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2867.74 91.82
  • 國企指數 8308.83 8.58
  • 上證指數 3341.73 10.26
00931 中國港能
即時報價: 0.300 0.000 (0.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3/20223/20233/2024
營業額433212454
毛利-34-1664
EBITDA-112-74-52
EBIT-190-147-97
股東應佔溢利-199-167-139
每股盈利-0.04-0.03-0.02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0.040.010.01

主要從事(i)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從事液化天然氣(「液化天然氣」)銷售及配送業務,包括通過工業氣化站、杜瓦瓶充裝站和汽車加氣站點對點供應液化天然氣,以區域燃氣管網為鄉鎮工商業和民用戶供應管道天然氣、補充供應國家天燃氣管網,及液化天然氣(物流)配送服務;及(ii)從事金融服務業務,包括經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批准的液化天然氣車輛及設備融資租賃服務,(iii)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證券及期貨條例」)頒布的第9類(資產管理)牌照從事受規管活動,及(iv)根據香港放債人條例通過有效的放債人牌照從事放債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報告期間」),在中國政府致力於構建綠色低碳和多元能源協同發展的新形勢下,清潔能源行業呈現出較快恢復趨勢,各地綠色低碳消費需求增加,行業面臨更多機遇與挑戰。在此環境下,本公司專注於年初設定的營運目標,在持續稍極開發天然氣市場的同時,在新能源產業之智慧供熱、綜合能源效益管理、節能減排設備製造、工業園區綜合能源服務管理等方面加大資源投入,在廣東東莞、廣東湛江、陝西西安、貴州仁懷、湖北襄陽等地積極開拓項目,創新商業模式,改進運管模式,不斷提升公司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整體競爭力。

於報告期間,本公司主要有三個業務分部,包括銷售及分銷天然氣業務、新能源業務和金融服務業務。各業務分部的營運如下:

銷售及配送天然氣

點對點供應液化天然氣(零售)

點對點供應液化天然氣(零售)通過加氣站、管道網絡及杜瓦瓶將液化天然氣從能源中心輸送至居民用戶、工商企業及汽車司機等終端用戶,以滿足其常規能源需求。在報告期間,本公司錄得天然氣零售銷量11,426噸(二零二三年:9,723噸),點對點供應液化天然氣(零售)收入為約77,447,000港元(二零二三年:53,369,000港元),佔報告期間總收益之30.6%。

批發液化天然氣及管道天然氣(貿易)

於本報告期間,本公司除繼續開展傳統液化天然氣貿易業務外,還透過資源優勢取得重大業務突破,新開展管道天然氣貿易活動,使得天然氣貿易量獲得大幅增長。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本公司錄得天然氣貿易銷售量28,632噸(二零二三年:11,748噸),批發液化天然氣及管道天然氣(貿易)收益為約117,107,000港元(二零二三年:48,962,000港元),為本報告期間總收益貢獻46.3%。

本報告期間液化天然氣及管道天然氣貿易業務中,液化天然氣貿易業務錄得銷售量2,820噸(二零二三年:11,748噸),佔天然氣貿易總量的比重為9.8%,液化天然氣貿易收益約16,455,000港元(二零二三年:48,962,000港元),佔天然氣貿易總收益的比重為14.1%。管道天然氣貿易錄得銷售量25,812噸,佔天然氣貿易總量的比重為90.2%,管道天然氣貿易收益為約100,652,000港元,佔天然氣貿易總收益的比重為85.9%。

液化天然氣配送(物流)

本公司的運輸車隊配備大量專為運送液化天然氣而特制的天然氣運輸槽車及液化天然氣移動罐箱,為外部客戶和本集團內的公司提供道路貨運服務。配送車隊使本公司能以低成本、安全、快捷的方式從上游供應商配送液化天然氣給外部客戶及各能源中心。

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本公司車隊運輸里程總計25,304,136噸公里(二零二三年:40,057,708噸公里),其中69.7%為外部客戶運送,配送液化天然氣(物流)業務產生收入約24,864,000港元(二零二三年:25,642,000港元),為本公司報告期間總收益貢獻9.8%。

