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3544.31 283.47
  • 國企指數 8557.64 103.30
  • 上證指數 3378.91 8.67
00046 科聯系統
即時報價: 1.480 +0.010 (+0.7%)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269258261
毛利145136143
EBITDA574446
EBIT372224
股東應佔溢利473329
每股盈利0.190.140.12
每股股息0.190.110.11
每股資產淨值2.092.042.05

主要從事為企業提供企業應用軟件及電子商務服務,包括提供帶有實施及持續支援服務的企業應用軟件(其中包括軟件即服務(「軟件即服務」)產品供應);政府電子貿易服務(「GETS」)、雲端服務及其他相關增值服務;提供資訊科技(「資訊科技」)解決方案實施及應用軟件發展(其中包括軟件即服務產品供應);提供資訊科技及相關營運╱基礎設施外判服務;及提供資訊科技系統及網絡基礎設施,輔以相關設計、實施及持續支援服務;及;及物業及庫務投資。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應用軟件

於報告年度,本集團應用軟件[2]業務內各產品線的表現不一。一方面由於市況欠佳,迫使企業客戶放慢員工招聘甚至縮減人手,以致本集團人力資源管理軟件(「人力資源管理軟件」)的特許權收入下跌。此外,從軟件特許授權轉向至軟件即服務(「軟件即服務」)亦為特許權收入帶來短暫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公眾對環境、社會及管治(「環境、社會及管治」)事宜,尤其對企業管治方面日益關注,因而對本集團企業採購管理軟件(「企業採購管理軟件」)的需求增加。雖然市場氣氛欠佳,但應用軟件業務整體上仍可維持軟件即服務及維護服務的經常性收入有所增加,以及來自現有客戶群的變更訂單維持穩定。

誠如中期業績內提及,本集團於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區」)的人力資源管理軟件業務因去年結轉的訂單減少,以致對本集團的收入及溢利貢獻有所減少。中國內地的人力資源管理軟件業務表現亦因市況低迷及競爭劇烈而受拖累,收入較去年下跌。儘管面臨挑戰,本集團繼續投資產品研發,致力提升具有雲端原生平台及全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應用程式的軟件組合。Pi-HCM為基於雲端原生平台的人力資本管理(「人力資本管理」)的軟件已於本年度較早時推出,並獲得市場的正面回饋。在此背景下,我們已完成數宗重大交易,其中包括與內地其中一間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簽訂合同。管理層認為,新推出產品可讓本集團把握未來數年來自現有及新客戶的更多商機。

在收入增加及項目交付效益改善帶動下,本集團企業軟件業務的溢利取得增長。以軟件即服務為基礎的旗艦企業採購管理軟件產品Prosmart得到不少機構及企業青睞,用以提升彼等的企業管治。於報告期間,該業務獲取多名新客戶,包括香港特區其中一個政府機構、促進貿易的主要法定機構,以及教育及商業界別等多個新客戶。這亦促進了集團長期的經常性軟件即服務收入以及後續提升服務的持續收入。因此,企業採購管理軟件業務於報告年度錄得收入增長,並為本集團帶來重大溢利貢獻。

如中期業績所述,穩定的經常性維護收入,以及對數碼轉型、安全資訊儲存及合規措施的需求持續,令企業信息管理軟件(「企業信息管理軟件」)業務對本集團的溢利貢獻有所提升。相對而言,企業零售管理軟件(「企業零售管理軟件」)業務的收入與去年持平。儘管如此,透過優化管理以精簡營運,企業零售管理軟件業務對集團的溢利貢獻有所改善。

於報告期內,透過CISC Limited在人工智能及自然語言處理(「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本集團贏得一個香港特區政府執法部門的重要網絡監控項目。此外,人們對創造性人工智能的興趣日漸濃厚,亦為本集團的相關技術帶來更多查詢和機會。

解決方案及集成服務

本集團的解決方案及集成服務[3]業務收入於報告期內錄得雙位數字增幅,總收入達1.161億港元(二零二三年:1.028億港元)。此外,由於營運效率提高,溢利貢獻的相對增長超越了與去年相比的收入增長。

水務署客戶服務及收費系統(「客戶服務及收費系統」)項目今年繼續產生可觀的經常性收入。受惠於客戶服務及收費系統的新提升及其他政府機構的新業務,本集團解決方案服務業務的管理服務[3]收入於回顧期內錄得強勁增長。

此外,透過持續參與香港特區政府的優質資訊科技專業服務常備承辦協議(「協議」),以及與金融、物業管理、運輸及公用事業等行業的主要企業客戶簽訂的多項協議,取得可持續的專業服務及維護訂單。值得注意的是,資訊安全服務團隊透過參與公共及私營部門的相關項目,在安全風險評估和私隱權影響審查方面建立了穩固基礎和技術專長。由於機構內對網絡安全和資料私隱保障的關注日益增長,管理層預計該領域將會有顯著增長。

此外,對獨立測試項目的需求亦不斷增加,尤其是對於關鍵任務及面向公眾的系統。憑藉本集團解決方案服務團隊的技術專長及項目經驗,該業務成功為香港特區政府數個部門完成多個大型獨立測試項目。

中國內地的集成服務[3]業務表現亦較去年有所改善。

電子服務及相關業務

受益於進出口活動增加,本集團的GETS[2]業務於報告期內收入及溢利貢獻均錄得高個位數增長。該業務擴大市場份額,並將推出全新增值服務,旨在提升用戶體驗及增加客戶忠誠度。

投資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年初以人民幣260萬元(約280萬港元)向獨立第三方出售位於中國的辦公室物業,因而削弱了投資分部的資產狀況。此外,不利的市況亦對本集團其餘投資物業及財務資產的估值造成負面影響,導致估值下調530萬港元(二零二三年:310萬港元)。該等亦令投資分部於報告年度錄得虧損350萬港元,而去年則錄得虧損100萬港元。

資料來源: 科聯系統 (00046)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預計二零二五年香港特區及中國內地的經濟將繼續增長,但不同行業的增長速度可能會有很大差異。香港特區財政赤字對政府資訊科技開支的影響亦存在不確定性。加上地緣政治動態不斷演變,可能影響貿易與投資,故整體前景仍不明朗。

在其複雜的經營環境下,管理層預計業務動力將由具成本效益的營運和集中的市場推廣計劃所帶動。本集團對其不斷強化,並輔以雲端原生架構為特色的改良產品組合的軟件即服務產品持樂觀態度,預期將促進經常性收入的增長。

憑藉本集團位於大灣區的技術資源中心,本集團解決方案服務業務旨在加強參與香港特區政府的創新、科技發展及智慧城市計劃。該分部將進一步加強業務發展,整合基礎設施管理、雲端和安全服務方面的資源,銳意透過我們在數位轉換、自動化、網絡安全、網絡監控和人工智能等領域吸引更多關鍵企業參與。

為配合或擴展其營運及市場覆蓋範圍,本集團正積極探討合資以及併購機會。該等措舉應可帶來更佳的經濟效益或新的增長前景。然而,本集團仍會堅持審慎評估該等機會,在增長願望與財務回報之間保持平衡。

資料來源: 科聯系統 (00046)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