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5077.62 78.80
  • 國企指數 8947.79 30.86
  • 上證指數 3857.93 14.33
00968 信義光能
即時報價: 3.370 +0.190 (+6.0%)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312/202312/2024
營業額26,62924,16421,921
毛利7,0906,4663,473
EBITDA7,3796,7424,092
EBIT5,5545,0892,066
股東應佔溢利4,1873,8431,008
每股盈利0.470.480.12
每股股息0.230.230.10
每股資產淨值3.593.613.40

主要從事(i)從事生產及銷售太陽能玻璃產品及(ii)發展及營運太陽能發電場。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全球太陽能裝機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

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全球太陽能裝機持續增長,但相較於前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增速有所放緩。中國、美國(「美國」)及歐洲聯盟(「歐盟」)國家等成熟市場仍為主要驅動力,但由於電網容量限制、審批延誤及政策調整,增長率有所放緩。中國繼續保持著領先地位,但面臨日益突出的棄光問題及上網電價政策變動帶來的不確定性;而美國雖然受益國內清潔能源激勵措施,但其供應鏈卻因自身貿易措施而受到顯著影響。印度在宏大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及大型太陽能園區項目的推動下,崛起為高增長市場。同時,歐盟市場方面表現分化,部分國家屋頂光伏裝機量保持穩定增長,而另一些國家則因電網擁堵及補貼減少導致增長放緩。

太陽能行業面臨持續高企的利率、貿易限制(如美國對東南亞太陽能組件徵收關稅及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多重阻力,擾亂了供應鏈渠道及項目融資。電網基礎設施的限制進一步推遲了美國、印度及歐洲部分地區等國家的項目投運。然而,在東南亞、中東、非洲及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太陽能的成本競爭力和能源需求推動了這些地區的快速發展,機遇也隨之增多。太陽能及儲能混合系統、企業購電協議(尤其在科技與製造業領域)以及綠色氫能試點項目等創新項目逐漸獲得認可,突顯了太陽能在綜合能源系統中的重要性。

儘管挑戰不斷,但在成本下降及氣候變化承諾的支持下,太陽能仍為增長最快的能源。儲能設施的加速應用有助緩解太陽能發電的短板問題,提高其電網滲透率,進一步拓展太陽能的發展潛力。

政策變動帶來不確定性引發中國光伏項目搶裝潮受預期政策變動的推動,二零二五年上半年中國光伏(「光伏」)裝機量激增。國家能源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同比增長107.1%,達212.21吉瓦。

二零二五年初,中國出台兩項重要可再生能源政策,旨在加快清潔能源轉型。政策變化對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太陽能裝機需求及產業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對未來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主要政策包括:

1)《分佈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

該政策為分佈式光伏發展建立了全面的監管框架,並將項目劃分為住宅、商業等四類,針對不同類別設立相應的併網規則,重點強調就地消納利用。該政策主要規定:(i)強制進行電網承載力評估;(ii)保障農村參與者免受不公平合約限制;及(iii)將農光互補等複合型項目重新歸於集中式電站管理。該政策強調透過技術標準實現併網「可觀、可測、可調、可控」,並防範投機性項目開發。

2)《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

該政策從根本上重塑可再生能源經濟邏輯,包括:(i)取消固定上網電價,全面轉向競價機制;(ii)引入靈活結算機制,允許電網企業對差價進行補償╱回收;(iii)取消原有強制儲能要求,降低開發成本;(iv)將綠證交易與電力市場對接,避免過度補貼;及(v)鼓勵簽訂中長期電力購售協議,提升市場穩定性。

上述政策改革有望推動太陽能產業從依賴固定上網電價邁向市場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透過重塑市場定位,改革不僅強化了太陽能作為清潔環保電力的地位,也透過市場機制展現出其所具備的經濟競爭力。然而,對新項目採取市場定價機制增加了收益的不確定性,致使開發商爭相在關鍵截止日前完成項目,分佈式項目的節點為二零二五年四月三十日,所有新裝機項目的節點為二零二五年五月三十一日。這由政策期限引發的搶裝潮導致二零二五年三月及四月光伏裝機激增,同時帶動了太陽能組件及太陽能玻璃價格的短期上漲。

太陽能產業鏈供需失衡,產品規格的技術轉變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太陽能產業鏈仍面臨供需失衡、價格波動與行業整合壓力,儘管已開始出現漸趨穩定的跡象。過去一年,行業經歷了激烈的價格競爭、專利爭議及自律措施,但這些行動對產能出清的推進並不顯著。下游需求雖有增長,但仍無法完全消化過剩產能。加快產能出清成為行業的首要任務。

