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6.740 | +0.070 (+1.0%) |
基本數據
(百萬)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
毛利 | |||
EBITDA | |||
EBIT | |||
股東應佔溢利 | 324,727 | 332,653 | 335,577 |
每股盈利 | 1.44 | 1.44 | 1.40 |
每股股息 | 0.42 | 0.44 | 0.43 |
每股資產淨值 | 12.18 | 13.01 | 13.45 |
主要業務由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資金資管業務和其他業務構成。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穩」為底色。經營底盤穩,2024年末,集團資產總額40.57萬億元,增幅5.86%,負債總額37.23萬億元。盈利能力穩,全年實現淨利潤3,362.82億元,增幅1.15%。資產質量穩,不良貸款率1.34%,撥備覆蓋率233.60%。客戶基礎穩,公司類客戶達1,168萬戶,個人全量客戶達7.71億人,單位人民幣結算賬戶達1,629萬戶。
「質」為支撐。優化主業結構,發放貸款和墊款淨額25.04萬億元,增幅8.48%,佔資產總額比重較上年提升1.49個百分點;債券投資規模10.39萬億元,增幅10.71%,佔資產總額比重較上年提升1.12個百分點。核心負債穩健發展,大財富管理紮實有力,零售類存款貢獻度持續提升,管理個人客戶金融資產突破20萬億元。鞏固核心指標,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10.69%,平均資產回報率0.85%,淨利息收益率1.51%,資本充足率19.69%,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4.48%。夯實經營效率,成本收入比29.58%,處於同業領先水平。
「進」為趨勢。做強主責主業,「五篇大文章」、新質生產力等重點領域信貸佔比穩中有升。科技貸款、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新增同業領先,供應鏈業務規模保持市場前列。做優協同發展,深入推進本外幣、境內外、表內外、母子公司一體化經營,商業銀行類境外機構全年實現淨利潤91.38億元,盈利水平歷史最優;集團資產管理業務規模達5.65萬億元、本行託管規模23.95萬億元,均保持行業領先。做實技術革新,「建行雲」算力規模增長9.58%,累計上線193個金融大模型應用場景,提升自主可控水平。踐行社會責任,助推綠色低碳轉型,MSCI(明晟)ESG評級躍升至最高等級AAA。
一年來,本集團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建設銀行成立60周年關於增強「三個能力」重要批示要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高效統籌功能性和營利性,堅守國有大行職責定位,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的進程中,有力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
堅守本源,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充分發揮金融輸血造血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優質適配的金融服務。多渠道釋放信用資源,集團綜合融資規模突破30萬億元,提供信貸、債券、投資、信託、租賃、保險等多元化服務。政府債券認購保持市場第一方陣,有力支持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精準滴灌重點領域,積極發揮零售信貸優勢,投放全國首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個人住房貸款,信用卡貸款餘額同業首家突破萬億元;積極發揮基建、產業鏈供應鏈的投融資優勢,全力服務「兩重」「兩新」;主動優化信貸組合,投向製造業的中長期貸款和民營企業貸款增幅均超11%。高效服務國家區域戰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重點區域貸款系統內佔比提升,有效滿足東北、中西部等區域融資需求,服務雄安新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邁出新步伐,縣域及鄉村金融貢獻度上升。有力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推進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和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加大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投放,為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客戶提供綜合服務,推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股權投資試點業務基金於北京、上海、蘇州、合肥落地。
統籌推進,高質量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構建企業級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探索可持續經營模式,推動「五篇大文章」融合互促。科技金融深化「股貸債保」綜合服務,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科技相關產業貸款餘額超3.50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2.84萬億元,承銷科創票據190.13億元。綠色金融豐富產品譜系,綠色貸款餘額4.70萬億元,佔貸款總額比重較上年提升近2個百分點,債券、基金、租賃、投資等綠色投融資全面展開,深化集團自身低碳運營,加強碳足跡管理。普惠金融擴面提質,普惠金融貸款客戶336萬戶、貸款餘額3.41萬億元,保持市場供給量最大金融機構地位,「建行惠懂你」平台獲客引流顯著;涉農貸款餘額3.33萬億元,服務鄉村振興工作連續三年獲評監管考核評估「優秀檔」。養老金融生態建設縱深推進,發佈「健養安」集團統一品牌,在用社保卡量達1.66億張,企業年金規模新增超千億元,個人養老金業務同業領先,養老產業貸款較快增長。數字金融賦能數實融合,「雙子星」(手機銀行+「建行生活」)用戶數達5.21億戶,當年金融交易用.數達1.84億戶,數字人民幣累計消費筆數居同業首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貸款餘額近8,000億元。
