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0.240 | 0.000 (0.0%) |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136 | 126 | 192 |
毛利 | |||
EBITDA | -1.1 | 1.6 | 70 |
EBIT | -29 | -22 | 51 |
股東應佔溢利 | -22 | -13 | 10 |
每股盈利 | -0.03 | -0.02 | 0.02 |
每股股息 | 0.00 | 0.00 | 0.00 |
每股資產淨值 | 1.48 | 1.47 | 1.46 |
主要業務為於香港上市之公司提供企業融資及顧問服務;證券經紀服務;商品及期貨經紀服務;於香港之財務策劃及保險經紀服務;及資產管理。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4年,本集團秉承過往的經營戰略,作為中國信達體系內在境外設立的全牌照證券機構,作為中國信達集團生態圈連接國際資本市場的樞紐及海外資管中心,主打中國概念,提供輻射全球的跨境投資銀行服務。
本集團年內發展四大業務板塊─資產管理、企業融資、銷售及交易業務及固定收益投資。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規模輕微增長1%,收益則跟去年持平;企業融資方面,債權類業務有較大幅的改善,所以收益同比有所增長,銷售及交易業務收益則比去年輕微下降3%;固定收益投資收益比去年增加,主要因債券投資平均規模比去年同期增加167%;而攤佔聯營公司的業績則和去年相比減少15%,因此本集團整體利潤錄得稅後利潤為1,034萬港元,而去年則錄得稅後虧損1,285萬港元,較去年上升181%。
2024年總收入為17,190萬港元(2023年:13,639萬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6%,其中營業收益為19,188萬港元(2023年:14,122萬港元),較去年上升36%。其他收入為595萬港元(2023年:1,207萬港元),較去年同期下跌51%。其他虧損淨額為2,593萬港元(2023年:虧損淨額1,690萬港元),虧損較去年同期上升53%,主要因為出售兩家境內附屬公司匯兌損益重新分類至損益項目。開支方面,本集團力控制成本,人員費用同比下跌10%;加上主動壓縮其他營運支出,因此經營成本(不包括佣金開支,財務費用以及減值準備)為10,599萬港元(2023年:11,587萬港元),較去年下跌9%。而財務費用較去年同期上升16%,主要因為平均借貸額同比增加55%。
本集團於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應佔聯營公司的溢利為2,070萬港元(2023年:2,435萬港元),較去年下跌15%,主要是由於一間從事基金管理及私募股權投資的聯營公司業績較去年有所下跌;但另外一間從事基金管理的聯營公司及其管理的絕對回報基金的業績同比則錄得增長,因此抵消部分跌幅。結果,本集團全年稅前利潤為3,102萬港元(2023年:虧損17萬港元),權益持有人應佔稅後利潤為1,034萬港元(2023年:虧損1,285萬港元)。
資料來源: 信達國際控股 (00111)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展望2025年,新一屆美國政府政策方向及利率走勢繼續左右環球金融市場。美國經濟持續增長,核心通脹仍具韌性,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政策方向未明,聯儲局官員對於未來通脹不確定性採取審慎態度,放慢減息節奏。聯儲局2024年12月一如預期減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4 . 25%到4 . 50%之間。12月位圖顯示,聯儲局官員上調2025年至2026年利率預期,預計2025年只減息兩次,下調共50個基點,預測中值為3 . 9%,較9月的3 . 4%高。當局預期2025年通脹將較先前預期更為持續,預期通脹於2027年才達到2%,較早前預期的推遲一年達標。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指目前接近或已到達放緩、暫停降息的時間點,未來降息將取決於通脹取得新的進展。本集團認為後續需要留意特朗普如何兌現其競選承諾,關注政策執行次序及節奏,其中收緊移民政策、減稅、加徵進口貨品關稅等料會重燃通脹,進一步令減息的空間收窄,預期2025年美元偏強,債息高位徘徊,並壓制風險資產的整體表現。
歐元區經濟一度改善,但復甦並不牢固,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 M I」)持續萎縮。若美國新一屆政府對進口商品全面實施關稅,歐洲出口活動將會受到打擊,經濟下行風險增加。與此同時,區內通脹回落,核心C P I回落至相當接近2%的政策目標,減息穩定經濟需求較大。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認為,歐洲央行不需要將政策利率處於遏止經濟的水平,而是應把利率訂在推動經濟增長的水平,市場預期歐洲央行2025年將接連減息。另外,法國大選後,儘管成功阻撓極右黨派上場,惟懸峙議會料會影響執政效率,政治前景不明朗,或會拖累歐元區資產走勢。
