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 15:12
美國延長華為採購許可90日,加上投資者憧憬各國將推出刺激經濟措施,道指隔晚收報26135點,升249點(或1%)。
港股昨跟隨A股向上,恒指收報26291點,升557點(或2.17%),連升4日累漲過千點。恒指今早回軟,跌逾100點失26200點。恒指好倉(牛證及認購權證)昨淨流出逾8100萬港元(下同),恒指淡倉(熊證及認沽權證)同日淨流入逾1.1億元,反映投資者繼續看淡港股後市。昨日恒指牛證街貨重貨區為收回價24800至24899點,而熊證街貨重貨區為收回價26500至26599點。
比亞迪(01211)自今月初公布了相對疲弱的七月銷售數字,股價反覆尋底,至昨日跟隨大市上升,收升近2.5%於43.35元,升抵10天線並結束4日跌勢。股份將於明日公布中期業績,今早於10天線附近好淡爭持,力守43元,46元以上的20天和50天線為反彈阻力。昨分別有23萬元和8萬元淨流入其好倉和淡倉。
今日公布業績的小米(01810),股價近期穿梭於10天和20天線附近,至昨日乘大市抽升,小米亦收升2.5%,盤中高位曾突破9.2元。小米今早升勢持續,於9.2元附近爭持,暫錄三連升。昨分別有307萬元和10萬元淨流入其好倉和淡倉。
人民銀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市場憧憬借貸成本有望下降,刺激中資券商股昨全線抽升。中信証券(06030)昨在大成交下急升6%,收報14.46元,收復20天線,今早低開後回穩,重返14.5元水平。集團將於今周四公布業績。昨分別有153萬元和3萬元淨流入其好倉和淡倉。
中央推支持深圳政策,碧桂園(02007)昨大升5.8%,升抵10元收市,今早回調逾2%,於9.8元之下整固,暫結束3日升勢。集團亦於今周四公布業績。昨分別有32萬元和17萬元淨流入其好倉和淡倉。
長實集團(01113)公布擬以每股現金代價850便士收購於英國倫敦交易所上市的Greene King集團全部已發行股本及將發行股本,總代價約27億英鎊(約252億港元)。完成後,Greene King撤銷在英國上市地位。長實股價上周四曾創超過兩年半低位49元後逐步反彈,今早股價高開3%後,升幅收窄,並曾倒跌,以今早即市高位計算,三個交易日最大反彈幅度達16%。技術上,今早20天線(約55.9元)得而復失。昨日長實好倉及淡倉分別淨流入7萬元及14萬元。
國壽(02628)於周四公布業績,早前已發盈喜,料上半年盈利按年顯著大升約1.15至1.35倍,主要因為涉及投資收益及非經常性損益兩方面。中壽股價昨日升3%,重上10天線(約18元),今早偏軟,若由上周四即市見的逾七個月低位17.38元計算,目前已反彈近6%。資金流向方面,昨日分別有逾240萬元及6萬元淨流入其好倉及淡倉。
瑞通相關認股證之選擇:
比迪價外、中短期購(19235),行使價:53.8元,2019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9倍
小米貼價、中短期購(23042),行使價:9.5元,2020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6.7倍
中証輕微價外、中短期購(18753),行使價:15.8元,2019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6.8倍
碧桂價外、中年期購(18754),行使價:12.12元,2020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5.3倍
長實輕微價外、中年期購(22479),行使價:60.28元,2020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6.3倍
國壽貼價、中短期購(14251),行使價:18.9元,2019年11月到期,實際槓桿:9倍
國壽輕微價外、中年期沽(22824),行使價:17元,2020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5.3倍
騰訊貼價、中短期購(19176),行使價:346元,2019年11月到期,實際槓桿:9.6倍
騰訊貼價、中短期沽(19175),行使價:314.8元,2019年11月到期,實際槓桿:9.1倍
新地輕微價外、中短期購(20140),行使價:129.8元,2020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11.9倍
新地貼價、中短期沽(20142),行使價:113.8元,2020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7.6倍
瑞通相關牛熊證之選擇:
恒指牛證(53353),收回價:25310點,槓桿比率:25.5倍
恒指N類熊證(52519),收回價:26880點,槓桿比率:32.9倍
騰訊牛證(64245),收回價:316.5元,槓桿比率:12.6倍
騰訊熊證(52522),收回價:353.9元,槓桿比率:18.6倍
國指牛證(53433),收回價:9720點,槓桿比率:17.8倍
國指熊證(53431),收回價:10680點,槓桿比率:12.8倍
平保牛證(58020),收回價:84.6元,槓桿比率:18.3倍
美團牛證(59429),收回價:54.8元,槓桿比率:5.3倍
重要風險通知
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
結構性產品之價格一般可急升亦可急跌,有可能損失結構性產品之全部或重大部分購買價,閣下對此應有所準備。
閣下投資前應了解產品風險,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