協同控險,高質量構築安全底線。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加強預判預防、監測預警、管控處置,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信用風險主動管控見效。穩妥有序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強化普惠、零售貸款領域的集約化防控,集團不良貸款率1.34%,較上年下降0.03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佔比1.89%,較上年下降0.55個百分點。風險資產處置質效提升。加大現金回收與已核銷資產現金回收力度,持續豐富處置手段工具箱。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更加成熟。健全「三道防線」立體式風險治理架構,完善客戶綜合融資管理體系,加強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各類風險母子共治,推進境外機構穿透式差異化管理。以數字化手段加強新型風險防控,風控能力在中國銀行業協會評價體系中連續八年位居大行首位。內控合規管理能力增強。數字合規體系日漸成熟,員工行為管理、反洗錢、制裁風險管控等紮實有效,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安全穩定運營。
久久為功,高質量夯實發展根基。深化客戶深耕,聚焦圈鏈群(生態圈、產業鏈供應鏈、產業集群及商業集群),提升產品覆蓋,增強客戶粘性,做強有效客戶、做優重點客群。強化科技渠運支撐,加快建設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全面完成核心系統分散式轉型和大型主機系統下線。提升全渠道效能,推進網點業務集約運營和流程優化,完善數據治理體系。堅持精益管理,聚焦資金成本、運營成本、資本成本、信貸成本、稅務成本等五大成本,向全面成本管理要效益,提升投入產出質效。優化集團管理框架,完善公司治理、客戶和產品服務、風險內控合規、資產負債等十個方面管理體系,釋放內生動力。
資料來源: 建設銀行 (00939)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展望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貿易體制受阻,關稅壁壘增多,地緣政治緊張因素依然較多,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長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風險仍需警惕。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有望保持穩定增長。
中國銀行業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2024年四季度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出積極變化,新動能領域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動能增強,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進一步提高。2025年國家將全方位擴大內需,加力實施「兩新」政策,投資及消費領域商機較多。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支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重點項目、重點領域蘊藏巨大發展機遇,為銀行業拓展客戶和提供優質金融服務提供了豐富商機。同時,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本集團將積極作為、有效應對。
2025年,本集團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增強服務國家建設、防範金融風險、參與國際競爭「三個能力」作為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聚焦主責主業,錨定做優做強,鞏固傳統特色優勢,培育發展新動能,優化金融服務,守牢風險底線,全面提高價值創造力和市場競爭力,堅定不移推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重點推進以下經營管理工作:一是加大力度推進「五篇大文章」。深化科技金融「股貸債保」服務,更好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豐富綠色金融產品譜系,做好融資融智綜合服務;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深化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打響養老金融「健養安」品牌,建立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服務體系;強化數字化技術對重點領域的賦能,以數智化助力「五篇大文章」融合互促。二是主動作為服務擴大內需。充分發揮個人信貸優勢,做強做優金融供給。
深挖個人住房貸款市場機遇,提升重點區域市場競爭力;開展消費金融專項行動,鞏固消費金融領先地位。準確把握投資方向,大力支持交通、電力、新型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建設。加大對製造業產業升級等領域投入,加強科技創新和大規模設備更新貸款投放。三是更加有力有效支持重大戰略實施。聚焦重點區域重大項目,提供「清單式」對接服務,持續做好中西部、東北地區資源保障。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推進本外幣境內外一體化經營,做好穩外貿穩外資服務。四是堅持集約共享、高效融合、安全可控的研發運營。加快建立企業級大運營體系,推動運營能力開放共享複用、節約高效安全、線上線下融合。突出信息科技「企業級」架構,提升科技研發質效,加快推進集團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五是堅持底線思維築牢風控底板。加強境外機構、子公司風險全面管理,健全集團一體化風險管理體系,聚焦重點機構加強風險穿透管理。加強普惠和零售業務風險協同管控,優化協同制衡的風險管理機制,完善敏捷高效的線上業務風險管理機制,建設智慧集約的業務運營模式。加強信貸業務合規遵循管理,加強信貸合規文化建設。
資料來源: 建設銀行 (00939) 全年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