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9253.78 347.33
  • 國企指數 6904.13 130.76
  • 上證指數 3303.86 66.54
00916 龍源電力
即時報價: 6.480 -0.220 (-3.3%)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39,87239,86237,638
毛利29,04730,02931,084
EBITDA21,98920,95721,265
EBIT12,97410,69710,481
股東應佔溢利7,1784,9026,200
每股盈利1.090.660.82
每股股息0.170.130.24
每股資產淨值9.448.489.04

主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境內從事風力和煤炭發電及銷售、煤炭銷售和其他相關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一個目標、三個作用、六個擔當」發展戰略,圍繞新能源多元化、快速化、規模化、效益化、科學化發展,持續推進「本質安全、規模翻番、數字轉型、創新引領、健康進取」的新龍源建設,堅持規模發展和創新創變,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新增投產項目47個、控股裝機容量2,286.73兆瓦,其中風電項目7個、控股裝機容量595.00兆瓦,光伏項目40個、控股裝機容量1,691.73兆瓦(含收購項目7個、控股裝機容量495.40兆瓦)。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累計完成發電量40,081,845兆瓦時,同比增長0.84%,其中風電發電量31,584,604兆瓦時,同比下降4.60%;火電發電量4,907,935兆瓦時,同比下降2.39%;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量3,589,306兆瓦時,同比增長122.87%。

(一)夯實安全基礎,安全環保態勢持續穩固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統籌安全生產與各方關係,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細化分解「一號文件」,編製實施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1+3」工作方案,加強安全文明生產治理。標準化建設大力推進,創新實施安全積分管理,開展常態化檢查考核評比,以「過程管控」實效倒逼管理提升。大力推行「上標準崗、干標準活」,形成280萬張標準化「票卡包」,作業風險可控在控。「三現」管理不斷強化,保持視頻設備平均在線率98%以上,通過近7.4萬路視頻實現全部工程、生產作業現場安全監管無盲區。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累計完成發電量40,081,845兆瓦時,同比增長0.84%,其中風電發電量31,584,604兆瓦時,同比下降4.60%;光伏發電量3,586,400兆瓦時,同比上升122.76%。2024年上半年,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170小時,較2023年同期下降101小時,發電量及利用小時降低主要原因為風資源水平下降,2024年上半年平均風速較2023年同期下降0.25米╱秒。

報告期內,本集團火電控股發電量為4,907,935兆瓦時,較2023年同期下降2.39%。2024年上半年,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為2,618小時,較2023年同期下降64小時,發電量及利用小時數同比降低主要原因為江蘇地區新能源裝機容量快速增長,擠佔火電發電空間及配送通道。

(二)搶抓戰略機遇,綠色低碳發展持續加力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保持規模快速發展與質量並重,響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大突破、大創新,全力推動「沙戈荒」風光大基地項目,推進海上風電項目,打造具備龍源特色的國家標誌性新能源基地。積極推動根據地建設,優先爭取中東南部消納有保障區域的競配指標。系統推進項目併購,重點尋求手續全、質量高、規模大、業主資信好的項目。精準科學合理實施「以大代小」項目,有序推進「沐光馭風」行動,結合鄉村振興,爭取項目連片開發。因地制宜推進共享儲能項目,適時佈局開發源網荷儲項目、氫氨醇項目、集中式與分佈式儲能項目,穩妥推進分佈式項目。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新簽訂開發協議7.59吉瓦,其中風電3.955吉瓦、光伏3.635吉瓦,均位於資源較好地區。2024年上半年取得開發指標6.09吉瓦,較上年同期增加51.87%,包括風電2.81吉瓦、光伏3.28吉瓦。

