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5.390 | -0.030 (-0.6%) |
基本數據
(百萬)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481,448 | 513,551 | 529,417 |
毛利 | 481,448 | 513,551 | 529,417 |
EBITDA | 130,359 | 136,675 | 140,768 |
EBIT | 33,427 | 36,973 | 39,724 |
股東應佔溢利 | 27,593 | 30,446 | 33,012 |
每股盈利 | 0.34 | 0.37 | 0.38 |
每股股息 | 0.22 | 0.26 | 0.28 |
每股資產淨值 | 5.29 | 5.34 | 5.26 |
主要為集團服務區內的用戶提供綜合性固定通信業務、移動通信業務等基礎電信業務,以及互聯網接入服務業務、信息服務業務等增值電信業務以及其他相關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1. 總體業績
2024年,公司經營收入為人民幣5,294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服務收入1為人民幣4,820億元,同比增長3.7%。EBITDA2為人民幣1,408億元,同比增長2.9%。淨利潤3為人民幣330億元,同比增長8.4%,每股基本淨利潤為人民幣0.36元。資本開支為人民幣935億元,同比下降5.4%。自由現金流4為人民幣222億元,同比增長70.7%。
戰新業務引領雙輪驅動,基礎業務保持穩健增長,產數業務實現良好增長。
2024年,公司移動通信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2,025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移動增值及應用收入同比增長16.1%,移動用戶規模達到4.25億戶,移動用戶ARPU5達到人民幣45.6元。固網及智慧家庭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257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智慧家庭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6.8%,寬帶用戶達到1.97億戶,寬帶綜合ARPU6達到人民幣47.6元。產業數字化收入達到人民幣1,466億元,同比增長5.5%,佔服務收入比達到30.4%,同比提高0.5p.p.。天翼雲收入達到人民幣1,139億元,同比增長17.1%;IDC收入達到人民幣330億元,同比增長7.3%;安全收入達到人民幣162億元,同比增長17.2%;智能收入7達到人民幣89億元,同比增長195.7%;視聯網收入同比增長40.1%。
公司高度重視股東回報,持續推進市場價值和企業價值同步增長,努力增強盈利和現金流創造能力,在充分考慮公司盈利、現金流水平及未來發展資金需求後,董事會決定向年度股東大會建議公司2024年度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為本年度本公司股東應佔利潤的72%,每股派發末期股息人民幣0.0927元(含稅),連同2024年中期已派發股息每股人民幣0.1671元(含稅),2024年全年派發股息為每股人民幣0.2598元(含稅),全年派發股息總額同比增長11.4%。
從2024年起,三年內公司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將逐步提升至當年股東應佔利潤的75%以上,持續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2.「三型」企業8建設取得新成效,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2.1豐富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滿足用戶數字消費新需求
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積極把握數字技術驅動下的消費新趨勢,通過AI等戰新要素深度賦能產品和服務創新升級,不斷提升業務價值和客戶感知。面向個人和家庭客戶,持續強化融合發展,不斷推動連接、終端、應用、權益等融合要素升級,加快移動網絡向5G-A升級、家庭寬帶向千兆和FTTR9升級,圍繞「美好家」家庭品牌,持續打造「一張全光網、一朵智能雲、一個美好家」的多場景智家應用,強化CHBG10場景融通,持續打造融合差異化領先優勢,2024年融合客戶規模穩步提升。持續強化價值經營,做深做細存量客戶精準維繫和應用填充,積極探索以AI大模型等數字化工具提升客戶需求洞察能力,挖掘數字化消費新場景新需求,不斷滿足客戶安全、健康、娛樂、低碳、智能等個性化需要,持續提升客戶價值,2024年移動及寬帶ARPU保持穩定。
