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3345.05 108.11
  • 國企指數 8468.29 41.38
  • 上證指數 3366.75 14.07
06100 同道獵聘
即時報價: 3.360 -0.100 (-2.9%)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2,6382,2822,081
毛利2,0471,6961,583
EBITDA97-2.0150
EBIT-47-12146
股東應佔溢利440.75133
每股盈利0.100.000.30
每股股息0.000.000.42
每股資產淨值6.576.116.33

主要從事提供人才獲取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受2023年回款下降以及2024年中高端招聘市場企業信心恢復有限的綜合影響,本年度公司企業端收入同比下降12.9%,降至人民幣1,761.3百萬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付費企業客戶數達6.8萬家,同比下降5.7%。面對依舊承壓的中高端招聘市場,公司積極採取措施開源節流,一方面持續推出創新AI產品優化用戶體驗和提升用戶粘性,另一方面堅定執行降本增效策略,通過技術賦能業務、優化組織結構等方式,全面提升公司整體運營效率,推動利潤水平企穩回升。2024年公司強調組織效率提升,著重對產研╱銷售團隊進行了人才盤點和

管理體系升級。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和技術賦能,產研效率和產品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銷售團隊打破區域限制,依照客戶分類進行統一管理,各團隊加強對目標客戶銷售線索的挖掘,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同時公司持續探索AI技術在客戶需求洞察、商機過濾等關鍵環節的提效作用。隨著市場逐步回暖,銷售人效有望進一步釋放。

憑借深耕人力資源行業十餘年所積累的專業性、深入人心的品牌和不斷迭代的產品性能,我們持續吸引了大量的企業、人才和獵頭入駐平台。截至2024年12月31日,獵聘驗證企業數約為143萬家,同比增長10.4%。在業務拓展過程中,公司緊抓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趨勢,聚焦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通過提供專業的中高端人才招聘服務,不斷加大用戶覆蓋,並通過多樣化的招聘產品,提高客戶轉化率。同時我們緊密洞察企業的招聘習慣及需求的變化,靈活地調整銷售策略。當前,企業在人才招聘方面的預算決策週期依然較長,但用工規模有所回暖。同時,多數企業對嵌入AI技術的相關產品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基於對「AI+招聘服務」的持續探索,我們多款AI招聘產品的全面推廣對於客戶的新簽及續約形成有力支持,通過幫助招聘方高效、低成本地尋訪和招聘人才,滿足多行業多職位的招聘場景,我們為客戶的招聘流程帶來實質性的優化,也進一步鞏固了與客戶的長期合作關係。

技術驅動的產品創新始終是獵聘的核心戰略,2024年公司聚焦AI技術與招聘場景的深度融合,系統性地推進智能化產品矩陣建設。基於多家開源大語言模型以及自研垂類大語言模型技術底座,我們相繼推出多項AI招聘端應用產品:(1)AI智能邀約:通過全平台人才庫智能檢索,實現人崗精準匹配,自動化執行個性化邀約與簡歷多維勝任力評估;(2)AI智能快讀:支持自然語言指令交互,動態解析招聘需求並智能總結匹配原因以及依據簡歷匹配度進行排序展示,快速鎖定高契合度候選人;及(3)意向人選:創新性融合「AI+顧問」雙引擎模式,招聘方設定崗位需求後先由資深顧問進行職位訪談,隨後由AI Agen(t智能體技術)自動完成職位深度解析、人才搜尋、人才匹配、候選人溝通及意向確認等多個流程,精準篩選具備溝通意願的優質人選。該產品顯著提升供需兩端交互效率,上線僅一個季度客戶覆蓋度已經超過三分之一。同時AI Agent的參與顯著推動了平台用戶活躍度與互動效果的同步攀升。未來,獵聘將持續深化AI在招聘全鏈路的滲透,構建更敏捷高效的人崗匹配效率。

公司AI智能面試系統Doris自2024年一季度上線以來,通過持續迭代升級已完成5.0版本開發,新版本在交互體驗與評估精度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通過提取不同模態的數據進行聯合處理,Doris能觀察面試者的反應和情緒、記憶關鍵信息、進行深度思考、並提供及時反饋;同時在語音生成速度和反應時間上顯著優化,進一步增強了面試流程的流暢性,提升面試的互動性和體驗感。在技術層面,Doris底層通過調用多個先進的大語言模型,結合我們自研垂直模型和行業知識圖譜進行輸出校準,使系統評估結果與專業面試官判斷的一致性穩定維持在95%以上,進一步提升了AI面試評估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公司也積極拓展了該產品的應用場景,根據企業用工畫像生成相應的崗位勝任力模型,目前已經能較好滿足校園、白領、藍領招聘等多種人群的評測需求。未來Doris所具備的崗位勝任力模型將不僅適用於面試場景,還可廣泛應用於企業內部的人才評估與人才盤點環節,這將有助於企業科學化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率,這也將進一步拓展獵聘對客戶多元化需求的服務能力。