(三)打造優質工程,項目建設保質保速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通過強化項目建設條件落實、工程關口前移、項目管理前置等措施,加快推進工程建設進度。採取「日跟蹤、周糾偏、月通報」機制,通過日報和現場督導及時掌握工程進展情況,進度偏差大的項目採取督辦函和「一對一」協調製度,協同解決工程難點。通過狠抓設計源頭,加強設備監造、質量驗收、施工工藝標準管控,強化質量檢查整改,關注隱蔽工程驗收留痕,全面打造高質量優質工程。以工程現場可視化和安全積分管理辦法為抓手,落實《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手冊》和《工程安全管理標準化清單》,主抓各方、各級人員安全履職情況,提升本質安全管理水平。全面強化三同時管理,年度開工投產項目主體工程施工均涵蓋水土保持工程,全面建設綠色工程。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新增投產項目47個、控股裝機容量2,286.73兆瓦,其中風電項目7個、控股裝機容量595.00兆瓦,光伏項目40個、控股裝機容量1,691.73兆瓦(含收購項目7個、控股裝機容量495.40兆瓦)。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控股裝機容量為37,880.40兆瓦,其中風電控股裝機容量28,349.39兆瓦,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控股裝機容量7,656.01兆瓦,火電控股裝機容量1,875.00兆瓦。

(四)深化市場營銷管理,積極應對市場挑戰

不斷加強市場研判能力,深入開展市場政策研究,聚焦政策變化導向,分析研判市場交易機制變化對電價的影響,及時開展電價走勢分析,紮實提升電力供需研判、發電形勢預測和交易決策能力。

提升交易創效水平,強化電價對標,開展售電電價和交易電價區域內橫向對標,深化對標結果應用,找到短板,制定專項整改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對長期落後單位開展跟蹤督導。深挖度電價值,統籌用好政策規則,科學制定報價方案,匹配季節性、時段性發電特徵,精細化開展分時段交易。強化內外部協同,積極開展跨省跨區、發電權置換等高價交易,實現綜合電價最優。

持續發力綠色創收增效,擴大綠電綠證交易規模,探索潛在綠電綠證市場機會,按期完成項目建檔立卡工作,確保項目綠證按期核發。緊盯平價項目投產進度,力爭第一時間納入「白名單」,確保項目具備綠電交易資格。

紮實開展限電管理,緊抓限電目標分解落實,將全年限電目標按月分解到風電場、光伏電站,進一步提升限電管理精細度。對電源裝機、電網運行方式、網架結構、負荷消納及重大政策變化等信息跟蹤分析,及時預判區域限電風險和變化趨勢。堅持限電情況跟蹤分析,對限電反彈或保持高位的單位進行督導,著重分析限電原因及同比變化原因,制定針對性的工作措施。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所有發電業務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23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較2023年同期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57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減少人民幣34元╱兆瓦時。風電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41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較2023年同期風電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69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減少人民幣28元╱兆瓦時。主要是由於風電市場交易規模擴大,平價項目增加以及結構性因素導致。

光伏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283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較2023年同期光伏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314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下降人民幣31元╱兆瓦時,主要是由於新投產的光伏發電項目均為平價項目,拉低了光伏發電業務整體平均電價。火電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15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與2023年同期火電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15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持平。

(五)聚力科技創新,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積極履行央企「三個作用」,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充分發揮「1+1+4+N」組織體系保障作用,加快創新成果轉化。科技創新亮點紛呈,全球首座風漁融合浮式平台–「國能共享號」投產,在浮式海上風電領域開創「水下養魚、水上發電」的海洋經濟開發應用新場景,推動形成「綠色能源+藍色糧倉」的新模式;開展構網型儲能研究,探索解決「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接網問題,力爭實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從「綠色電力供應主體」向「電網主動支撐主體」的轉型升級;建成風電場站退役機組設備物資化調劑示範工程,成功開發廢風電潤滑油再生技術。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4個項目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2項國家標準、11項能源行業標準頒佈執行,1項國家標準立項。

(六)優化融資結構,壓降資金成本提質增效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密切關注政策導向,用足用好綠色金融政策,不斷優化融資結構,主動開展存量貸款置換,壓降存量貸款資金成本。擁有發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質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人民幣100億元公司債發行資質,有效助力公司開展雙市場融資,確保公司多渠道融資通暢。堅持開展剛性管理資金計劃,利用資金歸集、統一調配、股東借款等措施,加大資金使用頻率,實現資金的時間價值最大化。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成功發行12期超短期融資券,緊抓政策機遇獲取綠色貸款超人民幣80億元,資金成本保持行業優勢。

