成效。傳統優勢產業在穩固提升中不斷鍛造可持續競爭力;新興產業在發展壯大中持續貢獻新的增長極。

一是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械和建築起重機械始終堅持全球領先的目標,國內業務控風險、穩規模、提效益,實現有質量的增長,鞏固提升國內市場地位;海外業務沖規模、提利潤、控風險,實現全球業務跨越式增長,讓產品和服務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廣泛認可。

二是推動土方機械和礦山機械深度融合,持續完善產品型譜和技術儲備,優化國內外營銷體系,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實現規模和效益的全面突破。

三是高空作業機械持續加大海外市場開拓,完善全球產業布局,提升產品、服務及市場體系,加速端對端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運營效能,在技術、質量、成本、服務方面形成絕對優勢的競爭力,確保實現百億規模大跨越。

四是農業機械緊緊圍繞「萬台計劃」,以打造市場王牌產品為核心目標,借助智能製造技術增產提質,建立完善中聯特色的國內外營銷體系,實現總量跨越、全面崛起。

五是應急裝備、基礎施工、工業車輛、中聯新材料等新興業務牢牢抓住技術和產品這個根本,發揮中聯重科的平台優勢和品牌優勢,快速做大做強。

2、全面構建中聯特色海外業務體系新興業務

堅定貫徹執行「端對端、數字化、本土化」海外戰略,全力構建具有中聯特色的海外業務體系。

一是深化端對端業務管理體系。深入推進「航空港+地面部隊+飛行部隊」的模式,做深做細做透直銷體系;完善扁平化的「品字型」管理機制,實現「管好事、管好人、管好物、算好賬」。

二是加速業務數字化轉型。建設完善多維度的數字化平台,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入業務全流程,實現從採購、生產、銷售到售後的數字化管理,提升運營效率與決策精準度,實現全鏈條業務的數字化管理。

三是推動本地化布局。加大空港基地的建設力度,擴大網點布局、推動網點下沉,深入挖掘本地市場潛力,開創海外市場新局面,迎接新發展機遇。

四是持續推進海外製造基地網絡戰略升級。海外製造基地圍繞「技術協同、區域深耕、全球聯動」的方針,優化研發製造基地布局,明確各基地差異化定位,打造研發、製造、服務三位一體的價值網絡,提升企業全球競爭力。

3、持續加強科研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秉承「技術是根,產品是本」的發展理念。持續深入推進產品4.0A工程,加強新技術、新產品創新迭代,全力推進新材料、新部件、新系統、新工藝、新方法的開發和落地應用,力打造「高品質、高價值、高安全性、高市佔率」的領先產品,賦能公司各產業板塊和海外市場的發展。加快完善國際認證體系平台,強化主營產品高價值技術專利在海外重點國家的布局,全力構建嚴密的知識產權保護網絡,穩固公司在行業內的技術話語權優勢。堅持推動基礎技術、共性技術的研發和前瞻技術、未來技術的探索,推進全鏈條智能化路徑、新能源路徑的研發,推進智慧工地、智慧礦山、智慧農業等系統解決方案,探索機器人、氫能源、滅火新材料等未來產業的研究和產業化發展,不斷增加公司科技儲備深度和底蘊,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確保技術創新成為公司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4、完善生產布局和智能製造體系,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高地

一是實現智慧產業城建設的全面收官,加快智慧產業城工程機械館、創新孵化基地、宿舍樓等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實現快速入駐使用。

二是全面提升智慧產業城的管理效能,完善智慧產業城的生產和行政管理,構建高效協同的智慧產業城管理體系,快速實現穩產滿產,推動公司高效運行。

5、切實增強經營管控能力

一是落實預算管理,增強年度規劃的科學性,細化年度目標分解,做到以天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確保年度經營指標的全面完成。

二是強化成本管理。持續鞏固極致降本,深化集採招標整合,加快供應鏈數字化創新轉型,強化提升供應鏈體系力,驅動降本提質,把極致成本轉變為市場上穩定、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三是優化營銷管理。完善激勵制度體系,優化收入分配管理,推動營銷、服務、風控高效融合,打造精幹、高效的銷售團隊。

四是嚴格存貨管理。充分發揮中聯智慧產業城智能製造優勢,動態優化生產節拍實現資源精準配置,全力推進滯銷庫存消化工作,提升公司存貨周轉效率。

資料來源: 中聯重科 (01157)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