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0.071 | -0.003 (-4.1%) |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372 | 1,815 | 2,001 |
毛利 | 35 | 80 | 191 |
EBITDA | -548 | 4,625 | -757 |
EBIT | -878 | 4,320 | -985 |
股東應佔溢利 | -1,443 | 4,225 | 770 |
每股盈利 | -0.16 | 0.47 | 0.09 |
每股股息 | 0.00 | 0.00 | 0.00 |
每股資產淨值 | -0.85 | -0.45 | -0.22 |
主要從事玉米提煉產品及以玉米為原料的生化產品的生產及銷售。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本集團產品的售價受原材料(主要為玉米顆粒及玉米澱粉)價格、各種產品及其各自替代產品在市場的供求情況、以及產品的不同規格所影響。
於本年度,全球經濟仍面臨多種內部及外部挑戰的壓力,包括持續的地緣政治衝突、不斷累積的債務風險及美國總統大選。儘管中國經濟已出現回穩跡象及202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增長5%,達到中國政府於年初設定的年度經濟目標,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僅約0.2%,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下降2.2%,反映出消費意欲疲弱及需求不振。房地產市場低迷持續拖累整體經濟復甦,使得整體經濟全面復甦波折重重。
根據美國農業部於2025年2月發佈的估計,於2024/25年度全球玉米產量預期達到1,214,350,000公噸(「公噸」)(2023/24年度:1,230,070,000公噸)。由於全球玉米供應維持高位,玉米價格在2024年經歷了大幅下跌。於2024年下半年,國際玉米價格跌破每蒲式耳400美仙,2024年底收於每蒲式耳451.5美仙(相當於每公噸人民幣1,298元)(2023年底:
每蒲式耳471.3美仙(相當於每公噸人民幣1,336元))。
於國內市場,由於中國玉米總種植面積增加1.2%,並於本年度達到44,700,000公頃,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糧食產量數據,2024年中國玉米產量增加至294,900,000公噸(2023年:288,800,000公噸),同比增長2.1%。儘管玉米供應充裕,但下游產品的需求並無顯著改善,因此,中國的玉米價格於2024年底降至每公噸人民幣2,082元(2023年:每公噸人民幣2,560元)。
於本年度,玉米提煉廠在開工率及溢利方面顯示出一定的正面信號。上游產品的氛圍於本年度有所好轉,2024年中國玉米澱粉生產的平均開工率達到69.26%,較2023年的61.67%增長7.59%。本集團已最大限度地提高本集團的產能以保持其於玉米精煉產品的市場地位。
賴氨酸市場方面,2024年全球賴氨酸市場動盪不安。於本年度,國家生豬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公斤人民幣22.36元,較2023年的每公斤人民幣20.45元上漲約9.34%。養豬業於本年度出現市場反彈,國內生豬價格不斷上漲,支撐動物飼料的需求。各飼料企業減少動物飼料中的玉米及豆粕替代品,為飼料氨基酸的消費奠定堅實基礎,從而推動氨基酸市場的增長。因此,本年度氨基酸產品的整體價格呈上升趨勢。
此外,隨著現代生物製造技術的進步,近年來對高增值氨基酸產品的需求持續增加。長春大合緊跟市場變化趨勢,推出多種利潤率更高的新氨基酸產品。新產品的推出加上保持充足的營運現金流,支持著本年度氨基酸的生產增幅。因此,面對賴氨酸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本集團賴氨酸分部於本年度的收益及毛利仍錄得顯著改善。
本集團將努力重新設計長春大合鍋爐設施翻修項目的方案,以降低氨基酸生產成本及加強本集團的競爭力。此外,本集團將與不同的本地大學及專業單位合作開展研發工作,並尋求投資者及╱或戰略合作夥伴籌集必要資金,逐步恢復興隆山的營運。因此,預期興隆山廠區的生物化工醇生產設施將能夠盡快恢復營運。
資料來源: 大成生化科技 (00809)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財務方面,在出售事項完成後,本集團將繼續監督剩餘綠園物業的收地情況,並確保將剩餘潤德貸款得以清償。此外,本集團將致力於繼續有關長期未償還貿易及其他應付賬款的債務重組,以進一步改善本集團的財務狀況。
經營業務方面,為維持本集團的競爭力,本集團將透過內部研發竭力保持市場地位、多元化產品範圍並提高開發高增值產品及新應用的能力。短期內,本集團將繼續與分銷商合作,積極參加動物飼料行業的會議和活動,與著名的動物飼料生產商保持密切的業務關係,並保持賴氨酸產品的穩定生產,以鞏固其在行業中的地位。在2024年推出各種氨基酸新產品後,本集團將在短期內就重新設計鍋爐設施翻修的方案減少賴氨酸的生產成本。
長遠而言,本集團將為促成興隆山廠區恢復生產引進業界人士,以提高營運效率及加強本集團的營運資金。董事會將優化其資本開支的風險╱回報決策,並將在產能拓展方面採取審慎態度。
資料來源: 大成生化科技 (00809) 全年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