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5633.91 215.93
  • 國企指數 9121.66 64.44
  • 上證指數 3826.84 14.33
00071 美麗華酒店
即時報價: 9.970 -0.020 (-0.2%)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1,3822,5532,858
毛利1,2802,4022,692
EBITDA487897641
EBIT429830564
股東應佔溢利480977747
每股盈利0.691.411.08
每股股息0.500.530.53
每股資產淨值28.9029.6530.22

主要業務為收租業務、酒店及服務式公寓業務、餐飲及旅遊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地緣政治持續緊張以及關稅戰引發供應鏈重組,阻礙了自由貿易,影響商務旅客出行意願,均為酒店業帶來嚴峻挑戰。同時,香港市民北上消費成風,2025年上半年,透過「港車北上」政策的香港單牌車周末及節假日日均通行量超過8,600輛次,而2024年五個陸路口岸假日期間的每日平均通關量更達354,317人次,反映本地周末消費模式的結構性轉變,周末及節假日本地零售及餐飲業表現疲弱。面對這一複雜的經營環境,集團秉持「節流創新,穩步求進」的策略,審慎應對市場挑戰。在商場業務方面,積極擴展旗艦店舖,並引入國際潮流品牌,以煥新商場形象及為顧客注入全新的購物體驗。

在餐飲業務方面,重整餐廳組合及嚴控成本,同時積極探索新業務及新市場機遇。通過審慎的成本控制和創新業務思維,集團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穩步前行。

在業務發展方面,集團取得多項成就。旗下The Mira Hong Kong及問月酒店憑藉卓越的穆斯林友善設施與服務,均榮獲國際知名穆斯林旅遊指標「新月評等」(Crescent Rating) 5級認證,其中The Mira Hong Kong更獲頒「年度穆斯林友善酒店」殊榮(全港僅兩間酒店獲此榮譽)。此外,集團旗下高級中菜廳「唐述」成為全港首間獲得「清真友善」認證的高級中菜廳。這些成就為開拓穆斯林旅遊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吸引中東及東南亞高端旅客,降低對內地客源的依賴,為業務增長注入新動力。

就酒店及服務式公寓業務而言,去年中國民航國際客運航班同比增長達93.4%,到境外國際城市的選擇大增,令香港旅遊業面對更大挑戰。同時,期內訪港旅客中過夜旅客佔比與同期比較減少2.1%。面對本地酒店市場增長放緩,集團積極採取多項營銷策略以提升客房入住率。其中,旗下The Mira Hong Kong毗鄰九龍清真寺暨伊斯蘭中心,憑藉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及穆斯林友善配套與認證,成功拓展多元化客源,有效應對挑戰。期內,The MiraHong Kong與問月酒店分別保持90.3%及92.9%的高平均入住率,顯示了集團在高端酒店市場的強大競爭力,並再次驗證了我們對市場趨勢的準確把握與快速應變能力。

收租業務方面,集團持續優化資產管理策略,精心調整租戶組合,顯著提升寫字樓半零售租戶比例至近六成,並致力改善商場和寫字樓的環境設施,取得理想成果。期內,集團旗下寫字樓及商場的平均出租率穩定維持在90%以上,旗艦租戶擴充營業面積,充分彰顯了市場對集團商場管理能力的肯定。儘管上半年因租戶更替及過渡期裝修導致部分租金及管理費損失,集團通過精準的租務策略,預期於下半年逐步回補租金收入,確保下半年收入重現穩健增長。

在可持續發展領域,集團積極實施環保及社會責任措施,期內榮獲多個獎項,包括「第十一屆香港投資者關係大獎」「最佳ESG(企業管治()小型股)」獎項,充分展現了集團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資料來源: 美麗華酒店 (00071)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展望未來,儘管全球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集團對香港的長遠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隨著大灣區融合政策持續深化,「一簽多行」、「粵車南下」政策及逐步開放「個人遊」計劃城市等旅遊便利措施逐步推進,配合政府大力推動盛事經濟,並於去年底公布《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為旅遊業勾劃2025至2030年的發展方向,相信本港旅遊及相關行業將迎來新動力。集團將繼續以「創新科技賦能,推動業務發展」為策略核心,聚焦數碼化轉型、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客戶服務體驗優化及會員經濟生態圈建設,同時嚴控成本以提升資源效益,確保業務在動盪環境中穩健推進,引領行業創新發展。

資料來源: 美麗華酒店 (00071)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