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3573.38 315.07
  • 國企指數 8559.71 115.84
  • 上證指數 3363.45 23.51
00433 北方礦業
即時報價: 0.034 0.000 (0.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1,2961,5341,110
毛利18792128
EBITDA-51-1,563-350
EBIT-118-1,643-464
股東應佔溢利-163-1,633-68
每股盈利-0.14-0.43-0.01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1.140.000.00

集團之主要業務為(i) 投資控股;(ii) 採礦業務 — 開採及勘探礦產資源;及(iii)化學品買賣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本集團產生溢利的主要業務為:(i)採礦業務—開採及勘探礦產資源;(ii)化學品買賣業務—製造及銷售化學品;及(iii)鋁金屬買賣業務—銷售鋁板。各業務分類之分析載列如下:

採礦業務—開採及勘探礦產資源

鉬礦場

本集團的採礦業務主要包括於中國開採、勘探及生產鉬精粉。我們的鉬精粉產自本集團的非全資附屬公司陝西省洛南縣九龍礦業有限公司(「九龍礦業」)經營之鉬礦場。我們的鉬礦場生產的鉬精粉的品位為約45%至50%。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於二零二三年二月十日向本公司授予及發出採礦牌照,成功重續後採礦牌照之有效期將直至二零三四年二月二十二日。採礦牌照為本集團進行鉬礦場之採礦活動所需之重大牌照。

安全生產許可證已成功續期,中國陝西省應急管理廳已於二零二四年十月十八日向本集團發出有效期至二零二七年十月十七日的已續期安全生產許可證。

安全生產許可證是本集團進行鉬礦開採活動所需的主要許可證。由於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本集團的採礦業務可全面恢復營運。

於回顧年度,鉬精粉銷量約為714噸(二零二三年:無),而鉬精粉的品位約為45%至50%。鉬精粉的平均售價約為每噸135,710港元。於回顧年度內,採礦業務為本集團貢獻收益約116,378,000港元,其中約105,052,000港元來自銷售鉬精粉,約11,326,000港元來自銷售硫酸及鐵精礦。毛利約為54,745,000港元,毛利率為47.04%。年內,本集團確認已計入銷售成本的採礦權攤銷約13,086,000港元。

採礦業務的主要資產

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採礦業務之主要資產為與本集團鉬礦相關的採礦權、使用權資產及物業、廠房及設備,賬面值分別為約414,527,678港元、2,492,000港元及526,860,000港元。於報告期末,本集團進行減值評估以評估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是否低於賬面值。

就減值測試而言,董事僱用獨立專業估值公司按年度基準評估本集團採礦業務之使用價值。評估使用價值之基準為基於貼現現金流量(「貼現現金流量」)法。

董事認為,採納貼現現金流量法最能反映本集團採礦業務之使用價值。於回顧年度,所使用估值法並無變動,而董事一致同意,考慮到礦業及有關外部環境將不會出現重大變動,故就該採礦業務採納貫徹一致之估值方法與會計政策。

根據採礦業務使用價值的減值評估結果,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物業、廠房及設備、使用權資產及採礦權的減值虧損分別約為147,503,000港元、1,020,000港元及215,715,000港元(二零二三年:減值虧損分別約為30,818,000港元、零港元及51,564,000港元)。

化學品買賣業務

本集團的化學品買賣業務主要包括於中國製造及銷售化學品。我們的化學產品由本公司的非全資附屬公司安徽同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團化學品買賣業務產生的收益為約993,83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約1,533,714,000港元)。

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化學品買賣業務的主要資產包括物業、廠房及設備以及使用權資產,賬面值分別合共約59,832,000港元及16,632,000港元。於報告期末,本集團進行減值評估以評估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是否低於賬面值。

就減值測試而言,董事僱用獨立專業估值公司按年度基準評估本集團化工業務之使用價值。評估使用價值之基準為基於貼現現金流量法。董事認為,採納貼現現金流量法最能反映本集團化工業務之使用價值。於回顧年度,所使用估值法並無變動,而董事一致同意,考慮到礦業及有關外部環境將不會出現重大變動,故就該化工業務採納貫徹一致之估值方法與會計政策。

根據使用價值的減值評估結果,並無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確認減值虧損(二零二三年:物業、廠房及設備以及使用權資產減值虧損分別約790,000港元及149,000港元)。

