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9463.47 86.94
  • 國企指數 6911.75 40.37
  • 上證指數 3128.59 6.19

8月24日 09:20

中銀:小米本周業績 留意購17108/牛62184/沽16315/熊54784

恆指近月持續在24000至25500點中間區間上落,缺乏方向。上周五(21日)恒指高開215點後,暫繼續於25000點爭持。如看好恒指,可留意恒指牛證(67192),收回價24600點,2023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55倍。如看淡恆指,可留意恒指熊證(56638),收回價25350點,今年11月到期,實際槓桿55倍。

小米(01810)公布816十年感恩季期內,全平台支付金額超過85億元人民幣,當中小米開創了18天超長直播記錄,創造7.1億元銷售額,觀看總量突破6,090萬,互動總量更突破2.4億。小米將於周三(26日)公佈業績,如看好小米,可留意小米認購證(17108),行使價23.8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約5倍。或可留意小米牛證(62184),收回價16.9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10倍。如看淡小米,可留意小米認沽證(16315),行使價13.96元,2021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3倍。或可留意小米熊證(54784),收回價18.9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12倍。

美團(03690)在業績公佈前股價反覆向上,股價再創新高244.6元。如看好美團,可留意美團認購證(21815),行使價268.88元,2021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同時也可留意美團牛證(61304),收回價230.6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18倍。如看淡美團,可留意美團認沽證(17866),行使價174.64元,今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同時也可留意美團熊證(61300),收回價250.0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16倍。

受內地零售商業及雲計算業務收入增長強勁,阿里(09988)首季度業績勝預期,純利按年增長124%至475.9億元人民幣,收入增長34%至1,537億人民幣。另外,市場消息指螞蟻集團最快今年10月上市。阿里股價先跌後回升,如看好阿里,可留意阿里認購證(21238),行使價296.0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7倍。或可留意阿里牛證(61375),收回價248.6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23倍。如看淡阿里,可留意阿里熊證(52474),收回價260.28元,今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32倍。或留意阿里認沽證(16948),行使價218.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

電商股京東(09618)績後創新高290元,市場消息傳京東將計劃分拆京東健康上市,最快訂於明年來港掛牌,預計籌10億元美元(約78億港元),如看好京東,可留意京東認購證(17350),行使價329.8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

騰訊(00700))股價重上50天線513元,曾升3%至524.5元。如看好騰訊,騰訊認購證(17850),行使價640.5元,今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8倍。或可留意騰訊牛證(68899),收回價500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16倍。如看淡騰訊,可留意騰訊認沽證(16034),行使價449.8元,今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7倍。或可留意騰訊熊證(63884),收回價530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33倍。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重要聲明

本資料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持牌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本公司」)發出,其內容僅供參考,惟不保證該等資料絕對正確,亦不對由於任何資料不準確或遺漏所引起之損失負上責任。本資料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或邀請,建議或推薦。認股證/牛熊證屬無抵押結構性產品,構成本公司( 作為發行人)而非其他人士的一般性無抵押合約責任,倘若本公司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分或全部應收款項。過往的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認股證/牛熊證價格可跌可升,並可在到期時或到期前會變成亳無價值,引致投資全盤損失。投資前,投資者應仔細參閱有關上市文件(及任何該檔之附錄)及有關補充上市文件所載認股證/牛熊證的詳情(包括風險因素),充份瞭解産品性質及風險,考慮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如有需要,應咨詢專業顧問。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為認股證/牛熊證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港交所唯一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認股證/牛熊證提供買賣報價者。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