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4517.76 72.36
  • 國企指數 8861.39 15.71
  • 上證指數 3504.28 0.72
00711 亞洲聯合基建控股
即時報價: 0.430 0.000 (0.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3/20233/20243/2025
營業額8,1788,7799,055
毛利518576397
EBITDA82179-47
EBIT46146-79
股東應佔溢利10572-274
每股盈利0.060.04-0.15
每股股息0.020.010.00
每股資產淨值1.361.381.20

主要從事土木工程、機電工程、地基及樓宇建築工程、物業發展及資產租賃、專業服務(包括提供保安、隧道及其他設施管理服務)、非專營巴士服務及製造正電子掃描放射性藥物。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止年度

本年度香港的整體經濟仍然受國際的金融、貿易、政治的影響,利息繼往年的水平持續高企,集團表現保持平穩,總營業額達9,060,000,000港元(2024年:8,780,000,000港元),同比增長3.1%。本年度股東應佔虧損約為274,000,000港元(2024年:股東應佔純利約為72,100,000港元)。此外,期末現金比去年同期增加25.5%,帶同淨債務淨額減少5.6%,雖然是逆水行舟,財政基礎保持穩定。

香港是一個國際性開放型的經濟體,自2010年借貸利息低至0.5%,吸引部份投資者和地產發展商借貸投資,結果在2022年中開始利率急速調升,並維持高位至2025年初,投資失利而不能支付本金和利息的案例不斷增加,令整體經濟壓力上升,做成零售業低潮、樓市銷售疲弱,令地產行業資金緊張,百上加斤。

回顧本財政年度,建造業遭受史無前例的嚴峻考驗,行內有數間知名的企業因各自的原因前後結業,退出本地建築行業,充份反映了一個波動和變革的時代已經來臨。

本集團在2018年房地產價格指數最高峰時已經決定以審慎態度投資房地產和承建私營發展商的建築項目。同時,我們全力專注在政府公營基建項目,一方面為香港都市化經濟作出正面的支持和貢獻,另一面提升應收賬的可靠性。

同時,我們按香港都市現代化的政策方向,逐步累積投資本地優化都市民生而風險偏低的項目(專業服務、非專營巴士服務及醫療科技與健康),穩定集團的資金流及回報率。期內經營業績約為33,900,000港元(2024年:虧損約11,000,000港元),較去年同期實現明顯的效益。

因此,本年度初集團全力落實既定的三項策略性指標:1.資金平衡、2.持續提升技術、服務和人才的培養、3.穩守市場地位和品牌價值。

資金平衡

身處於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時刻,加上香港基建的項目規模越來越龐大,資金周轉和平衡支持不同重點的管理至關重要。故此,集團在中期業績預先為長期之合約資產作出適當的策略性安排。我們主動撇除多年來未能解決的項目中的小部份數額,積極爭取就全額的一部份餘額達成結算協議。儘管最終結算及資金回籠預期將於一個財政年度才能實現,我們的資金結餘及淨負債結餘較上一年度已有所減少,財政風險基本受控。

技術與服務

本集團的業務涉及高度精準的科技和服務質素,不論外界的經濟壓力和營運風險情況,集團的領導宗旨堅定保持投放合理的資源,令多樣化的項目設計和規劃精準;所需的設備完善,可以幫助施工的時間準時、安全、和百份百達到設計標準;所需的物料絕對符合指定的規格,或甚至超出目前的要求;當然這些一切能夠順利執行是源於人才的培訓和建立優秀的團隊精神。

品牌形象

香港是一個國際開放的城市,但本地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規模比較是天淵之別,本土生存的動力非常具有挑戰性,尤其是傳統的行業,外來的競爭者也可能具備經驗豐富、資源豐厚,面對本年度風高浪急的形勢,我們的軟件、硬件都必須表現突出,發揮全面的競爭優勢。

我們持續投資技術、服務、和人才必須要先主動獲得相關業務單位認可,配合香港政府,並分享集團的新科技研發進展,實踐我們的集團使命感,建造香港都市現代化和優質都市生活的目標。