公司另一創新業務獵頭在線協作網絡平台—多獵RCN,自上線以來業務規模保持增長趨勢。在獵頭市場整體承壓的背景下,多獵RCN通過數字化管理提效、交付合作模式創新、AI助理賦能等為獵企提供了穩定的業務空間,有效應對行業週期壓力,RCN網絡中的獵企人效提升明顯。2024年多獵RCN平台需求職位已近10萬,重點覆蓋互聯網、能源╱化工╱環保、機械╱製造等新質生產力行業。截至2024年底,多獵RCN網絡中參與過合作交付的獵企數量佔比達91%。

過去一年,公司著重探索創新業務與獵聘主平台獵企資源的整合,通過合作交

付模式深化與獵企的緊密程度,並借助AI助手提升獵頭顧問的尋訪和交付效率。

未來,公司將對所有獵企合作類業務實施更精準的分層治理策略,同時繼續創新合作模式,進一步提升獵企合作意願。隨著宏觀環境的逐步修復,獵頭合作類業務也有望展現更強勁的增長動能。

子業務方面,集團旗下的在線調研業務受廣告業務持續疲軟的影響,整體收入增長仍然承壓。但得益於集團積極推動該子業務由廣告模式向SaaS商業模式轉型,SaaS業務仍保持了小幅增長。同時該子業務核心品牌問卷星的運營數據表現依然強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累計發佈3億份問卷,累計回收217億份答卷,作為國內領先的在線調研業務品牌,未來我們將結合市場的需求,持續完善SaaS產品、加速業務拓展步伐。同時,在內部銷售管理方面,公司會優化激勵機制,進一步提升團隊效率,保持該子業務在細分市場的行業領先優勢持續加強。此外,集團旗下的靈活用工業務在2024年表現突出,業務規模持續增長,利潤水平有所提升,這主要得益於該子業務成本控制和運營提效。未來該子業務會繼續探索信息化和系統化產品創新,同時對內強化繼續執行降本增效策略,以保證利潤的健康性。

資料來源: 同道獵聘 (06100)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4年儘管中高端招聘市場需求受宏觀環境影響尚未完全復甦,公司收入端依然承壓,但通過產品創新與運營提效,業務結構持續優化,平台核心運營數據仍保持了健康的增長。同時通過深度踐行降本增效策略,公司盈利能力實現了實質性改善。展望未來,宏觀經濟政策導向為市場注入了確定性動能:中央層面通過社會保障優化與消費激勵政策的協同推進,正逐步形成消費升級向人才需求傳導的長效機制。同時隨著部分新興產業領域人才配置需求逐步回暖,公司將持續聚焦戰略新興行業人才服務生態構建,通過豐富的產品矩陣和專業的服務能力,拓展交叉銷售和向上銷售的空間,深化平台在中高端招聘市場的競爭優勢,積極把握行業週期性復甦機遇,為後續增長奠定基礎。

秉承「產品交付升級、業務策略升級、服務升級」的綜合策略,2025年3月獵聘B端企業版正式升級為AI版本,面向企業推出全新AI賬號產品,這標誌著獵聘逐漸從互聯網在線工具升級為AI Agent智能代理工具。未來,我們將持續關注生成式AI在招聘領域的潛力,結合十餘年的行業洞察與數據積累,對發佈職位、人才獲取、人才甄選、意向確認、面試、入職及人才發展等多個環節進行AI產品的探索和創新。從用戶需求出發,以端到端的環節覆蓋助力生成覆蓋技能組合、工作經歷、性格特徵等多維度的匹配框架,從而進一步改善平台招聘方和求職者的交互流程、匹配效率以及用戶體驗,持續提升平台生態的健康性,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創新業務方面,AI智能面試官Doris和多獵RCN合作網絡在過去一年中都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未來,我們會繼續以Doris為契機探索「AI+測評」的多元場景應用,為招聘方輸出更多維、更加立體的人才畫像,賦能企業人才梯隊建設。獵頭方面,我們將通過生態的持續構建以及AI數字助理賦能,持續提升RCN合作網絡內獵企經營效率,增強獵頭的人才尋訪與交付能力,助力RCN網絡中的獵頭企業跨越行業週期。結合企業端的產品升級,我們會持續推動企業招聘端、企業面試端、獵頭生態端三端產品AI化。

當前中高端招聘市場仍在築底恢復過程中,因此我們更加珍惜員工、客戶及投資者對獵聘的信任與支持。我們將持續砥礪奮進,不斷優化業務佈局與能力,以更穩健的姿態迎接市場機遇與挑戰,努力實現業務的長遠發展。

資料來源: 同道獵聘 (06100)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