面對競爭加劇與利潤空間壓縮,行業協會與主要製造商推動更嚴格的質量標準與產能紀律,遏制惡性價格競爭,抑制產業「內捲」現象,加速淘汰小規模及落後產能。

除了整個產業鏈的供需動態外,光伏組件技術的演進也對太陽能玻璃行業至關重要。隨著太陽能產業向N型及雙玻組件設計轉型,太陽能玻璃的規格需求亦發生重大變化,市場愈加需要更輕更薄、更大尺寸、更高強度、更高透光率及更耐用的太陽能玻璃。作為行業領先供應商,本集團在提供優質、高效能及差異化產品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優勢,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堅守策略及生產多樣化實現競爭優勢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太陽能玻璃行業在供需波動、貿易壁壘升級、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等多重挑戰中艱難前行。在此期間行業產能出現淨增加,重新啟動的閒置產線與新投產設施的規模超過了因冷維修或停產而退出的產能。這一擴張恰逢二零二五年三月至四月出現的短期價格反彈,彼時中國開發商為趕在預期政策調整前完成項目,紛紛加快光伏電站建設進度。

儘管整體產能有所增長,業界仍保持謹慎態度。部分已完工或完成維修的產能仍未投入使用,反映市場對價格上漲的可持續性及下半年需求的不確定性存在憂慮。因此,即使行業產能實現了淨擴張,但由於製造商在復產與不明朗的需求預期之間謹慎權衡,增長規模受到了抑制。

在供需失衡及利潤壓力的嚴峻市場狀況下,本集團實施嚴謹的策略以維持競爭力。

本集團於各個生產環節中落實全面的成本優化措施,同時持續進行研發投資,以滿足太陽能組件製造商不斷變化的技術及商業需求。動態庫存管理系統經過校準,以維持適當的庫存水平,在營運效率與市場反應能力之間取得平衡。

在商業策略方面,本集團採取選擇性的客戶合作方式,優先與財務狀況穩定的夥伴開展合作,並實施更為嚴格的信用管理政策。此外,本集團亦透過策略性的產能規劃,在優化現有資產的使用率之餘,同時保持財務靈活性,以應對區域市場變化。

通過嚴格的營運管理及針對性的海外擴張(於印尼新建太陽能玻璃生產設施),本集團不僅增強了抵禦市場波動的韌力,更把握住新興機遇,為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儘管近期美國關稅政策波動不斷,但集團在中國及海外均設有太陽能生產設施的地理多元化佈局,可確保營運靈活性,並緩和潛在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本集團對美國的太陽能玻璃直接出口量有限,進一步減低相關貿易風險。

審慎拓展光伏電站業務,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由於政策環境轉變帶來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本集團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暫緩在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場建設。儘管持續開展開發規劃及前期準備工作,但實際安裝工程予以延後。加之在尋找合適土地和電網連接方面遇到的挑戰進一步延緩了進度。因此,期內並無自主開發的大型太陽能發電場項目併網。本集團轉而力於儲備開發及籌備工作,為市場環境轉趨明朗時能迅速重啟建設作好準備。此策略性暫緩既優化了資金調配,在保障長期項目儲備的同時,亦能提升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性。

由於沒有新的大型項目併網,本集團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的發電收入僅錄得輕微增長。本集團非全資附屬公司信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信義能源」)及其附屬公司佔發電收益的83.9%,而本公司其他全資附屬公司則佔餘下的16.1%。就出售太陽能發電場項目而言,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本集團完成出售容量為30兆瓦(「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場項目予信義能源。該交易按照信義光能(作為太陽能發電場開發商)及信義能源(作為經營商)之間的業務劃分進行,有助更快補充部署項目開發所需的營運資金。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太陽能發電場項目的累計核准併網容量為6,245兆瓦,其中5,841兆瓦為大型地面集中式項目,404兆瓦為供本集團自用或售予電網的分佈式發電項目。就所有權而言,容量為4,585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場項目乃透過信義能源持有;容量為1,56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場項目乃透過本公司若干全資附屬公司持有。一個容量為10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場項目由本集團擁有50%權益的一家實體持有。

信義能源正推進計劃以選定的太陽能發電場資產作為標的,成立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目標是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的證券交易所上市。此戰略舉措將有助本集團實現部分太陽能發電場投資組合的價值變現,降低集團固定資產的風險敞口,並提升財務靈活性。