而強大的品牌效應必須來自廣闊的體和深刻的認知,建立良好印象,我們歷年的技術和服務能力都能夠令客戶和社會大眾親身體驗得到,感到滿足、為香港本地的能力感到自豪。

我們的技術和服務的領先不僅僅限於理論,而是真真正正的應用,不論高山、平地、海底、水面的建造技術都可以完成,讓地方四通八達,經濟發展蓬勃、昌盛繁榮;巴士服務準時接送;物業住客安居無憂;身體檢查精準無誤,為客戶和人民生活質素提升,都市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供應者的美譽。集團亦積極主辦多元化的地區主題,提倡ESG可持續發展的項目,青年教育、僱主與僱員關係、社區和諧、以及慈善活動、密切接觸市民,讓大家親身體驗,深入民心。

最後,就是社會透過親身體驗我們宏偉的工程、忠誠的服務,對我們的能力和貢獻的認同,我們一直的堅持和努力都獲得客戶的信任,而信任便是最佳證明我們長期贏得業務合約的持續性評估。

我們是建築行業內工程意外率最低的建築商之一,多年來政府的基建工程保持穩定的合約總額,合營商也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係,工程的進度和資金流都沒有發生無理的拖延,整個工程和服務鏈上的持份者和全體員工互相支持和信任,合作無間。

因此,本集團不單倚賴以上的高技術和服務標準力爭上游之外,我們對未來轉型發展充滿信心。

有見及此,我們將藉新科技的年代積極推動新科技的應用,包括提升財政管理的能力、設計和規劃、施工和完工的質量審核管理、以及智能服務的實施等等,長期保持技術、服務、和管理能力的領先優勢。

我們也會採用高效的溝通渠道,不斷強化和客戶、政府、合作夥伴、目標體建立深入民心的品牌形象和信任。正如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最近訪港時鼓勵香港企業要用心做大做強,我們都充滿熱誠,努力達成這個理想和目標。

建築

以「俊和」品牌營運的建築業務於本年度錄得營業額7,880,000,000港元(2024年:7,890,000,000港元),分部利潤為52,400,000港元(2024年:306,200,000港元)。截至財政年度結束,集團持有的合約總額達35,460,000,000港元(2024年:

33,670,000,000港元),其中未完成合約額為20,400,000,000港元(2024年:21,040,000,000港元)。

年內,集團成功取得17個新項目,總合約價值6,200,000,000港元,其中包括兩項與「北部都會區」發展相關的大型政府工程合約,如;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古洞北新發展區餘下階段—大頭嶺迴旋處及寶石湖路改善工程及相關工程、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合約二—食水配水庫及相關敷設水管工程;渠務署的建造及修復南區污水管、九龍城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合約;以及九龍區內地段第11128號的香港女童軍總會新總部及青年宿舍。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團共有49個進行中的項目,包括廣華醫院重建計劃(第二期)的拆卸、地基、上蓋建築及相關工程合約、沙田濾水廠原地重置工程(南廠)—行政大樓、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發展—道路改善工程及行人連繫設施工程第二期甲、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第一期主體工程—合約—落馬洲河套地區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及西面連接道路第一期、粉嶺北新發展區第一階段:粉嶺繞道東段(石湖新村北至龍躍頭),以及搬遷鑽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庫往岩洞。

年內,集團已完成13個項目,包括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發展的土地平整及基礎建設工程、石湖墟淨水設施—主體工程第一階段—污水處理設施的土木工程;以及石湖墟淨水設施—主體工程第一階段—污泥處理設施及132kV主變電站的土木工程。

為應對私營市場風險,集團早於數年前已大幅減少承接私營合約,現時大部分合約均來自公營部門。有見及此,管理層決定將土木工程建築部門由3個業務單位擴展至4個,以應對未來基建項目增加的需求。儘管面臨挑戰,香港建造業仍展現韌性,主要得益於政府對基礎設施發展及可持續建築項目的持續投資。