液化天然氣管道網絡

本公司開展液化天然氣管線工程項目,建設壓力管道、門站及調壓站連結零售與終端市場,通過完善的輸氣配套設施,拓展下游用戶。

於本報告期間,本公司擁有由中國湖北省、江西省及安徽省地方政府授予的34項有效液化天然氣鄉鎮特許經營權,該等特許經營權允許本公司作為特許經營區內唯一供應液化天然氣的營運商。

本公司已在湖北省廣水市的楊寨、長嶺、陳巷、余店、蔡河、郝店等地區收到10,917戶居民住戶申請液化天然氣管道連接,並成功接駁6,579戶居民用戶。向居民用戶供應液化天然氣產生的收入已計入報告期間點對點供應液化天然氣(零售)收入。

基建項目

於本報告期間,本公司堅持以集中能源開發為主,分佈式管理為輔的理念。本公司在湖北黃岡、湖北廣水、安徽六安及江西景德鎮等重要地點進行策略投資,圍繞儲能和能源管理一體化的大型液化天然氣基地進行資源配置。

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本公司擁有兩個汽車加氣站,其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海油」)的全資附屬公司合作經營。透過利用中海油的採購平台獨特優勢,本公司的汽車燃氣加氣站有效降低液化天然氣的採購成本,從而通過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促進銷售增長。中海油作為唯一負責加氣站日常運營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商,根據約定條款分享運營績效。

新能源業務

本報告期間,本公司繼續積極佈局於智慧供熱、綜合能源效益管理和節能減排裝備製造等行業。

利用數據雲、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智慧等前沿技術,使用獨特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模型、高效的能源建築資訊模型(「BIM」)架構及智慧分布式供熱(「IDH」)平台打造智慧能源管理體系,憑藉相關數智化核心技術平台,於新能源之智慧供熱管理、綜合能效管理等領域,為用戶提供擁有人工智能智慧技術的綜合能源管理解決方案,為客戶用能項目大幅度削減能耗與運營成本,攜手政府與用戶共創多贏格局。

本報告期間,本公司新能源業務錄得收益約32,337,000港元,佔本公司報告期間總收益之12.8%。

新能源綜合解決方案的開發應用

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新能源綜合解決方案的開發應用錄得收益為約9,398,000港元。新能源綜合解決方案的開發應用領域,智慧供暖業務新增服務面積約18萬平方米,錄得收益為約7,521,000港元,綜合能源效率管理業務錄得收益為約1,877,000港元。

新能源產品的銷售及分銷

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新能源產品的銷售及分銷錄得收益為約22,939,000港元。

金融服務業務

本公司金融服務業務包括:(i)提供液化天然氣車輛及設備融資租賃服務,並獲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批准;(ii)於香港透過本公司間接附屬公司中港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港金融」),獲證監會授牌從事第9類(提供資產管理)受規管活動;及(iii)根據香港法例第163章放債人條例通過一間持有有效放債人牌照的間接附屬公司從事放債業務。鑒於經濟前景不佳,本公司管理層對增加金融服務業務投資持審慎態度。



資料來源: 中國港能 (00931)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全球氣候變化疊加國際局勢動蕩,全球能源領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政府持續積極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大力推廣清潔能源應用,促進能源行業繼續向低碳化和智慧化轉型。

多年來,本公司持續發展天然氣業務,過往良好的聲譽和市場地位為本公司天然氣業務量大幅增加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能源結構轉型和清潔能源行業發展的機遇中,本公司尋求具備市場領先技術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積極構建智慧低碳新能源模式,追求綠色生態發展。從上一個財年的下半年開始,由北方供暖和工業節能出發,到本報告期截至日,經過半年多時間在新能源領域的探索和實踐,本公司更加堅定了成為國內領先的智慧綜合能源服務企業的目標。

展望未來,本公司管理層將積極發展智慧清潔能源領域的業務並持續探索新商機,為其股東創造價值;本公司管理層在關注市場環境的同時將繼續採取審慎措施及實施各項策略,以減輕因市場環境的挑戰對業務造成的不利影響。

資料來源: 中國港能 (00931)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