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6224.14 161.73
  • 國企指數 5746.61 57.25
  • 上證指數 3065.26 8.96

8月6日 11:45

瑞通:港交所高見388元後回落 阿里破7月頂後遇阻 好倉先行離場

受企業業績勝市場預期帶動,道指隔晚收報27201點,升373點(或1.3%),連升4日。恒指連升兩日,昨收升155點(或0.6%),報25102點。今早先升後回,早段曾升穿25200點,其後調頭回落,跌超過300點,失守24800點。恒指好倉(牛證及認購權證)昨淨流入逾2100萬港元(下同),恒指淡倉(熊證及認沽權證)同日淨流入近6400萬元,反映投資者對後市走勢好淡分歧。昨日恒指牛證街貨重貨區為收回價24200至24299點,而熊證街貨重貨區為收回價25300至25399點。

市場憧憬大型IPO陸續有來,兼可帶動港股交投,港交所(00388)昨曾高見387.6元,創歷史新高,收升2.4%於386元。股份連升四日,累漲6.4%。今早曾破頂,高見388元,其後由升轉跌。昨分別有接近4800萬元和約330萬元淨流入其好倉和淡倉。

阿里巴巴(09988)昨於252至256元之間好淡爭持,收市微升0.7%,報255.8元,連升第二日。市傳支付寶母企螞蟻集團料最快九月啟動IPO,配合染藍憧憬以及淘寶造物節將於下周舉行,為阿里股價帶來支撐。阿里今早升勢持續,升破七月下旬曾見的257.6元,惟其後隨市回落,跌約1%,留意後市整固後,可否進一步收復260元並挑戰上市高位263.8元。昨有超過2800萬元淨流入其好倉,淡倉同日亦有小量資金淨流入。

Canalys發表第二季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小米(01810)全球市場份額10.1%,維持第四大智能手機廠商地位,而在歐洲市場的市佔則升至第三。股份昨好淡爭持,收升0.5%,報15.58元,同樣錄四連升。小米今早曾升約2%,觸及15.9元,收復近期即市阻力20天線。昨分別有近640萬元和近100萬元淨流入其好倉和淡倉。

中移動(00941)踏入八月連升三個交易日,昨急漲2.4%,收報55.5元,一舉收復50天和100天線。今早回調近2%,於55元以下整固。昨有逾260萬元淨流出其好倉,淡倉同日則有逾170萬元淨流入。

瑞通相關認股證之選擇:
港交輕微價外、中短期購(16345),行使價:418.8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5.6倍
港交價外、中年期沽(16498),行使價:323.88元,2021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5.5倍
阿里價外、中短期購(17105),行使價:303.8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6.9倍
阿里輕微價外、中年期沽(17098),行使價:239.9元,2021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4.6倍
小米輕微價外、中短期購(19131),行使價:18.29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5.7倍
小米貼價、中短期沽(19128),行使價:15.4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3.5倍
中移輕微價外、短期購(25521),行使價:61.88元,2020年10月到期,實際槓桿:11.6倍
中移輕微價外、短期沽(25906),行使價:48.8元,2020年10月到期,實際槓桿:9.2倍

瑞通相關牛熊證之選擇:
恒指牛證(68485),收回價:24230點,槓桿比率:39.4倍
恒指熊證(55775),收回價:25590點,槓桿比率:24.1倍
阿里牛證(60212),收回價:240.18元,槓桿比率:14.1倍
阿里熊證(53072),收回價:279.99元,槓桿比率:8.9倍
港交牛證(52178),收回價:360.38元,槓桿比率:15.2倍
港交熊證(53792),收回價:402.8元,槓桿比率:13.7倍
小米牛證(54643),收回價:14.259元,槓桿比率:8.7倍
小米熊證(66316),收回價:16.88元,槓桿比率:8.6倍
中移牛證(69573),收回價:51.1元,槓桿比率:13倍
中移熊證(56267),收回價:57.8元,槓桿比率:8.9倍
全場最貼美團牛證(60976),收回價:200.599元,槓桿比率:7.5倍
美團近價、高槓桿熊證(54909),收回價:236.81元,槓桿比率:14倍
美團熊證(54481),收回價:244.8元,槓桿比率:9.2倍

重要風險通知
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
結構性產品之價格一般可急升亦可急跌,有可能損失結構性產品之全部或重大部分購買價,閣下對此應有所準備。
閣下投資前應了解產品風險,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