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1.020 | 0.000 (0.0%) |
基本數據
(百萬)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366,396 | 406,032 | 436,713 |
毛利 | 43,801 | 49,889 | 52,529 |
EBITDA | 22,119 | 24,746 | 25,954 |
EBIT | 15,499 | 17,355 | 17,544 |
股東應佔溢利 | 7,824 | 7,986 | 8,396 |
每股盈利 | 0.20 | 0.20 | 0.20 |
每股股息 | 0.03 | 0.03 | 0.04 |
每股資產淨值 | 2.48 | 2.67 | 2.73 |
該公司是中國乃至全球電力行業最大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主要從事勘測設計及諮詢、工程建設、裝備製造、民用爆破及水泥生產、投資及其他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4年,公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國務院國資委工作要求,緊緊圍繞踐行公司《若干意見》、「1466」和「四新」能建戰略,全面提升價值創造,加快推動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數字智能、共享融合「四大轉型」,全力聚焦「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控風險」,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公司總體呈現出核心功能持續增強、經營質效全面提升、新質生力加速發展、活力動力更加強勁、凝聚力顯著增強、「四新」能建品牌形象大幅躍升的良好態勢。2024年,公司完成新簽合同額人民幣14,088.76億元,同比增長9.75%;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4,367.13億元,同比增長7.56%;實現利潤總額人民幣151.28億元,同比增長7.97%;實現歸母淨利潤人民幣83.96億元,同比增長5.13%。
(一)抓經營提質效,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取得新進展。
一是高端營銷成果豐碩。堅持高端一體化營銷,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親自出席新型儲能業創新聯盟年度大會、「三新」聯盟大會、新能源國際投資聯盟大會等高端對接活動126場,深層次參與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中非論壇、「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等大型活動30餘場,與青海省、海南省、拉薩市等地方政府及中信集團、華等行業頭部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1份,高訪牽引帶動作用成效顯著。全年實現新簽合同額突破人民幣1.41萬億元,近四年新簽合同額年均增長率達25%,在國內形成1個千億級核心市場,5個500億級核心市場,其中現匯業務合同額佔比超過70%,市場經營量質齊升。
二是國際化經營成效突出。堅持國際優先協同發展戰略,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2024年公司境外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14.5%,增速領先中國「走出去」企業平均水平。升級升維海外市場佈局方案,沙特、菲律賓新簽合同額均超人民幣200億元,澳大利亞、印尼等10個國別新簽合同額均超人民幣100億元。海外投資額、投資營收、投資利潤同比大幅增長,裝機規模突破3GW,投資建設的巴基斯坦SK水電站、烏茲別克斯坦1GW光伏等項目順利投運,在烏茲別克斯坦建立我國首個海外能源規劃研究機構,國際化經營質量大幅躍升。
三是經營質效持續改善。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業,2024年公司戰略性新興業收入佔比達38.8%,以公司核心資的中國能建集團在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業考核中位列建築央企首位,公司在全球品牌價值500強排名躍升至192位。扎實開展經營現金流提升、成本領先、重大債務風險管控、虧損系統治理、財務數智攻堅「五大專項行動」,經營創現能力不斷增強,營業收現率同比提高8.04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率同比增加人民幣4.35萬元/人。
(二)抓改革謀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取得新進展。
一是強化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大力實施「科技強企、創新發展」戰略,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業鏈鏈長,瞄準一批重大原創性、引領性、顛覆性技術,加大科研投入和科技攻關力度,搶佔發展制高點。組織600MW級壓縮空氣儲能、人工智能等22項選題完成「揭榜掛帥」科技立項,持續加強公司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佈局。形成多維度多場景「30‧60」碳達峰碳中和系統解決方案和以新能源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解決方案,率先發佈世界首台(套)660MW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突破新疆大石峽破世界最高精品面板堆石壩高效建造技術,研製亞洲最大、國際領先的年600噸級碳直接空氣捕集(DAC)裝置以及國內領先的蓄能空調、二氧化碳相變膨脹爆破等系列裝備品。公司牽頭的「300兆瓦壓縮空氣蓄能系統壓縮機和膨脹機」入選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基於硬巖人工硐室的300MW級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沙戈荒基地大型光伏中壓直流發電系統」等4項裝備入選國家第四批能源領域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高空風能發電、汽輪發電機基座彈簧隔振器等實現「卡脖子」技術重大突破。2024年,公司獲得專利授權1,841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73項,同比增長57%;獲得省部級/行業級科技獎勵269項。
