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6.040 | +0.050 (+0.8%) |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3,963 | 3,342 | 3,627 |
毛利 | 661 | 664 | 846 |
EBITDA | 141 | 46 | 100 |
EBIT | 126 | 31 | 78 |
股東應佔溢利 | 347 | 594 | 709 |
每股盈利 | 0.23 | 0.40 | 0.48 |
每股股息 | 0.23 | 0.40 | 0.48 |
每股資產淨值 | 5.27 | 5.35 | 5.37 |
主要從事提供航運服務及一般貿易。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2025年上半年,美國關稅和貿易等多項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地緣衝突加劇,國際經貿合作受阻,金融市場經歷動盪,環球經濟的下行風險不斷加劇。
自2021年起,全球造船業進入新一輪景氣週期,新船成交量連續4年突破1億載重噸。
但2025年以來,全球造船市場遭遇了複雜外部環境帶來的多重挑戰,新船成交量出現大幅下滑。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訂單647艘,合4,678萬載重噸,按載重噸計同比下跌57.9%,成交量創2020年以來同期最低水準。從成交船型看,在多數主力船型市場低迷的背景下,集裝箱船成為新造船市場的中流砥柱。2025年上半年新船成交201艘,合2,174萬載重噸(192萬標準箱),按載重噸計同比上漲27.2%,佔全部訂單的46.5%。替代燃料船舶在全球造船市場中的比重持續上升,已成為推動航運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支撐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在手替代燃料船舶訂單共2,038艘,合16,096萬載重噸,按載重噸計佔全部在手船舶訂單的41.5%。
雖然新造船訂單下行,但在新造船交付仍處於景氣週期的背景下,推動本集團船舶貿易代理業務以及塗料生產和銷售業務的增長,中遠海運國際的經營效益穩步提升,在上半年再創佳績,核心業務航運服務業的所得稅前溢利實現同比增長26%。
1.核心業務—航運服務業
本集團核心業務航運服務業主要包括船舶貿易代理服務、保險顧問服務、船舶設備及備件供應、塗料生產和銷售及航運服務科技等。
期內,來自本集團航運服務業的收入為1,928,259,000港元(2024年:1,667,279,000港元),同比上升16%。航運服務業的所得稅前溢利為410,991,000港元(2024年:326,762,000港元),同比上升26%。主要是由船舶貿易代理及塗料生產和銷售的增長帶動。
1.1船舶貿易代理服務
本集團的船舶貿易代理業務主要從事為航運企業提供船舶建造、買賣和租賃的代理服務。
期內,本集團來自船舶貿易代理的分部收入為97,791,000港元(2024年:49,554,000港元),同比上升97%。分部所得稅前溢利為81,809,000港元(2024年:36,525,000港元),同比上升124%。主要是新造船交付量同比明顯增長,加上受惠於新客戶的開拓,新造船訂單錄得同比增加,帶動佣金收入上升。
期內,本集團的新造船交付量共22艘(2024年:10艘),累計1,192,700載重噸(2024年:
836,486載重噸)。代理新造船訂單共58艘(2024年:19艘),累計4,102,000載重噸(2024年:1,912,300載重噸)。另外,代理二手船買賣共10艘(2024年:20艘),累計483,185載重噸(2024年:872,199載重噸)。
1.2保險顧問服務
本集團的保險顧問服務業務主要經營水險及非水險的保險及再保險仲介業務,包括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風險評估與分析、擬定保險及再保險計劃、商討承保、審核保單、案件理算、理賠等專業保險諮詢服務,並收取服務佣金。
期內,本集團來自保險顧問的分部收入為119,639,000港元(2024年:111,633,000港元),同比上升7%。分部所得稅前溢利為83,841,000港元(2024年:75,808,000港元),同比上升11%,主要受惠於客戶基礎進一步擴展,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此外,船殼險、保賠險及戰爭險費率均出現較大幅上漲,帶動期內佣金收入上升。
1.3船舶設備及備件供應
本集團的船舶設備及備件供應業務主要是從事現有船舶及新造船舶的設備、備件和可供海上、離岸、岸站及陸地使用的無線通訊系統、衛星通訊及導航系統設備的銷售和安裝,船舶物料供應以及船舶航修業務。業務網絡覆蓋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城市,以及日本、新加坡、德國和美國等國家。
期內,本集團來自船舶設備及備件的分部收入為886,183,000港元(2024年:
909,982,000港元),同比下跌3%。分部所得稅前溢利同比下跌5%至54,103,000港元(2024年:56,853,000港元),主要是由於航運市場持續波動,疊加關稅貿易戰的負面影響,導致主要客戶對採購數量進行控制,採購價格更趨緊縮,令毛利率受壓。
1.4塗料生產和銷售
本集團的塗料業務主要包括集裝箱塗料、工業用重防腐塗料和船舶塗料的生產和銷售。中遠關西塗料化工(珠海)有限公司(「中遠關西(珠海)」)、中遠關西塗料(上海)有限公司(「中遠關西塗料(上海)」)及中遠關西塗料化工(上海)有限公司(「中遠關西(上海)」)均為本公司的非全資附屬公司。持有工廠的中遠關西(珠海)及中遠關西塗料(上海)主要從事塗料的生產和銷售,而中遠關西(上海)主要從事塗料銷售。本公司與跨國塗料供應商挪威佐敦集團各持有50%股權的合營企業中遠佐敦,主要從事船舶塗料的生產和銷售。本公司持有33%股權的常熟耐素主要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生物材料應用產品,包括表面活性劑、塗料原材料及添加劑,以及樹脂改性劑等。
