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5930.03 454.25
  • 國企指數 9174.84 153.56
  • 上證指數 3939.78 32.25
06919 人瑞人才
即時報價: 4.460 -0.030 (-0.7%)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3,6384,4725,473
毛利185422499
EBITDA29735.8
EBIT-2614-54
股東應佔溢利-7.341-71
每股盈利-0.050.30-0.50
每股股息0.000.090.00
每股資產淨值8.929.038.13

主要從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提供靈活用工服務、專業招聘服務及其他人力資源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主營業務穩健發展,保持高速內生增長

回顧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各條業務線的收入均實現穩健增長。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本集團錄得收入約人民幣2,604.7百萬元,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約人民幣2,056.9百萬元增加約人民幣547.8百萬元,增幅約26.6%。其中,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通用服務外包產生的收入約人民幣1,689.0百萬元,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約人民幣1,376.0百萬元增加約人民幣313.0百萬元,增幅約22.7%;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數字技術與雲服務產生的收入約人民幣747.8百萬元,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約人民幣522.8百萬元增長約人民幣225.0百萬元,增幅約43.0%;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數字化運營及客服產生的收入約人民幣147.4百萬元,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人民幣132.3百萬元增長約人民幣15.1百萬元,增幅約11.4%。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於綜合靈活用工服務下多條業務線員工在崗人數的增長,綜合靈活用工員工人數從2024年6月30日的33,766人(已剔除上海思芮管理的4,531名信息技術人才)增加至於2025年6月30日的38,868人,增幅約15.1%。

數字技術與雲服務

數字技術與雲服務是本集團近幾年重點的業務發展方向,通過內部組織結構調整成立第二事業群重點開拓客戶對於信息技術人才的靈活用工需求。經過過去四年的發展,數字技術與雲服務已經成為了提升本集團利潤的第二增長曲線。於2025年6月30日數字技術與雲服務的綜合靈活用工員工在崗人數相較於2024年6月30日增長約2,513人。於2025年6月30日我們向客戶提供約8,212名信息技術人才,其中通信、互聯網及汽車領域分別約佔25.1%、23.7%及18.5%。數字技術與雲服務規劃之初,除了我們具有優勢的互聯網行業外,還圈定了汽車、通信、金融及智能製造作為重點開拓的行業,並根據目標客戶所屬的行業劃分至不同的客戶部。經過四年的經營,數字技術與雲服務在通信行業客戶的靈活用工在崗人數已經超過了本集團具有傳統優勢的互聯網行業客戶,我們正向著客戶群體多樣化的均衡發展,進一步降低某個行業週期變化對本集團整體靈活用工在崗人數及收入變動的影響。於2025年6月30日數字技術與雲服務靈活用工在崗超過百人的客戶約19家。2025年上半年,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客戶對人工智能技術人才的需求增長迅速,於2025年6月30

日本集團為包括大數據開發工程師、數據算法工程師、人工智能產品測試等與人工智能技術密切相關的崗位提供了795名綜合靈活用工員工。此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本集團數字技術與雲服務毛利約人民幣82.7百萬元,相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約人民幣71.6百萬元(已剔除上海思芮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約人民幣57.6百萬元),增長約人民幣11.1百萬元,增幅約15.5%。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數字技術與雲服務所貢獻的毛利佔本集團整體毛利的比例約43.1%,已超作為本集團業務第一增長曲的通用服務外包。