中國方面,自內地2024年9月下旬推出政策「組合拳」後,第四季初經濟溫和回暖,惟其後動能再度減弱,加上未見增量重磅政策進一步落地,投資者風險胃納再度有所收斂。展望2025年,在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依然較多下,內地經濟復甦續面臨挑戰,本集團預期內地仍須透過財政及貨幣政策支持經濟穩步增長。若2025年內地出台政策力度超預期,外資對內地市場重拾信心,資金重新流入,將刺激A股交投暢旺。
香港方面,受外圍環境影響,經濟復甦步伐較預期慢。2024年第三季實質G D P按年增長1 . 8%,增速顯低於首兩季的2 . 8%及3 . 2%。首三季合計,實質G D P按年增長2 . 6%。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G D P在第三季下跌1 . 1%。考慮到首三季的實際數字以及全球和本地情況的最新發展,香港政府將2024年全年實質G D P增長預測由8月覆檢時的2 . 5%至3 . 5%,向下修訂至2 . 5%。標普全球公佈,香港12月P M I經季節調整後為51 . 1,按月跌0 . 1,產出、新訂單、就業、採購庫存分項指數都下跌,當中海外及內地的新增訂單量均減少,整體訂單增長放緩至3個月最低,企業繼續看淡業務前景,營商環境仍然偏弱。根據彭博綜合預測,市場預計香港2025年全年經濟增長2 . 2%,較2024年預測增長2 . 5%放緩。
2025年港股面臨的下行風險仍包括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中美角力、高利率環境延長及美元流動性進一步收緊,或導致資金撤出香港;另外,內地經濟活動內生動力不足,拖慢企業盈利改善步伐,而且內地房地產市場資金鏈壓力仍未完全緩解,續壓制投資者風險胃納,靜候催化劑扭轉大市氣氛。經濟方面,隨中港兩地更頻繁的互通互聯,以及在「粵港澳大灣區」加深融合的帶動下,香港仍作為外資進入內地的橋頭堡,長期續利好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同時,中港股市、債市在續深化融合,穩步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另一方面也有利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本集團將會繼續加強與信達證券業務協同,加大力度共同策劃打通境內外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做好信達證券境外業務平台角色。具體重點放在跨境理財通業務,並與信達證券共同制定業務發展規劃境內機構境外發行債券、境內企業香港I P O、境內機構境外重大資產重組等投行業務、H股全流通的跨境經紀業務、跨境資管產品創立以及兩地研究部門互發研報機制設立以拓展跨境一體化投行服務。
同時本集團將繼續圍繞中國信達集團主業,作為中國信達生態圈在境外設立全牌照證券機構。本集團會繼續推動各業務板塊的發展,一方面進一步促進協同業務發展,持續優化公司內部管理,提升資產能力,同時繼續保持穩健經營、合規經營;另一方面,對外則深化與信達證券及中國信達生態圈的合作,以達至多贏局面。在資產管理方面,持續拓展市場化資管業務是本集團未來轉型和發展的方向。同時將發掘系統外優質的客戶資源,特別加強同央企、國企和其他金融企業的合作和聯動,從資管、融資和投資業務入手,發掘更多的資管或者公司相關其他業務機會。銷售及交易業務將會以穩健及嚴守風險的原則,致力增加業務量及市場份額,拓展境內外機構、企業及高淨值客戶;本集團旗下的證券公司將繼續朝財富管理方向發展,把產品多元化,放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積極加速推進跨境理財通南向業務落地,以滿足客戶在資產配置上的需要。在企業融資業務方面,將維持股權業務及債權業務並行發展。股權業務在積極推進保薦人業務及承銷服務之餘,憑集團的資源,全力拓展併購業務。債權業務方面,本集團將繼續抓住中資境外債券的承銷及投資機會,挖抓不同類別客戶的發債需求;為客戶度身設計方案,抓緊發行窗口為客戶服務,實現「股債」一體化。固定收益投資業務將繼續輔助債權類企業融資業務及抓住境外債券的投資機會。此外,本集團相信2025年本地市場將保持正面情緒。因此憑目前已建立的基礎,通過不同的措施,加強協同力度以及拓展自身市場化業務。本集團的財務狀況仍然穩健,而本集團已經做好準備,以面對現時的困難環境,冀望2025年能把握各種市場機遇,強化本集團全年業績,提升股東長期回報。
資料來源: 信達國際控股 (00111) 全年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