持續推進AI、量子、衛星賦能產品和服務,行業內率先推出內置自研星辰語音語義通用大模型的定制AI手機,並推出AI攝像頭、AI雲電腦、AI家庭中屏等智能終端,推進5G新通信、通信助理、視頻彩鈴、雲盤等應用AI升級,加快量子密信密話、手機直連衛星等戰新業務規模發展,2024年AI、量子密信密話、手機直連衛星等應用滲透率穩步提升。面向政企客戶,著力打造「算力+平台+數據+模型+應用」的一體化服務新模式,加快行業數字平台能力升級,圍繞智慧城市、社會民生、應急安全等重點領域推出一攬子行業解決方案,超百個數字平台持續賦能各類行業客戶;推進5G NICES11 Pro+融合產品體系升級,打造「5G+AI」十大行業融合場景解決方案,面向電力、化工、礦山等領域累計打造行業應用項目4.5萬個。公司加快推進全球雲網資源佈局和國際國內業務流程一體化,積極拓展海外重點市場,東南亞、中東非等區域成為國際業務重要增長極,雲、量子、衛星、車聯網、視聯網等戰新業務在海外取得突破,全年國際業務收入為人民幣169億元,同比增長15.4%。
公司持續深耕「客戶說了算」服務機制,煥新發佈「好服務更隨心」服務舉措,客戶滿意度和服務口碑優勢持續鞏固提升。公司為滿足用戶對業務辦理高效、便捷、智能的需求,加速客服模型等AI能力嵌入10000號等服務全流程全崗位,智能客服佔比較2023年底提升13.5p.p.,智能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2.2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公司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戰略的核心內涵和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支撐,加快建設科技領軍企業。聚焦網絡、雲及雲網融合、人工智能、量子╱安全四大根技術方向,持續加強核心技術攻關,雲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雲計算基礎軟件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中國電信第一科技「息壤」一體化智算服務平台,突11 NICES:涵蓋網絡能力(Network)、邊緣能力(Intelligence)、雲邊協同能力(Cloud computing)、應用隨選能力(Elements)和服務保障能力(Service)五位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
破分佈式推理、混合訓推、百公里無損傳輸等關鍵技術;構建國內首個全尺寸、全模態、全國產化的萬億參數基礎大模型體系,解決了長文可控視頻生成、全雙工交互和多模態鑒偽等難點;全球首創QKD12與PQC13融合的分佈式密碼系統,發佈全國單台比特數最多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天衍-504」;實現全球首個單波1.2Tbit/s、容量超100Tbit/s的空芯光纜傳輸系統現網示範驗證,在星地融合、通感一體、無線AI等6G關鍵技術領域完成多項行業首發的外場試驗。持續強化研發資源投入,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1.3%,由5名領軍人才、千名首席╱高級專家、萬名技術專家組成的科技人才雁陣格局基本形成,運營開發一體化隊伍完成地市公司全覆蓋。科技影響力不斷提升,承擔雲計算、量子通信、光網絡、安全等領域的多個國家級創新平台,「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和「下一代互聯網源地址」兩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4,視聯網入選「2024年央企十大超級工程」並榮獲「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獎」,「天衍」量子計算雲平台入選「2024年央企十大國之重器」,新增發明專利授權數同比增長115.9%,位列全球運營商第二,在ITU-T、3GPP、IETF等國際標準組織擔任重要職務。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和業務創新,全面完成雲計算及算力、新一代信息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量子、數字平台等七大戰新業務佈局,持續深化外部賦能和內部應用,加快培育新的增長極,有效助力企業經營質效提升,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2.3加快推進安全產品服務拓展,持續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公司持續構建覆蓋「雲、網、邊、端、用、數、天地一體」的安全縱深防禦體系,全面提升客戶安全保障能力,打造包含安全連接、安全服務和安全融合的體系化能力,多項細分能力入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首期《數字安全護航技術能力全景圖》,已覆蓋12大類85個安全領域。