鋁金屬買賣業務

本集團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開展新業務,中國鋁金屬買賣行業整體經濟形勢競爭激烈,作為市場上的新競爭者,本集團面對客戶及供應商的來源及業務市場佔有率的壓力。

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的鋁金屬買賣業務收益約為18,000港元。

本集團將在有限的資源及壓力下繼續拓展鋁金屬買賣業務,以爭取市場地位。

已終止經營業務

於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十日,本集團向獨立債權人借入貸款人民幣200,000,000元,年利率為10%,並須於兩年內償還。該貸款以(i)本集團全資附屬公司陝西洛源商貿有限公司(「陝西洛源」)(其於洛南縣大秦鉀礦有限公司(「大秦鉀礦」)擁有60%股權)(「視作出售集團」)的全部股份;及(ii)本集團一間附屬公司提供之公司擔保作為擔保。視作出售集團的主要資產為位於中國陝西的一個鉀長石礦的採礦權,該採礦權已於過往年度屆滿。本集團已於採礦權屆滿時作出全數撥備。

由於本集團的流動資金狀況,本集團未能償還貸款。債權人遂向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法院」)申請進行拍賣程序,以出售視作出售集團的全部股本權益,從而收回本集團擁有的債務(「拍賣」)。

法院批准拍賣要求,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內,一名獨立第三方完成拍賣程序,並取得視作出售集團的全部股本權益,而法院亦予以確認。

本公司董事取得法律意見,並認為於法院批准的拍賣完成後,本集團不擁有視作出售集團的控制權,而本集團非全資附屬公司提供的公司擔保亦已解除。

資料來源: 北方礦業 (00433)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踏入二零二五年,本集團致力在不明朗因素下加強韌力。

二零二五年的經濟前景仍未明朗。全球經濟將繼續面臨多種宏觀經濟阻力,包括地緣政治不明朗、通貨膨脹及金融環境緊縮。多個行業仍然受到近年來出現的供應鏈問題困擾。預期將出現持續的通貨膨脹及經濟增長放緩。為應對有關情況,本集團的目標是通過戰略管理、發展及擴充兩個核心業務,以及在供應鏈中建立保護措施以應對短缺及營商成本上升,從而提高我們的韌力。

在採礦業務方面,本集團已成功重續鉬礦採礦許可證,並將進一步投資及升級生產中的採礦作業機器系統,以提高生產效率、安全及環保水平。在化工業務方面,我們通過研發及添置生產設備,不斷提高產品質素,以加強產品競爭力。

本集團將繼續坦誠謙虛地接受市場意見,並致力與利益相關者保持有效溝通。

為衡量資本市場對本集團的意見,我們將繼續提高投資者關係管理質素,並考慮投資者所關注問題及所提出建議,以進一步加強本集團的營運管理及企業管治。投資者關係部門將維持專業工作態度,讓資本市場對本集團業務有全面了解。此舉將有助釋放潛在的投資價值,並促進本集團長遠健康發展。

鉬市場

中國鋼鐵業營商環境乃是影響國內鉬市場走勢的關鍵。在中國環保及供給側改革政策的指導下,鋼廠不得不大力轉型,向優特鋼發展,而秋冬季常態化限產將進一步推動鋼鐵業的產業結構升級調整,不鋼和高鋼材產量仍有較大的提升的空間,上述的因素將進一步拉動鉬的需求,預計國內鉬需求量將會繼續增加。預計二零二五年,鉬市場將會持續向好。

本集團將致力於緊跟市況變動,積極發掘投資機遇,擴大其礦產資源,藉以拓闊本集團收益基礎、提升其未來財務表現及盈利能力,並於合適時精確調整其業務策略。此外,本集團正尋求進一步提升業務的運營效率。我們對未來前景充滿信心,並致力於促進本公司持續增長。

化學品買賣市埸

中國化學品市埸推行嚴格安全環保監管規定,無疑對化工製造業帶來短期經營壓力。然而,在良好監管的營商環境下,具環保競爭優勢的企業最終將贏得增長商機。本集團將繼續投資安全環保,嚴格控制成本,提高生產效益,並制定有效的市場策略以應付激烈的市場競爭挑戰。本集團將致力於緊跟市況挑戰,積極發掘投資機遇,擴大其礦產資源,藉以拓闊本集團收益基礎、提升其未來財務表現及盈利能力,並於本公司董事認為合適時精確調整其業務策略。此外,本集團正尋求進一步提升業務的運營效率。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並致力於促進本公司持續增長。

資料來源: 北方礦業 (00433)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