通用服務外包

通用服務外包業務持續健康發展是本集團收入和利潤增長的基礎,也是本集團有底氣開拓諸如數字技術與雲服務等新業務和開啟全球擴張戰略的堅實後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通用服務外包產生的收入約人民幣1,689.0百萬元,相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約人民幣1,376.0百萬元增長約人民幣313.0百萬元,增幅約22.7%。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通用服務外包毛利約人民幣80.5百萬元,相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約人民幣73.2百萬元,增長約人民幣7.3百萬元,增幅約10.1%。通用服務外包業務收入與毛利的增長,得益於在派出的人員職位方面,除了發展我們擁有傳統優勢的客服與信息審核職位綜合靈活用工業務之外,本集團近幾年還將發展重點聚焦於中後台運營、人力資源及行政管理等職位的綜合靈活用工業務,於2025年6月30日此類職位的靈活用工在崗人數達到約5,903人,相較於2024年6月30日約3,844人,增長約53.6%並為本集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貢獻了約人民幣28.4百萬元的毛利,相較於2024年同期增長約人民幣11.3百萬元。通過將我們的服務能力延伸至諸如中後台運營、人力資源及行政管理等更多服務價值更高、服務期限更長的職位從而獲得較高的毛利率,並抵消在影響宏觀經濟增長之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部分客戶收縮客服、信息審核崗位開支導致通用服務外包毛利率承壓。除了注重服務崗位多元化外,我們在服務的客戶方面亦開始多元化發展,在深耕科技與互聯網行業的同時,也已經將服務的客戶群體衍生到零售、金融與新能源汽車等多個行業。此外,在2025年上半年,我們還提出以「諮詢+技術+綜合靈活用工」的綜合服務模式來滿足國企和央企的靈活用工需求。於2025年6月30日,我們向客戶提供約26,566名通用服務外包業務的綜合靈活用工員工,其中科技與互聯網、金融與零售領域分別約佔67.1%、11.7%及11.3%。

為了獲得新客戶的靈活用工服務訂單,我們不斷嘗試提供適合不同職位要求的候選人,諸如(i)針對部分國企客戶,我們開始嘗試技術工人的專業招聘與靈活用工服務;(ii)在開展國際業務過程中,我們為中國出海企業在境外提供倉儲人員的靈活用工服務。對這些新崗位提供靈活用工服務的嘗試為我們與新客戶之間帶來更多的合作機遇。

數字化運營與客服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數字化運營及客服實現收入約人民幣百萬元147.4百萬元,相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約人民幣132.3百萬元增長約人民幣15.1百萬元,增幅約11.4%。於2025年6月30日,提供數字化運營及客服服務的綜合靈活用工員工人數約4,090人,相較於2024年6月30日的約3,853人,增加約237人。這得益於我們提前在諸如營口、盤錦、泰安、日照這類三、四線城市完成了數字化運營與客服中心的佈局。在影響宏觀經濟增長之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為了降低開支,更多客戶選擇將客服、審核等業務流程外包的需求轉移至成本更低的地區,這使得我們獲得了更多的新機會。由於數字化運營及客服在2025年上半年承接了多個客服新項目,這些項目尚處於綜合靈活用工員工的培訓期,服務人效與產生的收入尚未達到預期,仍處於前期成本投入的虧損階段。因此,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數字化運營及客服實現毛利率約10.9%,相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約11.9%,下降約1.0個百分點。

招聘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專業招聘業務實現收入約人民幣5.1百萬元,相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約人民幣13.8百萬元減少約人民幣8.7百萬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我們僅為客戶招聘了1,208名員工。雖然中國經濟在2025年上半年迎難而上,但是許多企業在人員擴充方面依然謹慎,我們的客戶更願意將部分崗位以靈活用工的方式向人力資源公司採購服務,降低成本,這樣的用工策略使得對綜合靈活用工員工的需求增加。因此,我們將招聘能力聚焦在提升綜合靈活用工的在崗人數,為本集團帶來更多的持續性收入。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我們為客戶招聘了總計17,976名員工,其中除了專業招聘業務招聘的1,208名員工,還招聘了16,471名綜合靈活用工員工和提供派遣等其他人力資源解決方案的297(包含為國際業務的全球人力資源合作伙伴招聘86人)名僱員。在招聘的綜合靈活用工員工之中,通用服務外包業務招聘了10,651人(包含國際業務通用服務外包靈活用工人員1,998人),數字技術與雲服務招聘了3,122人,數字化運營與客服招聘了2,698人。