期內,本集團來自塗料的分部收入為822,892,000港元(2024年:595,777,000港元),同比上升38%。分部所得稅前溢利為204,138,000港元(2024年:169,697,000港元),同比上升20%。
集裝箱塗料方面,受到港口擁堵、集裝箱船繞行增加等因素影響,集裝箱回流受阻,以及老舊集裝箱更替等因素,導致市場造箱量需求增加,推動集裝箱塗料銷量攀升。
期內,集裝箱塗料銷售量同比大增94%至28,723噸(2024年:14,790噸)。
工業用重防腐塗料含車間底漆銷售量為11,167噸(2024年:10,713噸),同比上升4%。
國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持續加大,為防腐塗料市場提供穩定的增長空間。
船舶塗料方面,中遠佐敦的船舶塗料銷售量為69,186,000升(約相等於93,401噸)(2024年:58,367,000升(約相等於78,795噸)),同比上升19%。其中,新造船塗料銷售量為48,719,000升(2024年:39,233,000升),同比上升24%;維修保養塗料銷售量為20,467,000升(2024年:19,134,000升),同比上升7%。期內,本集團應佔中遠佐敦溢利為171,319,000港元(2024年:141,466,000港元),同比上升21%,主要由於新造船交付景氣導致船舶塗料銷售量錄得增長,加上成本控制理想令毛利率上升。
期內,本集團應佔常熟耐素溢利為5,612,000港元(2024年:5,837,000港元),同比下跌4%。
1.5航運服務科技
本集團的航運服務科技業務旨在為航運產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綠色低碳數智化解決方案。本公司與中遠海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中遠海運綠色數智船舶服務有限公司(「綠智船服」),其中本公司持有51%的股權。綠智船服主要從事船舶數智化解決方案的開發與應用。
期內,本集團來自航運服務科技的分部收入為1,754,000港元(2024年:333,000港元)。
分部所得稅前虧損為12,900,000港元(2024年:所得稅前虧損12,121,000港元)。該虧損主要由於綠智船服仍處於初創投入和產品研發階段。
2.一般貿易
本集團的一般貿易業務主要從事瀝青的貿易、倉儲、加工、供應及其他綜合性貿易。
期內,本集團來自一般貿易的分部收入為5,859,000港元(2024年:85,608,000港元),同比下跌93%。瀝青銷售量同比下降92%至1,641噸(2024年:20,285噸),反映本集團逐步退出瀝青業務進展順利。分部所得稅前溢利為15,113,000港元(2024年:9,209,000港元),主要是由於貿易應收款減值撥備撥回所致。
期內,本集團應佔浙江四兄繩業的溢利為6,144,000港元(2024年:7,402,000港元),同比下跌17%。主要由於收入及毛利率減少所致。
根據本公司於2024年11月14日刊發有關訴訟之內幕消息公告,本公司一家非直接全資附屬公司新峰公司曾於2024年11月7日收到一家第三方商業銀行向新加坡共和國高等法庭普通審判庭對新峰公司提出索賠。根據評估,該訴訟對本集團的整體業務或日常營運並無重大不利影響,且該訴訟對本集團並無重大財務影響。
資料來源: 中遠海運國際 (00517)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在上半年因預期關稅上漲而出現的進口與出口前置效應預期將在2025年下半年逐漸消退,這可能會對以出口導向型國家的經濟活動造成負面影響。另外,貿易政策和財政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上升,環球經濟所面對的風險仍在醞釀積累。不過,照目前來看,由於美國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低於其4月宣佈的水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2025年7月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把全球經濟在2025年全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向上調升至3.0%,較4月時的預測值高出了0.2個百分點。同時,也基於相同的原因,IMF也上調了2025年全球貿易量的增長預測值,從4月的1.7%大幅上調了0.9個百分點至2.6%。
造船市場方面,當前全球船廠產能利用率已處於高位,在可用船塢資源緊張、交付週期延長和新船價格高企的背景下,部分船東選擇推遲船隊更新計劃,市場觀望情緒逐步顯現。疊加前述關稅政策、美國301調查、減排政策等因素影響,預計2025年全球新船訂單量將出現階段性回落。
但從產業發展邏輯看,全球造船業景氣週期的核心驅動因素未發生根本性轉變。從長期視角看,地緣衝突、大國博弈和貿易摩擦正加速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碳中和目標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海運貿易結構及航線佈局將隨之調整,為行業創造新的需求空間。
日益嚴格的綠色環保法規與大規模運力更新需求形成雙重合力,持續為造船市場注入發展動能。隨著環保技術路徑逐步清晰、替代燃料供應鏈體系逐漸完善以及綠色智慧船舶技術走向成熟應用,造船業轉型升級進程將持續深化,行業長期向好的發展基本面依然穩固,市場調整期恰為產業結構優化與技術創新突破提供了戰略機遇視窗。
在此背景下,中遠海運國際緊扣航運綠色低碳數字智能轉型主線,聚焦「數智船舶服務平台」和「船用新能源平台」兩大發展賽道,全力打造科技型航運服務公司,積極推動船舶服務數智化與船用綠色新能源的創新突破,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為股東持續創造價值。
資料來源: 中遠海運國際 (00517) 中期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