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5104.61 0.00
  • 國企指數 8974.77 0.00
  • 上證指數 3770.92 4.71
00345 維他奶國際集團
即時報價: 9.440 0.000 (0.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3/20233/20243/2025
營業額6,3416,2176,274
毛利3,0123,1113,218
EBITDA519628798
EBIT-10105288
股東應佔溢利46116235
每股盈利0.040.110.22
每股股息0.030.080.14
每股資產淨值2.792.802.87

主要業務為製造及銷售食品及飲品。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止年度

受惠於核心產品在中國內地錄得增長,和香港業務持續締造穩健佳績,本集團的收入較上一個財政年度增加1%。

由於我們進一步有效提升中國內地業務銷售端的執行能力、加上香港業務表現強勁,以及於市場及企業層面上實行提升採購及營運效率的策略重點,本集團股權持有人應佔溢利因而大幅上升102%。

中國內地

由於二零二四∕二零二五財政年度下半年的收入從上半年的持平增長至2%,全年收入(以當地貨幣計算)較去年輕微增長1%。維他奶及維他品牌旗下的核心產品銷售額及銷量均錄得增長。

持續擴展核心業務的同時,維他奶(草莓味和香蕉味豆奶)及維他茶(維他零糖檸檬茶)的創新產品亦為現有產品組合帶來額外收入增長。

我們繼續透過提升營運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及實施嚴格成本控制從而改善盈利能力。

經營溢利上升41%,達致年內經營利潤率9%。

香港業務

在加強核心業務及目標導向創新的支持下,香港業務繼去年再實現收入增長。儘管本地整體零售環境面臨不少挑戰,但維他奶及維他品牌繼續引領香港市場,鞏固我們強大的品牌價值。

經營溢利增長24%,主要受銷量上升、間接成本下降及原材料成本下降所推動,年內經營利潤率因所有前述因素而達至12%。

澳洲及新西蘭

解決早前生產線問題後,收入(以當地貨幣計算)增長5%。

經過上半年的挑戰,我們下半年經營虧損以當地貨幣計算收窄31%。經營虧損因生產回復穩定及物流優化而有所改善,促銷活動於二零二四╱二零二五財政年度最後一個季度持續恢復。

就全年而言,經營虧損減少4%至澳幣15,000,000元。

新加坡

收入較去年輕微減少。儘管國內及出口市場的豆腐銷量均有所增長,但進口飲品業務因完成過渡至新分銷商而暫時受到影響。

經營虧損有所收窄,主要由於原材料成本降低及更好的銷售組合所致。

資料來源: 維他奶國際集團 (00345)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止年度

在本財政年度,面對外圍環境挑戰加劇以及各產品類別增長放緩,我們的目標是透過擴大植物奶及即飲茶等核心產品類型的市場份額,維持所有營運單位的業務規模及盈利能力,而中國內地業務為集團高度重視的市場。

與此同時,我們將致力維持銷售增長,並縮減澳洲業務的虧損。

長遠而言,憑藉我們的核心產品組合及健康創新產品系列,我們有信心旗下品牌能逐步把握增長機遇。

中國內地

飲品類別整體增長放緩,競爭環境更趨激烈,消費者對價格亦趨敏感。短期內,我們的主要目標乃維持業務規模及盈利能力。

於二零二五∕二零二六財政年度,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執行銷售策略,增加每家店舖的銷售額及提升產品供應。我們將繼續集中發展核心產品業務和強化產品創新,以支持我們的核心品牌維他奶及維他。

香港業務(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出口)

香港將融合中國內地發展計劃,並繼續於現有渠道實施其獨特、深遠的擴張策略,以維持高利潤的營收增長。向美國的出口銷售(已綜合入賬至香港業務)於二零二四╱二零二五財政年度佔維他奶總業務的比例低於2%,預計關稅對本集團的影響不大。

然而,我們將繼續評估全球貿易戰對我們業務造成的財務影響。

澳洲及新西蘭

我們繼續致力於利用現已穩定的生產力加快銷售。穩定生產規模可使我們能夠全面滿足未來市場增長的需求,推動創新及提升經營效率,使我們能夠令經營虧損相對二零二四∕二零二五財政年度進一步減少。雖然我們已解決生產問題,惟改善成本結構與恢復市場地位的時間較長,且由於銷售環境競爭激烈,該挑戰將進一步加劇。

新加坡

我們將繼續推動豆腐銷售的增長及分散採購以達至飲品成本優化,以擴大規模並大幅改善盈利狀況。

菲律賓

我們與Universal Robina Corporation成立的合營公司將繼續於充滿前景的市場擴大規模並推動植物奶市場的增長。由於杏仁奶及燕麥奶深受不同消費者歡迎,我們將全面投資豆奶、杏仁奶及燕麥奶的一次性及家庭裝產品組合。

資料來源: 維他奶國際集團 (00345)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