物業發展及資產租賃

在2024/25財政年度,本分部於本年度在地產發展及資產租賃方面維持穩健表現。然而,經濟環境面臨多重挑戰,包括貿易戰、通脹壓力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等宏觀前景,以及未來GDP預測僅增長一般,私人消費下降,商業地產市場疲弱。有見及此,本分部採取穩健而謹慎的經營策略,暫緩新增土地收購,集中資源於現金流穩定的項目,同時保持相關經營夥伴的資金鏈正常運作。

資料來源: 亞洲聯合基建控股 (00711)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止年度

建築

預計2025年人才供應將更為充裕,建築業務正積極審視員工技能水平,考慮吸納更多高質素專業人才,以提升整體競爭力。同時,集團正檢視工作架構,計劃精簡程序,以維持合理高效的組織規模及功能。建築業務亦致力加強成本控制,降低整體營運開支。因應政府部門最新倡導的節約成本方針,管理層鼓勵項目團隊提出節省成本的設計或施工方案,多個進行中的項目已透過此類方案成功節省數千萬港元成本。來年,管理層將加大力度推動節約成本的新方案,此為提升項目利潤最直接的方式。

管理層充分意識到,目前建築項目數量顯著增加,基礎設施項目儲備穩固,加上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推進公營房屋供應、現有醫院設施更新,以及橫跨20年的「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此承諾將成為香港未來增長的新引擎,為建造業及集團帶來龐大機遇。

1.北部都會區項目潛在效益

「北部都會區」發展對香港基礎建設至關重要,不僅解決土地短缺問題,更為新基建項目提供廣闊空間。透過「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的策略,該計劃旨在打造創新科技走廊,推動科技產業發展,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樞紐。此外,它將促進跨境交通及港口連接的升級,加強港深融合,使香港更好地融入大灣區發展,進一步提升區域連通性及整體競爭力。

本集團的建築業務正日益參與「北部都會區」的基礎設施發展,並獲批多項與其相關的新公共工程合約。這些項目將成為集團參與香港史上最大規模基建發展的見證,全體「俊和」同仁引以為榮。

2.技術合作與支持

為響應香港政府推動建築創新的政策,本集團的「粉嶺繞道」項目匯聚了國際設計顧問、香港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及內地鋼結構製造商的專家,共同設計、製造、運輸及安裝全球首座採用超高強度鋼材(S960)的行人天橋。相較傳統使用的355或460級鋼材,此天橋採用強度倍增的960級鋼材,其設計與製造技術開創全球先河,為業界樹立新標杆。

由於其輕量化特性大幅減少地基需求,此技術有效降低了地下環境複雜性帶來的風險。這不僅標誌著「俊和」技術卓越的重大里程碑,亦為香港政府的建築創新政策作出貢獻。

根據政府最新財政預測中對未來五年公共工程基建合約開支的承諾,管理層對土木工程業務的增長充滿信心。

物業發展及資產租賃

本分部在持續推進各項目發展的同時,亦在策略轉型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以增強長期發展韌性和盈利能力。面對消費模式轉變及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本分部積極調整資產配置策略,重點發展現金流穩定的優質資產類別,加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股東帶來長期回報。

香港政府於2024年的政策發展對市場有所助益,包括對價格低於400萬港元物業的印花稅減免及額外印花稅的取消,這些措施推動了集團的細價單位,令住宅成交量明顯反彈。至於,商舖銷售方面則仍然疲弱,整體零售復蘇仍受私人消費下降及內地購物模式轉變所影響。但隨著國家增加了一簽多行的自由行城市數量,使來港旅客日漸回升,本分部對未來市場仍持有審慎樂觀的態度。

展望將來,本分部制定了短期、中期及長期的戰略計劃。短期內,本分部將重點推進128 Waterloo及SOYO單位的銷售工作,預計實現良好的資金回籠;