安全連接類能力以雲網資源為載體,保障客戶安全上網上雲,基於終端連接的雲脈SASE入選Gartne《r中國零信任網絡訪問市場指南》;基於上網線路的天翼安全大腦新增發展35.4萬線,累計發展50萬線;基於全域網絡的雲堤抗D全網流量清洗能力達到16.3Tbps,防護能力和市場份額持續保持領先。安全服務類能力為客戶提供40餘項安全服務,已覆蓋31省300多個地市,雲堤安全託管服務(MSSP)位居中國雲託管安全服務廠商領導者類別15,安全能力池新增17個,全國累計達到175個。安全融合類能力通過「安全+場景」融合模式實現對外賦能,聚焦智能雲、低空經濟等場景的安全需求,通過基礎設施加固、交互安全防護、安全測評升級等方式,力構建多層次保障體系,持續推出場景化的安全產品,為客提供敏捷可靠的安全服務。
3.天翼雲邁向智能雲發展新階段,「AI+」「量子+」賦能產業創新
天翼雲全面邁向智能雲發展的新階段,「息壤」一體化智算服務平台提供異構的泛在算力、強大的算網調度、高效的訓推引擎、一站式的智算服務、高質量的數據集、安全快捷的模型服務、豐富的行業智能體應用等能力,完成多種主流智算芯片與DeepSeek-R1/V3系列大模型的深度適配優化,成為國內首家實現DeepSeek模型全棧國產化推理服務落地的運營商級雲平台,實現雲主機、雲電腦、雲手機、MaaS服務、算力調度平台、邊緣安全加速平台等產品全面加載,憑藉全棧自主可控、模型靈活選型、異構算力融合等優勢,助力DeepSeek等主流模型高效訓練、靈活部署和推理性能翻倍。匯聚各方資源,深化智算佈局,已接入50家算力合作夥伴,自有和接入的智能算力合計達到62EFLOPS16,為各類企業、AI服務提供商、教育科研機構等領域客戶提供豐富多樣、靈活便捷、高性價比的算力服務,服務行業客戶超490萬戶,位居中國算力互聯調度市場第一和中國智算雲服務市場領導者象限。
公司深入開展「AI+」,完成「1+1+1+M+N」17人工智能總體佈局,秉持自主創新、開放合作的理念,打造星辰多模態通用大模型底座,實現語義、語音、視覺能力全覆蓋並多尺寸開源,推出業界首個支持中文、英文及50種方言自由混說的大模型和基於知識的視圖萬物布控大模型。打造智能體、行業解決方案等AI原生應用以及AI手機、AI雲電腦等10餘款AI標準化產品,推出50餘個行業大模型,服務超1萬家行業客戶,基層治理、政務智慧客服、旅遊導覽等行業大模型加快落地推廣,有效助力客戶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持續賦能經濟社會智能化轉型,公司AI位列中國大模型應用市場份額第六名18。深入推進13個內部大模型在客服、網運、辦公等企業管理運營環節的嵌入及應用,助力企業降本提質增效。打造星海大數據品牌,位居年度數據要素服務商排行榜榜首19,數據要素平台從海南拓展到全國7省、29地市,承接3個國家級數據標注基地建設,數據智能中台服務超150家客戶,構建規模超9萬億Token的大模型訓練數據集。
公司塑造「量子+」未來產業發展新動能新模式,量子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量子技術轉化和商業化探索成效初顯。能力提升方面,依託QKD、PQC與經典密碼融合的新型密碼體系,不斷豐富「量子+」產品能力;「天衍」量子計算雲平台實現算力規模和算力類型雙重升級,構建起國內最大規模的量子計算集群。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積極推進北京、上海等16個重點城市量子城域網建設,合肥量子城域網入選全國首批「數字中國典型案例」,量子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入選首批中央企業科技成果應用拓展工程項目。賦能產業發展方面,形成覆蓋政務、金融、能源、交通等行業的量子安全解決方案,打造一批量子技術與多行業融合創新應用示範。產業鏈整合方面,收購國盾量子公司股權,實現產業鏈上中下游的融合貫通和自主掌控,牽頭組建量子通信國家級創新平台,帶動頭部企業拓展量子業務佈局,推動量子產業集聚發展。
4.全面深化改革,加大開放力度,不斷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
