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0098.29 215.16
  • 國企指數 7303.92 90.07
  • 上證指數 3393.35 0.18

12月10日 16:48

中銀國際:恒指兩萬一遇阻,留意牛63110/熊59994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要穩住樓市股市,並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中港股市向好,唯11月進出口數據遜預期,大市升幅收窄,恒指早段升至兩萬一關口遇沽壓,午後轉跌過百點至約20300點附近徘徊。

如看好恒指,可留意新上市恒指牛證(63110),收回價19831點,27年9月到期。或可留意恒指認購證(28752),行使價22110點,25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10倍。如看淡恒指,可留意恒指熊證(59994),收回價21100點,26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26倍。或可留意恒指認沽證(27989),行使價19000點,25年10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

騰訊(00700)再被南非大股東減持,上周五騰訊南非大股東Naspers集團荷蘭子公司Prosus場內減持47.4萬股,涉資約1.944億港元,持股比例由24.01%降至23.99%。騰訊走勢反覆,創月內新高後遇沽壓,回落至411元附近好淡爭持。如看好騰訊,可留意騰訊認購證(28935),行使價514.49元,25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10倍。或可留意騰訊牛證(63008),收回價378.88元,25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10倍。如看淡騰訊,可留意騰訊認沽證(27871),行使價370元,25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7倍。或可留意騰訊熊證(63010),收回價448.88元,25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11倍。

小米(01810)CEO雷軍表示,小米YU7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路測,預計明年6、7月正式上市,YU7是小米首款SUV,起售價則未正式發布。小米股價連日造好,曾高見32.15元,再創近年新高。如看好小米,可留意小米認購證(28845),行使價38.93元,25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如看淡小米,可留意小米認沽證(29070),行使價22.17元,25年9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

外媒報道,北京和香港的監管機構已要求大型投資銀行,幫助中國企業加快在香港上市,以加強海外融資和重振經濟。港交所(00388)走勢反覆,創一個月新高後倒跌至308元附近徘徊。如看好港交,可留意港交認購證(28903),行使價368.2元,25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如看淡港交,可留意港交認沽證(27536),行使價222.22元,25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8倍。

乘聯會數據顯示,11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銷量達到126.8萬輛,同比增長50.5%。出口方面則同比降6.3%至8萬輛。汽車股個別發展,比亞迪(01211)曾高見286.8元,再創一個月新高。如看好比迪,可留意比迪認購證(28748),行使價382元,25年8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如看淡比迪,可留意比迪認沽證(27379),行使價194.78元,25年10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

芯片企業英偉達因涉嫌違反反壟斷法,被內地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芯片股份個別發展。中芯國際(00981)股價回吐,跌至26.8元附近好淡爭持。如看好中芯,可留意中芯認購證(29289),行使價36.85元,25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如看淡中芯,可留意中芯認沽證(27740),行使價17.1元,25年9月到期,實際槓桿2倍。

重要聲明
本資料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持牌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本公司」)發出,其內容僅供參考,惟不保證該等資料絕對正確,亦不對由於任何資料不準確或遺漏所引起之損失負上責任。本資料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或邀請,建議或推薦。認股證/牛熊證屬無抵押結構性產品,構成本公司( 作為發行人)而非其他人士的一般性無抵押合約責任,倘若本公司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分或全部應收款項。過往的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認股證/牛熊證價格可跌可升,並可在到期時或到期前會變成毫無價值,引致投資全盤損失。投資前,投資者應仔細參閱有關上市檔(及任何該檔之附錄)及有關補充上市檔所載認股證/牛熊證的詳情(包括風險因素),充份瞭解産品性質及風險,考慮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顧問。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為認股證/牛熊證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港交所唯一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認股證/牛熊證提供買賣報價者。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