(七)拓展國際合作區域,海外開發疾行慎進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始終堅定不移開發海外新能源市場,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指引,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踐行國際綠色能源合作,統籌發展和安全,高效開展海外新能源開發工作。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本集團加強「一帶一路」和金磚國家國別研究,滾動更新海外開發規劃,從源頭把控境外投資風險。憑借多年新能源行業經驗、技術實力和融資能力,積極準備參與南非礦業直供電和第七輪可再生能源投標,統籌推進文萊漁光互補和印尼集中式等合計超2吉瓦境外重點項目前期工作。擴大項目儲備,參與阿曼百萬千瓦級風電項目資格預審,立足綠地開發兼顧與當地開發商合作,新增南非、東南亞、中東、中亞及中東歐等區域儲備項目超4吉瓦,努力實現海外業務滾動發展和新區域突破。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積極應對複雜多變國際局勢,強化境外資產管理,各在運項目運營情況良好。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所屬加拿大德芙林風電項目完成發電量134,776兆瓦時,利用小時數達到1,360小時,累計實現安全生產3,499天;南非德阿風電項目完成發電量345,626兆瓦時,利用小時數達到1,414小時,累計實現安全生產2,434天;烏克蘭尤日內風電項目累計發電量107,261兆瓦時,利用小時數達到1,402小時,累計實現安全生產1,053天。

(八)加強碳資產管理,持續發力創收增效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積極參與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市場建設,在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首日交易中,取得可再生能源項目首單。為新納入試點碳市場的履約企業開展碳交易知識培訓,測算配額盈缺,為完成年度交易履約做好準備。有序開展國際自願減排項目開發和交易,在香港國際碳市場和美國CBL市場完成首筆VCS減排量掛單交易,在國際自願減排量交易拓展上取得新突破。推進綠證申領和交易工作,上半年申領綠證423萬張,高效開展多筆綠證交易,著力提升環境權益價值。

資料來源: 龍源電力 (00916)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公司全面建設世界一流新能源科技領軍企業的關鍵時期,本集團要把握大勢、錨定目標、凝聚力量,深入實施「12556」工作思路。

堅定一個目標。持續推進「本質安全、規模翻番、數字轉型、創新引領、健康進取」新龍源建設,全面建設世界一流新能源科技領軍企業。

深化兩條發展路徑。要堅持規模發展,實現量的強力增長;堅持創新創變,實現質的有效提升。

建強「五項能力」,構建「五個世界一流平台」。要提升戰略落實能力,構建世界一流新能源資產管理平台;提升機遇把控能力,構建世界一流新能源業務發展平台;提升資源整合能力,構建世界一流新能源共享協同平台;提升變革創新能力,構建世界一流新能源科創研發平台;提升組織領導能力,構建世界一流新能源黨建賦能平台。

發揮六個「主力軍」作用。一是在塑造全鏈條能源保供新優勢方面,發揮好安全穩定「主力軍」作用;二是在塑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新優勢方面,發揮好改革創新「主力軍」作用;三是在塑造綠色發展新優勢方面,發揮好低碳轉型「主力軍」作用;四是在塑造一體化數字化國際化新優勢方面,發揮好協同發展「主力軍」作用;五是在塑造提質增效新優勢方面,發揮好價值創造「主力軍」作用;六是在塑造深度融合引領保障新優勢方面,發揮好黨的建設「主力軍」作用。

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1.提升戰略落實能力,構建世界一流新能源資產管理平台。圍繞「一個目標、三個作用、六個擔當」發展戰略,聚焦新能源資產保值增值,實施多元化、快速化、規模化、效益化、科學化新能源發展策略,全面提升價值創造力,始終佔據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制高點,始終保持全球新能源領域龍頭地位。

2.提升機遇把控能力,構建世界一流新能源業務發展平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開拓新市場,提高行業和全球影響力。統籌開發建設兩個階段,多措並舉獲取更多指標,打造更多「兩高一低」精品工程。

3.提升資源整合能力,構建世界一流新能源共享協同平台。大力推動「三個新格局」建設,推動投建營方式向平台型網格化開放式轉變,形成集「共享發展、區域協同、產業協同」於一體的世界一流新能源共享協同平台。

4.提升變革創新能力,構建世界一流新能源科創研發平台。構建一流研發平台,推動成果轉化和數據服務,以創新領先和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

5.提升組織領導能力,構建世界一流新能源黨建賦能平台。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資料來源: 龍源電力 (00916)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