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9229.97 371.14
  • 國企指數 6887.05 147.84
  • 上證指數 3267.19 103.21

11月12日 19:00

中銀國際: 恒指個多月新低,留意牛51179/熊59992

人民銀行公布,中國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9.71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7.5%,高於預期。內地首十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7.06萬億元人民幣,低於預期並較上年同期少4.13萬億元。中港股市偏軟,恒指失守兩萬點關口,跌約600點至約19850點附近好淡爭持,創一個多月新低。

如看好恒指,可留意恒指牛證(51179),收回價19382點,27年9月到期,實際槓桿35倍。或可留意恒指認購證(28751),行使價23115點,25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9倍。如看淡恒指,可留意恒指熊證(59992),收回價20768點,26年4月到期。或可留意恒指認沽證(27989),行使價19000點,25年10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

小米集團(01810)公布,小米雙11全渠道累計支付金額破319億元人民幣,創小米歷年大促新紀錄。小米股價高位回吐,跌至28.5元附近整固。如看好小米,可留意小米認購證(28845),行使價38.93元,25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如看淡小米,可留意小米認沽證(28846),行使價19.98元,25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

港交所(00388)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額分別為1233億人民幣和383億港元,與2014年開通首月相比,分別增長21倍和40倍,已佔到內地市場成交總額的6.7%和香港市場成交總額的16.9%。港交所連日回吐,跌至312元附近徘徊。如看好港交,可留意港交認購證(28904),行使價400.2元,25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如看淡港交,可留意港交認沽證(27536),行使價222.22元,25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

騰訊(00700)周三公布季績,此前連日錄得資金流入好倉,唯公司股價績前偏軟,曾低見403元,創一個多月新低。如看好騰訊,可留意騰訊認購證(28935),行使價514.49元,25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8倍。如看淡騰訊,可留意騰訊認沽證(27484),行使價299.8元,25年10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

據內媒報道,美團(03690)投資成立鹽城海騎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涵蓋智能機器人、物聯網技術服務及基礎軟件開發等多個領域,顯示美團在科技創新和智能化轉型方面的積極佈局。美團股價於20天線受壓,曾跌逾7%低見171.8元。如看好美團,可留意美團認購證(28937),行使價234.08元,25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如看淡美團,可留意美團認沽證(28776),行使價145.78元,25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3倍。

中汽協公布,10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9.6萬輛和305.3萬輛,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6.3萬輛和1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和49.6%,佔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6.8%。汽車股個別發展,比亞迪(01211)股價偏軟,在約274元附近徘徊。如看好比迪,可留意比迪認購證(28748),行使價382元,25年8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如看淡比迪,可留意比迪認沽證(27379),行使價194.78元,25年10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

中銀國際輪證

重要聲明
本資料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持牌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本公司」)發出,其內容僅供參考,惟不保證該等資料絕對正確,亦不對由於任何資料不準確或遺漏所引起之損失負上責任。本資料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或邀請,建議或推薦。認股證/牛熊證屬無抵押結構性產品,構成本公司( 作為發行人)而非其他人士的一般性無抵押合約責任,倘若本公司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分或全部應收款項。過往的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認股證/牛熊證價格可跌可升,並可在到期時或到期前會變成毫無價值,引致投資全盤損失。投資前,投資者應仔細參閱有關上市檔(及任何該檔之附錄)及有關補充上市檔所載認股證/牛熊證的詳情(包括風險因素),充份瞭解産品性質及風險,考慮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顧問。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為認股證/牛熊證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港交所唯一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認股證/牛熊證提供買賣報價者。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