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stock360.hkej.com
Skip This Ads
  • 恒生指數 24424.65 396.28
  • 國企指數 8804.87 136.61
  • 上證指數 3552.90 43.22

2025年6月13日

【EJFQ信析】美國庫券失寵 新興債有睇頭

美國周三(11日)公布5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及按月升幅分別放慢至2.4%與0.1%,優於預測之餘並意味通脹相對溫和,為聯儲局加快調低利率提供理據,總統特朗普隨即「舊調重彈」催促局方減息1厘,惟FedWatch數據顯示,下星期議息維持利率不變機率仍近100%。

聯儲局2022年採取40多年來最激進的暴力加息後,通脹無疑受控卻導致聯邦政府債務愈見膨脹,5月份單是債務利息支出就共920億美元,晉身三大開支之列,使當月財政赤字達3160億美元。美國負債已達36.2萬億美元,利率高企確實將繼續成為減赤絆腳石,且深化投資者對美債前景的憂慮。

特朗普關稅措施和宏觀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加劇全球「去美元化」趨勢,連帶向來不愁買家的美國國債亦面臨拋售,10年與30年期債息5月時分別攀上4.6247厘及5.1501厘位置,代表債價下跌,彭博美債指數走勢乏善可陳。
相反,新興債市卻加倍受到投資者看好。彭博新興市場債券指數(Bloomberg Emerging Markets Local Currency Liquid Government Index)於去年第四季衝上153點,突破前頂2021年1月的152.9475點後愈升愈有,踏入2025年更漲足5個月,6月暫時仍錄得進賬,年初以來累計上揚3.52%,比起美債指數的2.25%,多出1個百分點。

新興債市跑贏美債可追溯到當年「鷹派收水」而始。附【圖】所示,以2022年3月16日聯儲局宣布加息時作基準,美債指數一直未能收復失地,至今共挫1.49%,同期新興市場債券指數則累飆15.12%,折合年度化回報(annualized return)約4.44%,較美債指數見紅,足證近數年投資兩者的差距之大。

實際數據證明新興市場債券表現遠勝美國國債,或許反映投資者對美債早已逐漸看淡,到特朗普上台後削赤機會渺茫且無差別徵收關稅,債券海外需求也恐減少,加速了資金流出美債,並轉投新興市場債券。值得補充的是,連同美元持續疲軟,甚至有助推動新興經濟體本幣債券的外滙收益,使其潛力回報進一步提升。

美國債務危機逆轉可能性相當低,投資者需要尋找其他替代品,以部署避險或達致分散投資目標的時候,不妨參考「新債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最新警告︰鑑於聯邦政府債務沉重及利息開支屆「站不住腳」(untenable)水平,美債未能再被視為毫無風險的產品。而配合近年回報成績,新興市場債券應可考慮。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