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2691.88 29.17
  • 國企指數 8242.25 19.36
  • 上證指數 3341.43 25.31
00370 國華
即時報價: 1.160 +0.100 (+9.4%)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3/20223/20233/2024
營業額858505215
毛利13010436
EBITDA4.0-261-88
EBIT-21-289-106
股東應佔溢利-6.3-334-131
每股盈利0.00-0.20-0.07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0.710.500.34

集團主要於香港、中國及其他司法權區從事(i)電子設備及其他商品之買賣,(ii)融資租賃業務,(iii)借貸業務,(iv)經紀業務,(v)國際航空及海上貨運及提供物流服務,及(vi)證券買賣。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樓宇建築承包業務

本集團於二零二零年五月收購一間主要於中國從事按項目基準進行樓宇建築承包的公司。於回顧期內,本集團為主要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及河北省張家口市的住宅及商業建築項目提供樓宇建築承包服務,總建築面積約184,000平方米。下表載列於各期間內積存建築項目的變動情況:

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集團樓宇建築承包業務之收益約為37,9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68,200,000港元),產生毛利約為3,0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6,500,000港元)。此分部錄得相應溢利約3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2,000,000港元)。

項目管理業務

本集團自二零二零年七月起開始在中國提供項目管理服務。根據項目管理合約,本集團的項目管理團隊主要負責按年度管理建築項目的項目工程、成本控制、行政及人力資源等主要方面。由於中國房地產產業整體低迷,於回顧期內,本集團在完成現有合約後難以為其項目管理業務爭取新客戶。因此,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集團的項目管理業務並無產生收益(2023年9月30日:約6,300,000港元)。該分部產生分部虧損約6,900,000港元(2023年9月30日:約10,600,000元)。

特製技術支援服務

本集團於二零二一年八月收購一組主要於中國從事向金融及物業相關領域之客戶提供財務資料、解決方案及數據分析服務的公司後,將該新收購業務與其樓宇建築及室內設計業務合併,以向中國客戶提供特製技術支援服務。與項目管理業務相同,於回顧期內,本集團在完成現有合約後未能變現任何新的樓宇建築及室內設計業務。於數據分析服務方面,本集團向若干房地產公司及業務管理公司推出系統及平台產品。

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集團特製技術支援業務之收益約為7,0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9,800,000港元),毛利約為7,0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9,800,000港元)。該分部產生分部溢利約2,0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5,300,000港元)。

物業經紀業務

本集團自二零一九年六月起於中國從事提供住宅及商業物業經紀服務以及諮詢服務。目前,業務活動主要地點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於回顧期內,鑒於市場氣氛疲弱,本地房地產交易及買賣仍然低迷。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集團的物業經紀業務並無產生收益(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零)。此分部產生相應虧損約6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500,000港元)。

地熱能業務

本集團於二零二零年三月收購一組主要從事開發及利用地熱能向位於中國住宅地區之多幢樓宇提供供暖製冷的公司。目前,業務活動主要地點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及河南省,擁有19個鑽井平台及7個換熱施工工地,管網總面積約1,900,000平方米,覆蓋14個地區。由於中國供暖季節通常為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於回顧期內,本集團主要透過利用地熱能提供製冷。

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集團地熱能業務之收益約為3,8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3,400,000港元),毛損約為9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1,200,000港元)。此分部產生相應分部虧損約6,0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6,700,000港元)。

物業投資業務

本集團於二零一九年一月收購一組公司,該等公司主要持有於中國為賺取租金收入及資本增值之投資物業。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該等投資物業產生之租金收入約為3,2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3,200,000港元)。該分部錄得相應溢利約2,3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2,800,000港元)。於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投資物業之公平值約為112,600,000港元(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約110,100,000港元)。

買賣業務

誠如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的公佈所披露,本集團的兩家主要貿易客戶撤銷註冊,對本集團開展貿易業務造成嚴重困難。於回顧期內,本集團對有關貿易業務的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進行檢討,制定可行的業務模式以及與潛在業務夥伴洽談。因此,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集團的貿易業務並無產生收益(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零)。本集團在此分部錄得虧損約8,4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7,300,000港元)。

