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0597.09 192.87
  • 國企指數 7566.27 77.36
  • 上證指數 3229.69 20.91
00636 嘉里物流聯網
即時報價: 6.590 +0.030 (+0.5%)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81,77186,65050,706
毛利10,1058,3524,268
EBITDA10,3666,9222,927
EBIT8,3504,7131,210
股東應佔溢利7,9393,579791
每股盈利4.401.980.44
每股股息7.990.660.22
每股資產淨值11.6410.209.30

主要從事(i) 主要在亞洲提供綜合物流服務,包括倉儲、庫存及其他增值服務、陸運及配送、退貨管理及各種配套服務;及(ii) 在亞洲區內、亞歐大陸間及亞美大陸間提供國際貨運服務,即採用空運、海運及跨境陸運服務運輸貨物。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綜合物流

本集團的綜合物流業務於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出現短期緊縮,分部溢利下降3%,乃由於經濟復甦緩慢及本地需求持續疲弱,導致香港及中國內地等主要市場業務下滑。

香港業務分部溢利下跌11%,歸因於旅客和本地市民改變消費模式令本地消費下降,特別是餐飲業的降幅最為顯著,而政府在二零二三年就疫情相關發放若干補助的影響,亦是導致分部溢利較去年下跌的原因之一。

在中國內地,鑑於全球需求疲軟拖累製造業活動,加上經濟不穩令零售消費下跌,綜合物流業務錄得5%跌幅。

亞洲其他地區的綜合物流業務受到新加坡、越南、菲律賓及印度的增長,以及泰國KerrySiam Seaport的穩定業績所帶動,錄得9%升幅。嘉里物流聯網集團在東南亞的廣泛業務覆蓋亦有助本集團把握供應鏈從中國內地遷往東南亞的機遇。由於美元強勁,部分相關增長率被抵銷,增長率如按當地貨幣計算應會更高。

國際貨運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受美國、中國內地及香港等主要市場增長支持,本集團國際貨運業務錄得18%升幅。

憑藉其廣泛的客戶群、具競爭力的運費及強勁的運力,嘉里物流聯網集團在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於亞洲至美國貿易航線超越同業,並繼續在全球最繁忙的貿易航線維持無船承運商之領先地位。

雖然海運運費自二零二四年五月急升,但由於漲價頻繁及激進的艙位分配策略,國際貨運分部溢利未如市場預期般大幅上揚。另一方面,鑑於海運一般需時一至兩個月完成運送,故二零二四年五月及六月運費高企的正面影響將在本年度較後月份的損益表中得到更充分反映。

國際貨運分部的空運業務受惠於跨境電商造好,在傳統淡季仍錄得穩定貨量增長。本集團與順豐控股的整合及合作亦取得正面成效,當中包括進行交叉銷售,以及成立合資公司管理中國中部鄂州機場的國際貨運站。本集團的嘉里貨運自控網絡是連接亞洲多地與美國的跨太平洋空運服務,其於二零二四年第二季開展中國內地鄂州至美國的包機服務,以把握不斷上升的市場需求。

資料來源: 嘉里物流聯網 (00636)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儘管全球貨運市場動蕩不穩,經濟復甦存在變數,但嘉里物流聯網集團對其二零二四財政年度業績好轉持樂觀態度。國際貨運業務的業績於二零二四年下半年有望上漲,有關升幅預計將由海運方面的持續需求、穩定貨量增長及運費收益上升,加上空運就二零二四年第四季旺季預測的強勁業績所帶動。

本集團將充分發揮綜合物流與國際貨運分部的交叉銷售,致力捕捉推動所有業務板塊增長的機遇,並在現有客戶群中贏取新業務。

本集團自疫情前實施的成本控制措施成效顯著,使其經營開支佔收入比率低於同業,有關措施將有助本集團的溢利增長。期內,企業開支亦大幅下降12%。

展望未來,本集團將不斷求進,繼續審慎管理其成本及利潤率。與疫情前相比,儘管國際貨運的貢獻不斷增加,但本集團的分部溢利利潤率仍提高至6%,與國際同業相當。

嘉里物流聯網集團致力促進卓越營運,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及為股東帶來可持續業績。本集團將持續投資數碼化,並善用自動化和人工智能以推動整個網絡的創新、效率和增長。本集團亦將繼續探索實踐可持續物流解決方案的新途徑。

憑藉其無可比擬的亞洲網絡、最多元化的環球解決方案和廣泛的客戶群,嘉里物流聯網集團致力在動蕩的物流形勢中捷足先登,隨時隨地捕捉市場機遇。

資料來源: 嘉里物流聯網 (00636)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