同時,積極把握市場調整機遇,物色具有升值潛力的優質物業投資,以提升資產價值。東涌土地發展計劃也將穩步推進,預計為集團帶來可觀利潤。

中期目標,集團計劃拓展高回報的營運資產,打造穩定的收入來源,以增強財務韌性和長期增長動力。

總結來看,2024/25財政年度本分部於面臨挑戰的經濟環境中保持穩健,分部全體員工齊心協力共同節省成本,盡量銷售物業餘貨以加強現金流為首要任務,為集團帶來不俗的成效。集團擁有深厚的地產開發經驗、靈活的資產配置能力及敏銳的市場決策力,能迅速應對市場變化,發揮核心競爭力。全力配合集團致力於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並支持香港發展方向,推動科技創新、區域協作及可持續發展。展望未來,集團將繼續深化短、中、長期策略規劃,確保資本結構穩健,創造長期回報機制,為股東及社會帶來持續價值。

專業服務

本分部將繼續秉持創新、可持續和高效運營的理念,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為社會貢獻更多力量。我們堅信,通過不懈努力和戰略佈局,本分部將在專業服務領域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戰略展望與未來規劃

面對地緣政治、勞動力短缺及成本上升等挑戰,本業務分部將以謹慎而積極的態度應對。我們計劃進一步深化與香港「智慧城市」和「北部都會區」發展戰略的銜接,探索與香港科技園、數碼港等創新載體的合作機會。在大灣區拓展方面,為香港粵港澳大灣區物業及設施管理聯合會的創會公司成員積極對接此戰略地區的業務發展。此外,我們將持續完善合規披露機制,確保資訊透明度和準確性,以增強投資者信心。

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同時,我們將繼續加大研發力度,探索更多創新技術應用,以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同時,我們將持續推動ESG舉措,進一步降低碳排放,並強化員工培訓與發展,為未來的業務擴張和可持續增長奠定基礎。

非專營巴士服務

本分部將持續優化服務體系,運用電子調動行車班次系統,提升資源應用和成本效率。管理團隊將通過精準對接不同客需求提升服務質素,結合市場動態與客戶反饋,審視運營策略並靈活調整資源配置,進一步強化現有市場基礎。此舉旨在鞏固核心業務競爭力的同時,系統性挖掘潛在市場空間,推動整體業務發展。

醫療科技與健康

基於香港人口高齡化與精准醫療需求雙重驅動,香港政府積極擴大篩查病疫計劃,擴大正電子掃描藥物市場的發展潛力,本分部因此對未來業務的需求增長抱有樂觀態度。

作為香港正電子掃描藥物的領先企業,HKCL將持續支持政府對香港市民的「健康老齡化計劃」,持續增強的技術與產能,培訓人員相關的安全和服務能力,進一步鞏固HKCL的市場領導地位,並為提升財務表現創造機會。

憑藉集團已做好充分準備,積極把握醫療科技與健康領域的多元新興機遇。

HKCL在今年初成功與GE HealthCare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香港生產用檢測於阿海默症的18F-Flutemetamol專利顯影劑,令公司穩居先進正電子掃描顯影劑研發生產的前沿。隨著新專利顯影劑的生產,HKCL將進一步擴大客戶群體及公司的盈利增長。

同時,隨著第二所實驗室的落成,HKCL產能將按步增加,並擴展其多元化產品組合,涵蓋更多不同疾病的藥物。HKCL計劃同步發展本土對特別同位素的需求,包括碳11及鎵68同位素相關的顯影劑,積極配合市場供需問題。這項計劃預計可以鞏固本司市場地位及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盈利點。

此外,HKCL將持續發展本地市場的同時,積極循著「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向,將深入探討以大灣區及東南亞地區為發展鄰近市場的優先目標。

HKCL將繼續以創新為核心,鞏固及擴展在核醫學影像市場的領導地位。

管理層有信心,憑藉穩健的財務狀況、專業的團隊及前瞻性的產品策略,公司能有效應對市場挑戰,實現可持續增長,為股東創造長遠價值。

其他業務

本集團將持續推動本集團其他業務的發展,積極尋求合適的投資與合作機會,抓緊新興機遇,以實現業務長遠增長,為股東帶來更大價值回報。

資料來源: 亞洲聯合基建控股 (00711)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