公司全面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提高各類資源要素創新性配置水平,連續三年獲評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改革重點任務考核A級。持續優化RDO20研發組織體系,設立雲計算、人工智能、量子等專業研究院,在新加坡設立首個海外研究機構,組建雲網操作系統研發中心,一企一策實施科技創新考核激勵,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完善一攬子創新支持政策,強化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不斷深化專業公司和行業BG改革,設立衛星子公司、文宣行業公司,市場化整合內外部優質資源,鞏固擴大衛星通信等領域先發優勢,提升高質量的戰新產品供給和行業信息化能力。全面推動以雲中台為樞紐的主流程優化基本到位,強化省市公司解決方案、二次開發、交付和運營等人才隊伍建設,健全省公司與專業公司、專業公司之間的協同機制,加快自研產品和能力落地推廣,促進戰新業務規模發展。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堅定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推進「珠峰」、「崑崙」、「五嶽」計劃,加強頂尖人才、科技領軍人才等培養引進。堅持責權利對等、激勵約束並重,深化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提升各級管理者治企興企能力,推動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提質擴面,優化考核激勵機制,調動各類經營單元活力動力。
公司持續加大開放合作力度,著力構築互利共贏的生態格局。加強科技、雲網等企業核心能力的深層次開放合作,與國家實驗室、頭部高校建強產學研合作體系,加大科技人才聯合培養力度,輸出具有行業競爭力的科技成果;發佈雲網能力開放平台,開放百餘個雲網連接、算網調度、雲網運營等能力,攜手合作夥伴加速雲網能力產品化推廣。聚焦客戶市場加強應用、渠道、服務等方面的開放合作,面向個人市場建立多業態渠道生態體系,加強全品類終端和特色權益合作,面向政企市場構建高質量應用生態和全棧服務生態,持續拓寬基礎和產數業務高質量發展著力點;打造更加繁榮的國雲生態,持續做強「AI+」生態聯盟,逐步構建「自有+生態」差異化競爭優勢,推動戰略新興業務快速發展。深化國際合作創新平台建設,全球雲網寬帶產業協會(WBBA)充分發揮國際交流平台和產業創新紐帶作用,拓展成員單位達160家,覆蓋五大洲47個國家和地區。
5.加快推動新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夯實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底座
公司充分發揮雲網融合優勢,堅持網是基礎、雲為核心、安全為保障,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方向,加快推動新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提質升級,賦能人工智能發展。
Network for AI,面向AI適度超前佈局雲網基礎設施。建成京津冀、長三角兩個全液冷萬卡池,在粵蘇浙蒙貴等區域部署千卡池,智能算力資源達到35EFLOPS。推動數據中心全面向AIDC21升級,依託重點區域大型園區、省市機樓和邊緣局站,滿足訓練和推理、中心和邊緣、雲側和端側等各類智算部署需求。建設高通量、低時延的智算互聯網絡,規模部署G.654E新型光纖,建設400Gbps全光傳輸網絡,八大樞紐間平均時延下降7%,新型城域網覆蓋超200個邊緣算力池,實現毫秒級入算。千兆光網10G PON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深刻改變著生產、生活和社會治理模式,數字服務的新場景、新需求不斷衍生,並呈現出多元化、場景化的新特徵,國家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行業和公司處在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節點。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面向未來,公司將積極把握行業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持續深入實施雲改數轉戰略,全力打造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更加突出高質量發展主題,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人才強企為關鍵,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新舊發展動能平穩接續轉換,進一步強化優質高效的數字化、智能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積極助力提振消費,更好滿足千行百業、千家萬戶對美好數字生活的新需求,推動人工智能應用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積極回饋廣大股東,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電信新篇章。
資料來源: 中國電信 (00728) 全年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