借貸業務

本集團根據香港法例第163章放債人條例持有香港放債人牌照並向包括企業及個人在內之潛在客戶提供貸款融資。本集團自提供有關貸款融資賺取利息收入。借貸客戶主要來自本集團業務夥伴╱現有客戶的轉介及本集團高級管理層的業務聯繫人,彼等為高淨值人士或從事投資基金等各行業之公司、高科技設備貿易商、旅遊相關業務投資者等。此分部已自二零一六年四月起開始為本集團產生回報。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集團借貸業務之收益約為2,3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2,800,000港元)。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產生相應分部溢利約1,2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1,200,000港元)。

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

本集團自二零一七年八月起一直為於香港及主要海外國家交易所買賣之證券及期貨提供經紀服務。由於金融服務行業的證監會持牌法團市場趨於飽和以及與其他市場參與者的激烈競爭,本集團的受規管金融服務業務的經營業績低於本集團於二零一七年八月收購該等持牌法團時的預期。於回顧期內及直至本公佈日期,本集團已就可能出售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與若干獨立第三方磋商,以重新分配及集中資源至其他潛在業務。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集團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並無產生收益(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40,000港元)。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產生相應分部虧損約2,1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2,000,000港元)。

集中供熱業務

本集團於二零二零年九月成為一間於山西運城特許經營區域主要從事通過集中管網提供供熱及供氣服務業務的公司之重組投資者後,開始集中供熱業務。本集團已進一步取得於運城市提供集中供熱服務的獨家許可,自二零二一年一月一日起計為期30年。於二零二四年七月,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運城管理委員會」)向本集團送達日期為二零二四年七月二十二日的通知及決定根據特許經營協議終止條款單方面終止特許經營協議(「終止」)。因此,本集團的集中供熱業務已暫停及自二零二四年七月二十三日起概無產生收益。直至本公佈日期,本集團已就終止要求行政複核及行政複核目前正在進行中。董事認為該分部經營的持續性將視乎對終止的異議的最終且具決定性結果而定。

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該業務暫停營運前提供供氣服務產生之收益約為10,0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11,900,000港元)及毛利約為2,0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毛損約600,000港元)。本集團在該已暫停分部錄得虧損約1,1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5,000,000港元)。

融資租賃業務(分類為「已終止業務」)

誠如二零二三╱二四年年報所披露,本集團未有計劃開展該分部新的業務合作。本集團主要致力於跟進現有客戶的收債事宜。於回顧期內,本集團未能履行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監管要求,被政府部門要求修改其經營範圍,禁止有關經營。因此,該分部已終止經營及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融資租賃並無產生收益(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無)。由於期內已收到約700,000港元應收融資租賃款項的部分還款,該已終止業務錄得溢利約2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虧損約300,000港元)。

貨運業務(分類為「已終止業務」)

誠如二零二三╱二四年年報所披露,於二零二四年一月,本集團訂立股份轉讓協議,以出售其於新加坡的貨運業務。上述出售完成後,本集團不再從事貨運業務。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集團的貨運業務概無產生收益(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約1,100,000港元)。

資料來源: 國華 (00370)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展望下半年,雖然中國的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國際地緣局勢和環球貿易糾紛等形勢,將使得市場及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令本集團的各項業務發展,仍然面臨很多的挑戰,但機遇和挑戰並存,本集團將堅持鞏固各項主營業務的運營,在抓緊落實與商業夥伴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的同時,本集團將持續尋求更多的新發展機遇,提升盈利能力。

預計下半年中國政府將有更多房地產支持政策出臺以穩定行業,增強買家重返市場的信心。在發展房地產相關服務業務方面,本集團將密切關注行業相關政策的變化,在爭取獲得潛在項目的建築合約的同時,也將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及房地產相關服務的結構。

就發展房地產相關服務業務而言,本集團正在尋求機會參與若干工程項目,總估計建築面積約為750,000平方米,位於中國的不同地區,包括南京、西安及天津。倘若該等潛在項目的工程合同能夠落實,本集團將與房地產開發商協商,將服務範圍擴展到其他房地產相關服務。

隨中國政府大力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本集團相信智能算力的需求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本集團憑藉過去幾年在大數據及數字相關業務的發展,將進一步探索與商業夥伴在新零售、大數據服務、智能算力及人工智能領域的更廣泛合作機會。本集團致力於在下半年能夠實現通過向先進計算基礎設施(應用於人工智能及各類算力服務)提供改造、運維等相關服務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資料來源: 國華 (00370)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