資料來源: 信義光能 (00968)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在成本不斷下降和技術持續進步的驅動下,太陽能相較於化石燃料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均保持著明顯的競爭優勢。根據國際能源署發佈的2025年全球太陽光電市場快照》(Snapshot of Global PV Markets 2025),太陽能發電佔全球用電量的比例首次突破10%,此為一個重大里程碑。然而,太陽能行業仍蘊藏巨大的發展潛力。

除了工業增長和居民用電需求上升等傳統驅動因素外,新的用電趨勢正在快速形成,包括電動汽車快速普及、人工智能與數據中心的能源需求激增,以及直接空氣碳捕集和綠色氫氣生產等創新應用。此外,儲能系統及智能電網技術的改進也有助解決太陽能發電的間歇性問題,實現更可靠的能源網絡整合。

即便取得該等正向發展,太陽能行業仍面臨短期挑戰,尤其是全產業鏈的供需失衡問題。部分環節持續產能過剩已將價格推至低於可持續生產成本,為製造商帶來財務壓力。業界普遍認為,無論是通過市場導向的調整、減產或協調產出限制,產能合理化是重新平衡供需及恢復盈利能力的關鍵解決方案。雖然該等整改措施可能需要時間才能完全發揮效用,但在需求持續增長與供給側約束的共同作用下,太陽能行業的供需平衡有望逐步改善。在技術進步及全球能源轉型大趨勢的支撐下,該行業的長期向好基本面依然強勁。

太陽能玻璃市場的復甦將主要取決於全球光伏裝機趨勢及主要市場的太陽能政策動向。於中國,二零二五年上半年由政策驅動的裝機潮過後可能會迎來暫時性放緩,乃由於地方政府仍在敲定實施細節,這或將抑制太陽能玻璃的短期需求。然而,海外市場的裝機活動通常於下半年更為活躍,這可能部分抵銷中國的需求萎縮。

供應方面,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太陽能玻璃行業產能持續增加,因為部分此前閒置的產線(建設已完成但因市況不佳而未有使用)在三月至四月的反彈期間恢復生產。然而,其他設施的冷修抵銷了部分產能擴張。值得注意的是,除海外投資項目外,新的產能擴張項目已幾近絕跡。鑒於新產線建設週期較長(通常為12到18個月),未來一到兩年的供應增長預計主要來自現有項目,包括已建成或臨近完工的設施,以及正在進行冷修的產線。與前幾年相比,新啟動的產能擴張已顯著收縮,這將有助重新平衡市況。基於當前市場狀況,在行業逐步消化該等動態變化的過程中,價格壓力短期內或將持續存在。

鑒於目前太陽能行業週期調整的規模及不確定性前所未見,本集團將繼續致力於審慎的業務管理,透過嚴謹的財務風險監控、規範的成本及資本開支控制,以及持續的效率提升措施,以鞏固其領先地位。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在產的太陽能玻璃產能總熔量為每日23,200噸,其中包括於二零二五年七月暫停運行的兩條總日熔量為1,800噸的生產線。此外,本集團仍保留若干閒置產能可根據市場情況重新啟動。同時,印尼兩條新的太陽能玻璃生產線正在興建中,預計將於二零二六年第一季度開始商業生產。本集團仍在積極評估在策略性地點的進一步擴張機會,並將根據市場動態調整營運能力。

在太陽能發電場投資方面,本集團將繼續以質量為先,根據投資回報潛力對新項目進行嚴格評估。然而,限電風險的增加,市場化售電要求的提高,以及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政策的變化,增加了新項目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為此,本集團將於二零二五年下半年繼續專注於項目儲備發展及籌備工作,預期在此期間新增併網容量將極為有限,甚或為零。

本集團於二零二五年六月成功完成其首期熊貓債券發行,發行規模為人民幣800百萬元,為期三年。此項具里程碑意義的交易為本集團開辟了全新的低成本融資渠道,進一步優化了融資結構,並為本集團的以人民幣計值資產提供了自然貨幣對沖。此次成功配售亦彰顯資本市場對本集團的信用資質及長期增長前景充滿信心。

全球向綠色能源轉型將繼續加速太陽能發電的應用,為光伏行業的長期增長提供支撐。儘管短期內市場充滿挑戰,但董事會對行業前景及集團於未來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能力保持堅定信心。透過嚴格執行其三大支柱策略(卓越運營、財務審慎及技術領先),本公司已做戰略部署,在抵禦當前市場波動之餘,鞏固競爭優勢,從而為股東創造長期經濟價值。

資料來源: 信義光能 (00968)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