二是發展新質生力跑出新速度。圍繞「30‧60」系統解決方案,系統開展綜合儲能、一體化氫能、新材料和生態環保等業頂層設計。大力推動大容量儲能示範項目建設,世界首套300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示範項目湖北應城示範工程於2025年1月實現全容量全商業並網發電,創造了單機功率、儲能規模、轉換效率等多項世界紀錄,並入選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項目和新型儲能試點示範項目;積極探索大容量重力儲能和人工硐室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路徑,河北張家口300兆瓦時重力儲能項目和甘肅酒泉300兆瓦人工硐室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範項目已納入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範項目;福建門5GWh電芯生線開工建設,生自研的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長循環壽命314Ah、420Ah儲能專用電芯品。著力構建氫能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大「綠電+綠氫+綠氨+綠醇」項目的投資開發,全力貫通氫能「制儲運用」全鏈條,公司投建的吉林松原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入選國家發改委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項目,目前正處於全力建設之中,項目建成後年氫3.24萬噸,全部用於合成氨及合成甲醇,合成氨裝置年16.6萬噸,二氧化碳合成甲醇裝置年1.66萬噸。大力培育能源新材料和基建新材料業務,遼寧朝陽膨潤土、河南南陽鈣鈦礦、山西大同煤矸石等綠色新材料業集群加快建設,全力打造「工業固廢—建築新材料—新型部品部件—綠色建築品」示範樣板。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邁出新步伐。高質量推進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超前完成80%以上的目標任務。重塑項目管理體系等多個改革典型案例在權威媒體刊發,得到各界高度認同。深入開展「雙百」「科改」改革專項工程,所屬企業安徽電建二公司蟬聯「雙百」考核標桿企業,所屬企業易普力公司入選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全面推進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專業領軍企業示範行動。市場化激勵約束系統提質,科技創新人才全面激勵和保障機制落實落地,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勞動用工適應性改革全面推進。
(三)抓轉型促升級,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取得新進展。
一是綠色轉型持續深化。持續鞏固能源電力領域自身優勢,大力搶抓風光儲氫等新能源市場機遇。2024年,公司新能源及綜合智慧能源業務實現新簽合同額人民幣5,597.39億元,佔公司新簽合同總額39.73%,近3年複合增長率達42.27%;新獲取風光新能源開發指標2,020.9萬千瓦,累計獲取開發指標7,043.5萬千瓦。截至2024年末,新能源控股併網項目裝機容量1,519.55萬千瓦,同比增長59.7%。成功簽約廣東汕尾紅海灣四海上風電示範項目、遼寧省撫順市分佈式光伏項目、沙特哈登光伏電站、菲律賓聖金庭400MW風電項目等一批新能源重大項目。加快推進遼寧太子河、山西垣曲抽水蓄能、摩洛哥艾勒瓦達2×450MW、烏茲塔什幹光儲等重點項目建設,新能源及綜合智慧能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397.62億元,同比增長13.92%,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32.00%。
二是數智賦能系統深入。聚焦「AI+能源電力」「AI+業融合」系統發力,積極發揮公司「數能融合」和「算電協同」優勢,深度參與全國「東數西算」八大節點區域算力樞紐中心建設。在甘肅慶陽、寧夏中衛、安徽蕪湖、廣東韶關、山西大同、北京經開區等多個樞紐節點投資或佈局了數據中心項目,其中甘肅慶陽「東數西算」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零碳大數據中心園區示範項目總投資約41億元(含算力投資、不含配套新能源投資),總IT功率6萬kW,截至2024年底一期項目已建成1700面8至12kW高密機櫃並出租。大力推動建立國家級交能融合大數據平臺,建成公司業財一體化等「四大數字化平臺」。扎實開展數據治理和數據價值挖掘,發佈《公司人工智能三年行動方案》,完成155個人工智能場景技術開發應用佈局,推動所屬企業加快拓展數字業化新戰場,全面培育數字化新質生力,全力構建全方位的數字化新型生力體系。
三是融合發展加速領跑。深入推進能源網、交通網、數字網、水網、生態網、業網、健康網、文化網「八網」融合,持續深化技術、模式和品創新,形成能建獨特的融合優勢和差異化競爭力。公司投建的全國首個高速公路全路域光儲充一體化交能融合示範項目山東棗菏高速公路工程實現並網發電,並成功入選國家能源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與寧德時代合作大力推動氫燃料電池車與電動重卡規模化應用;積極打造「電化運河」「沈大氫能高速走廊」等一批「交能融合」項目。成功簽訂滬渝高速公路武漢至宜昌段改擴建工程、肇慶至高明高速公路端州連接線工程、無錫地鐵6號線項目、深圳軌道交通32號線項目等一批城市「八網」融合示範項目,持續探索與打造形成具有能建特色的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標桿。
(四)抓管理提效能,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取得新進展。