國際業務

從2020年至2022年,我們通過構建全球人力資源合作夥伴的服務體系,為我們部分客戶的海外業務提供本地化人力資源服務。在此基礎上,2024年我們決定進一步提升本集團在海外多個國家的本地化服務能力,從而開啟了我們的全球擴張戰略。

於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已經獨自或與當地業務合作夥伴共同在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了子公司的設立。在香港、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阿聯酋設立了辦公室,並由派出的國家經理完成了本地化招聘與服務團隊的組建。此外,在烏茲別克斯坦設立了本集團在外海的第一個數字化運營與客服中心。於2025年6月30日,我們國際業務團隊的內部員工數量達到57人,其中位於上述海外各個國家和地區辦公室的本地化服務團隊的內部員工人數達到27人。我們的國際業務主要跟隨中國企業出海,為其在海外提供本地化人力資源服務,服務的產品主要包括:綜合靈活用工、專業招聘及工作簽證辦理。於2025年8月28日國際業務綜合靈活用工人數達約1,460人,另有約858名綜合靈活用工員工是我們與全球人力資源合作夥伴一同管理為客戶提供人力資源服務。

一體化人力資源生態系統的研究與開發(「研發」)

2025年上半年在原有一體化人力資源生態系統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確保本集團的人力資源生態系統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合計投入研發費用約為人民幣4.7百萬元。

(a)研發新系統與平台

我們於2025年上半年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一體化人力資源生態系統中部分功能進行了升級。完成了(i)對銷售合同、員工勞動合同審查輔助功能的開發,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本集團過往合同審閱中發現的風險條款的學習,自動識別風險條款,極大程度上提升了合同審閱的效率;(ii)通過採用OCR識別功能,快速提取合同、簡歷中的關鍵信息,提升招聘顧問對候選人簡歷的初篩效率。

(b)優化現有系統與平台

根據一年多貿易應收款項回款管理的經驗,本集團升級貿易應收款項管理系統,諸如:(i)新增多維度逾期貿易應收款項管理報表,將逾期貿易應收款項拆分至客戶的每條業務線進行回款跟蹤;(ii)優化訴訟模塊,便於法務部更快速的收集起訴材料;及(iii)增設對逾期客戶新增靈活用工人員的招聘管控,有效防止逾期風險擴大。

完成「瑞學堂」微信小程序的研發,支持內部員工在電腦端和手機端均可參加公司培訓。同時,升級「瑞人才」微信小程序,將人事相關審批流程全面嵌入「瑞人才」微信小程序,使得入職辦理、商保理賠、外出打卡等核心功能在手機端的操作更便捷。

進一步優化用於信息技術人才管理的「瑞智」系統,完成高價值客戶與靈活用工僱員兩大數據看板的研發。特別是靈活用工僱員看板不僅涵蓋僱員的基礎信息數據,還重點展示僱員的績效情況,能幫助靈活用工服務團隊提前識別低績效員工,儘早幫助員工提升工作能力。在「瑞碼」微信小程序上還開發了針對離職員工再就業的「高薪求職」模塊,為離職的靈活用工員工推薦新的就業崗位,提升員工與本集團之間的服務粘性。

資料來源: 人瑞人才 (06919)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佈局,加快國際業務發展

