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6248.97 351.49
  • 國企指數 5743.78 112.66
  • 上證指數 3007.07 50.31
01143 中國儲能科技發展
即時報價: 1.880 +0.010 (+0.5%)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676529502
毛利145101137
EBITDA-31-30
EBIT-66-61-11
股東應佔溢利-46-545.3
每股盈利-0.78-0.500.03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3.962.982.49

主要從事電子製造服務、電訊產品及多媒體產品及電腦配件。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電子製造服務及分銷通訊產品業務

於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電子製造服務及分銷通訊產品業務分別為本集團貢獻收入約444,200,000港元(二零二二年:502,600,000港元)及10,400,000港元(二零二二年:18,500,000港元)。

電子製造服務業務收入減少主要是由於歐洲市場業務減少。分銷通訊產品業務的收入持續下降,主要是由於北美市場對通訊產品的需求減少。越來越多的全職員工在家工作或選擇混合工作模式,在線會議也越來越流行,從而減少辦公室通訊產品的使用。

房地產供應鏈服務及儲能產品(「RES及ESP」)

房地產供應鏈服務業務所產生的收入提供兩種服務,包括與代客戶在東南亞及泛亞市場物色投資機會相關的房地產諮詢服務和房地產購置服務。於二零二三年,本公司將其公司名稱更改為中國儲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發展儲能業務。房地產供應鏈服務的收入於各項服務完成後的某一時間點確認。於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RES及ESP分部已貢獻約19,800,000港元(二零二二年:7,400,000港元)。RES及ESP收入增加,乃由於二零二三年開始開展ESP業務。

證券及其他資產投資及其他

於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證券及其他資產投資及其他業務為本集團貢獻收入約27,300,000港元(二零二二年:700,000港元)。

放貸

本集團於二零二二年開始經營放貸業務,透過我們全資附屬公司—BeSmart Finance Limited(持有根據香港法例第163章放債人條例頒發的放債人牌照)管理。本集團的放貸業務大致分為四個貸款類別,包括:(i)物業按揭貸款;(ii)其他有抵押貸款;(iii)擔保貸款;及(iv)無抵押貸款。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團的放貸業務專注於無抵押貸款。本集團計劃進一步探索潛在的放貸商機及本集團對達致合理風險及回報的評估。本集團沒有特定的目標客戶群體,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客戶來源主要是通過本集團過往客戶及現有客戶的轉介。放貸業務的資金來源一般由本集團內部資源提供。

於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團的放貸分部錄得收入約200,000港元,佔整體收入約0.04%。放貸業務為本集團新開始的分部。該業務分部的經營虧損為約1,100,000港元。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我們擁有4個活躍貸款賬戶,全部為個人客戶。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該四名客戶的貸款及應收利息款項佔總貸款及應收利息的百分比介乎約5.1%至8.3%。

管理層保持警惕並將審慎地維持貸款審批、信貸監控及追收以及適用於放貸業務所有方面的合規事宜的有效控制及程序。

資料來源: 中國儲能科技發展 (01143)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中國政府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優化政策,以實現新發展理念下的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為緊跟政策步伐,本公司於二零二三年更名為中國儲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本公司未來擬大力擴展新能源充儲設備產銷及供應鏈服務、儲能系統集成、新型儲能技術及配套服務等業務,可謀求政策和市場需求雙紅利下儲能業務對本公司盈利性的提升,亦可為本公司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零二四年,受高利率、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東歐和中東地區軍事對峙持續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仍將面臨挑戰。本集團認為未來市場充滿挑戰。本集團將繼續密切關注市場情況,並採取必要措施調整業務發展策略。

資料來源: 中國儲能科技發展 (01143)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