一是基礎管理更加鞏固。深入開展基礎「334」工程深化提升行動,中央企業管理提升專項考核排名躍升30名。加強對經營計劃執行的定期分析和穿透管理,系統優化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和評價機制,對所屬企業分類實施「一業一策」「一企一策」差異化考核,考核精準性、實效性不斷提升。強化項目及供應鏈管理,扎實開展項目管理價值創造提升專項行動,建成生運營調度指揮中心,提級監管國家級戰略工程、戰略性新興業項目等國內外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履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市值管理系統推進。積極響應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展的滬市公司「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的倡議,制定並發佈《公司2024-2025年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從6大類20項具體舉措,進一步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制定並實施2024年度中期分紅方案,增強分紅可預期性和投資者獲得感。推進控股股東開展2次增持計劃,不斷提振市場信心。持續強化信息披露管理和投資者交流,主動回應市場關切,公司連續3年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A級評價。
三是財務管理創效明顯。集團級財務數智平臺全面建成,司庫監控系統上線運行。科學構建十大類監測模型,穿透做好動態監測,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同比增長16.25%。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拓展融資空間,發行科技創新、綠色等創新品種債券超人民幣200億元,新增市場化債轉股、併表類REITs等權益融資規模人民幣91.8億元,綜合融資利率壓降39個基點。建立存量運營資信息庫,創新推動資盤活,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實現盤活收益顯著增長。全年投入支持所屬企業創新業發展、深化改革等資金共計人民幣117.3億元。
四是風險管控不斷升級。堅持上下聯動、系統施策,重拳整治債務、工程履約、國際化經營、投資、海外合規等重點風險隱患,著力扎牢制度防控網,有效防範和化解風險。抓實「零事故月」管理舉措,強化事故追責問責,全年未發生重特大生安全事故和質量環境事件,安全質量環保形勢總體穩定。
資料來源: 中國能源建設 (03996)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作科技創新型、一體化能源型、綜合基建型、融合發展型「四型」企業,公司貫徹落實新時代新征程下的國資央企新使命新定位,大力踐行《若干意見》、「1466」和「四新」能建戰略,圍繞提升科技創新力、業控制力、工程新基建力、價值創造力、企業領導力「五大能力」,全面增強核心功能,聚焦大黨建引領、科技圖強、改革圖強、管理圖強、國際化圖強「一引領五圖強」,全力打造核心競爭力,提升「五個價值」,發揮「三大作用」,爭當「三個排頭兵」。公司將緊密圍繞「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立足「30‧60」系統解決方案「一個中心」和綜合儲能、一體化氫能「兩個支點」,加快推進創新、綠色、數智、融合「四大轉型」,系統打造以新能源、新基建、新業、新材料核心的「四新」能建,聚焦能源、交通、數字、水利、生態、業、健康、文化「八網」深度融合,堅定實施「1466」戰略,即秉承行業領先、世界一流,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願景,力爭在踐行國家戰略、能源革命、高質量發展及建設美好生活上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一流的能源一體化方案解決商、一流的工程總承包商、一流的基礎設施投資商、一流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商、一流的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商、一流的建材、工業品和裝備提供商,在推動能源革命和能源轉型、加快高質量發展、深化系統改革、全面加強科學管理、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與組織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業和未來業,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踐行以「十八八」核心的戰略體系:「十」是以「十個三」內核的戰略發展體系,即率先全面持續開展解放思想、解放人、解放生力「三大解放」,圍繞高質量發展、一體化發展、融合發展「三大發展趨勢」充分研判、精准發力、系統出招,圍繞綠色低碳經濟、數字智慧經濟、共享融合經濟「三大經濟形態」找准結合點、創新點、價值點,圍繞業、品、技術、管理、服務「五大緯度」加快推動以創新引領的綠色化、數智化、融合化「三化發展」,推動建設頂層牽引「腦子靈」、中層支「腰桿硬」、底層管理「跟穩」「三大適應性組織」,優化業與生力系統優化佈局、全球市場與區域系統優化佈局、資本與資源系統優化佈局「三大佈局」,推進融、技、信「三大融合」,穿透式一體化與平臺化推進全面預算、全成本核算、全面績效考核「三全」管理,持續圍繞專業化、標準化、數字化、精細化「四化」重構基礎管理、基層管理、基本功管理「三基管理」,全面持續構建打造以前瞻性、先進性、科學性「三性」特徵的「四新」能建。第一個「八」是以「八力管理模型」內核的卓越企業管理體系,即全面升級與充分發揮戰略的牽引力、體制的活力、機制的動力、創新的驅動力、文化的合力、資本的放大力、數字的加速力、領導的推動力。第二個「八」是以「八大管理目標」內核的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體系,即始終堅持高效率、高質量、高效益,低成本、低風險,強党的領導(治理能力)、強創新驅動、強文化引領「三高兩低三強」「八大管理目標」。
資料來源: 中國能源建設 (03996) 全年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