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4449.59 68.17
  • 國企指數 8832.07 29.32
  • 上證指數 3503.29 0.48
00626 大眾金融控股
即時報價: 1.300 -0.040 (-3.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
毛利
EBITDA
EBIT
股東應佔溢利32914-999
每股盈利0.300.01-0.91
每股股息0.160.030.00
每股資產淨值7.877.907.01

主要業務範圍包括一系列銀行及金融服務、證券經紀服務、投資物業租賃、向的士及公共小型巴士的買家提供融資、買賣的士車輛與的士牌照以及出租的士。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大眾銀行(香港)

回顧年內,大眾銀行(香港)(一間持牌銀行及本公司的直接附屬公司)的客戶貸款總額(包括貿易票據)錄得升幅,由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港幣186.9億元增加港幣1.26億元或0.7%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港幣188.1億元。客戶存款(來自一間附屬公司的存款除外)由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港幣251.8億元增加港幣27.6億元或11.0%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港幣279.4億元。大眾銀行(香港)的已減值客戶貸款對總客戶貸款比率由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4.24%減少2.29%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1.95%。扣除集團內公司間的股息收入,大眾銀行(香港)於二零二四年錄得虧損港幣1.321億元,主要由於的士及公共小巴行業在逆境下牌照價值下跌,導致租購貸款組合的信用損失支出增加,以及為少數企業借款人撥出額外減值準備所致。

大眾銀行(香港)將繼續發展及擴充其零售及商業銀行業務,以及擴闊其核心客戶基礎,加快數碼化轉型的步伐,並發展其銀行及金融服務以及股票經紀業務。

大眾財務

大眾財務(一間接受存款公司及大眾銀行(香港)的直接附屬公司)的客戶貸款總額錄得增長,由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港幣50.8億元增加港幣1.061億元或2.1%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港幣51.9億元。客戶存款則由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港幣44.1億元減少港幣1.296億元或2.9%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港幣42.8億元。大眾財務的已減值客戶貸款對總客戶貸款比率由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1.63%增加0.28%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1.91%。扣除集團內公司間的股息收入,大眾財務於二零二四年的溢利減少港幣5,010萬元或84.8%至港幣900萬元,主要由於破產個案上升導致無抵押私人貸款的信用損失支出增加所致。

大眾財務將繼續集中發展其消費貸款業務及存款業務,並開始數碼化轉型。

資料來源: 大眾金融控股 (00626)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預期香港及中國內地經濟將於二零二五年繼續在疫情後緩慢復甦,但由於地緣政治因素的發展,前景仍然非常不明朗。在經濟前景明朗化前,預期企業投資╱業務擴展及個人置業的風險取向在短期內維持保守。因此,香港及中國內地的貸款增長勢頭將繼續受到限制。然而,二零二五年市場利率可望進一步輕微回落,本集團的融資成本壓力可得以舒緩。

儘管面臨上述挑戰,本集團將繼續堅守企業使命及目標,繼續追求長遠的業務及盈利增長。本集團將繼續採取審慎的資本管理及流動資金風險管理,以保留充足緩衝以面對未來的挑戰。本集團將繼續尋求有合理收益的貸款增長,並管理其資金成本以增加淨利息收入。

本集團將繼續採取穩健及靈活的營銷策略,以擴大客戶基礎及服務渠道,按合理成本推出具吸引力的營銷推廣,以及優化系統資源的運用以加強銀行業務的服務質素及效率。

本集團亦將致力透過發展股票經紀及保險業務等收費業務,使收入來源更多元化。本集團將繼續透過大眾銀行(香港)、大眾財務及運通泰財務廣大的分行網絡專注於拓展其零售及商業銀行業務以及消費貸款業務,支援其貸款業務發展、存款及以收費服務為基礎的業務增長,並以合理的成本實施適當的營銷策略。本集團將繼續優化及改良現有產品及服務,以拓展其零售及商業貸款業務以及消費貸款業務。展望未來,本集團亦將分配更多資源,以推動其金融服務的數碼化進程及透過電子渠道發展業務,從而達致長久生產力及成本效益;同時重組營運流程,以實踐集團公司之間更高營運效率及成本協同效益。本集團亦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其業務計劃,並拓展綠色金融業務。

二零二五年,本集團將對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及挑戰保持警愓,以嚴謹的成本控制及審慎的風險管理,致力拓展其銀行及金融業務。本集團一向不遺餘力建立健全及穩固的企業文化,以加強本集團的凝聚力,銳意與本集團每一名員工共享相同的理念與價值。

資料來源: 大眾金融控股 (00626)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