本集團的全球化策略是伴隨中國企業出海,為其提供本地化的人力資源服務。於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已經獨自或與當地業務合作夥伴共同在歐洲、美洲及亞洲的21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了子公司的設立。在此基礎上,2025年下半年將重點為客戶在香港、東南亞、中東、中亞這幾個地區的專業招聘、綜合靈活用工以及工作簽證的需求提供服務,以提升這幾個地區子公司的收入和綜合靈活用工人數,在年底前完成國際業務綜合靈活用工人數2,000人的目標(不包括與全球人力資源合作夥伴一同管理的綜合靈活用工員工)。此外,本集團也將在2025年下半年為2026年國際業務的發展提前佈局。根據計劃,(i)我們將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數字化運營及客服中心實現穩定運營的基礎上,啟動全球第二和第三個數字化運營及客服中心的選址工作;(ii) 2026年本集團計劃將重點拓展日本、歐洲和美洲的業務,並根據客戶的需求逐步向日本、歐洲和美洲的子公司派遣國家經理,設立辦公室,並組建本地化的招聘與服務團隊。在2025年下半年,本集團將基於2026年上述國家和地區的業務發展規劃,進行前期的市場調研和潛在客戶開拓以及競標的準備工作;(iii)基於2024年、2025年上半年我們在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逐步組建本地化的招聘與服務團隊後涌現出的商機和客戶需求,本集團預計未來國際業務將為本集團的收入和溢利帶來重大貢獻,實現國內與國際雙輪驅動本集團的業務持續高速發展。

構建「諮詢+技術+綜合靈活用工」一體化的用工解決方案

近幾年本集團在為客戶提供綜合靈活用工服務的過程中瞭解到,很多客戶並不滿足於僅僅通過向人力資源公司採購綜合靈活用工服務降本增效,而是希望結合企業用工靈活性與合規性向人力資源公司提出了是否能夠提供組織管理、人才戰略規劃、人才結構調整和績效考核等一系列解決方案的訴求。為了解決客戶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痛點,特別是針對國企與央企客戶和潛在的高價值客戶需要一整套人力資源管理解決方案的訴求,本集團計劃構建提供「諮詢+技術+綜合靈活用工」一體化的用

工解決方案。(i)以戰略諮詢作為起點,基於客戶業務的核心增長點,為客戶設計組織管理的方案來支持核心業務的發展;(ii)通過管理諮詢,結合客戶業務的特點幫助客戶升級基於系統化的管理框架與人才結構;(iii)通過技術輸出,特別是基於本集團一體化人力資源生態系統為基礎,結合已經向客戶提供的管理諮詢方案,為客戶定制化開發部分管理系統,幫助客戶數字化轉型、提升效能的同時通過系統平台來實現管理諮詢方案實施;(iv)結合管理諮詢、系統平台,為客戶提供靈活、合規的用工解決方案。基於管理諮詢的分析結果,對於特定崗位通過提供綜合靈活用工服務來幫助客戶降本增效。通過為客戶提供這種戰略夥伴式的服務,可以增強與客戶的合作粘性,將原本單一的綜合靈活用工服務延伸至陪伴式的長期人力資源規劃。

打造人才生態鏈,積累求職者用戶,構建海量人才庫

自從2022年投資萬碼優才招聘平台以來,本集團一直以來致力於依託萬碼優才招聘平台,通過打造人才生態鏈,從而積累求職者的用戶群體,最終實現構建一個在信息技術人才領域擁有海量人才庫的平台。基於這個目標,未來我們將繼續實施以內容為主的營銷策略,通過不斷在萬碼優才招聘平台的「靈析社區」模塊中提出信息技術人才感興趣的話題、技術資訊以及涵蓋信息技術人才職業週期各個階段的學習資料,來提升社區的活躍度,從而吸引更多求職者登陸萬碼優才。同時,服務模塊向候選人提供了人工智能面試、簡歷輔導、人才培養等提升候選人職業技能以及求職能力的服務。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模塊中,擬計劃設置超過2萬小時的各類技術課程和超過20項的技術能力認證課程,通過未來不斷豐富培訓課程,逐步涵蓋幫助信息技術人才提升各個職業發展階段的技能與知識。我們已經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求職者簡歷解析和就業推薦模塊中,未來通過不斷向客戶推薦候選人來提升人工智能技術在人崗匹配環節的精準程度。根據客戶每次面試過程中與候選人的溝通和面試結果的反饋,平台不斷優化人崗匹配、快速響應和推送候選人的能力,從而最終實現人工智能技術在招聘領域的運用,提升招聘效能,建立產品技術壁壘。

資料來源: 人瑞人才 (06919)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