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0.405 | 0.000 (0.0%) |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529 | 502 | 480 |
毛利 | 101 | 137 | 124 |
EBITDA | -30 | 19 | 18 |
EBIT | -61 | -10 | -5.5 |
股東應佔溢利 | -54 | 5.3 | 8.0 |
每股盈利 | -0.50 | 0.03 | 0.04 |
每股股息 | 0.00 | 0.00 | 0.00 |
每股資產淨值 | 2.98 | 2.49 | 2.39 |
主要從事電子製造服務、電訊產品及多媒體產品及電腦配件。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電子製造服務及分銷通訊產品業務
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來自電子製造服務的收入增加2.5%至455,1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約444,200,000港元),而來自分銷通訊產品業務分的收入則減少98.0%至2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10,400,000港元)。
電子製造服務分部中有兩大組別產品,即通訊與非通訊產品,而非通訊產品主要包括電器及電器控制產品以及多媒體產品。
電子製造服務業務收入增加主要是由於歐洲市場業務增加。
由於過去幾個財政年度北美市場對商業電話系統產品的需求持續減少,分銷分部已停止經營。在家工作、選擇混合工作模式或透過互聯網進行在線會議的普遍做法變得越來越流行,從而減少辦公室通訊產品的使用。
因此,我們計劃於來年關閉分銷分部的附屬公司。
房地產供應鏈服務及儲能產品(「RES及ESP」)
房地產供應鏈服務業務所產生的收入提供兩種服務,包括與代客戶在東南亞及泛亞市場物色投資機會相關的房地產諮詢服務和房地產購置服務。
於二零二三年,本公司將其公司名稱更改為中國儲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發展儲能業務。房地產供應鏈服務的收入於各項服務完成後的某一時間點確認。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來自RES及ESP分部的收入減少40.1%至約11,9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19,800,000港元)。RES及ESP收入減少,乃由於ESP業務減少約3,800,000港元。
證券及其他資產投資及其他
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證券及其他資產投資及其他業務為本集團貢獻收入約19,0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27,300,000港元)。
放貸
本集團於二零二二年開始經營放貸業務,透過我們全資附屬公司—BeSmart Finance Limited(持有根據香港法例第163章放債人條例頒發的放債人牌照)管理。本集團的放貸業務大致分為四個貸款類別,包括:(i)物業按揭貸款;(ii)其他有抵押貸款;(iii)擔保貸款;及(iv)無抵押貸款。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團的放貸業務專注於無抵押貸款。
本集團計劃進一步探索潛在的放貸商機及本集團對達致合理風險及回報的評估。本集團沒有特定的目標客戶群體,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客戶來源主要是通過本集團過往客戶及現有客戶的轉介。放貸業務的資金來源一般由本集團內部資源提供。
貸款組合
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我們擁有4個活躍貸款賬戶,全部為個人客戶及屬無抵押貸款。所有貸款賬戶的利率均為每年10%。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全部貸款已於年內收回。
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團的放貸分部錄得收入約200,000港元,佔整體收入約0.03%。此業務分部的經營溢利約0.5百萬港元。
管理層保持警惕並將審慎地維持貸款審批、信貸監控及追收以及適用於放貸業務所有方面的合規事宜的有效控制及程序。
資料來源: 中國儲能科技發展 (01143)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在「雙碳」目標(碳達峰和碳中和)和能源結構轉型的推動下,中國儲能行業正迎來快速發展期。中國政府將儲能列為能源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並推出了多項政策。此外,各省相繼推出強制性儲能比例政策,峰谷電價差距拉大,刺激儲能需求。同時,電子能源市場正在進行改革,輔助服務市場和現貨市場逐步完善,儲能可以透過調峰調頻獲得收益。
有鑒於此,本集團認為中國儲能產業在政策、技術和市場需求的帶動下,短期內將保持以鋰電池儲能為主的快速增長,中長期將向多技術路徑、多場景融合的方向發展。本集團需要注重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優化和全球化佈局,搶佔碳中和時代的儲能紅利。
目前,全球經濟面臨高利率、地緣政治衝突、債務危機、通膨反覆等挑戰,成長動力減弱。本集團將持續密切關注市場狀況,採取必要措施調整業務發展策略。
資料來源: 中國儲能科技發展 (01143) 全年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