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3345.05 108.11
  • 國企指數 8468.29 41.38
  • 上證指數 3366.75 14.07
00343 文化傳信
即時報價: 0.167 0.000 (0.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3/20223/20233/2024
營業額623120
毛利22159.9
EBITDA-36-37-21
EBIT-40-39-22
股東應佔溢利-29-37-21
每股盈利-0.02-0.02-0.01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0.110.080.07

主要業務包括出版及知識產權授權、線上及社交業務、數碼市場推廣、零售與批發以及餐飲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2019冠狀病毒病疫症過後,近兩年整體經濟仍然未能恢復,本集團繼續面臨相當嚴峻的經營環境。置身於嚴峻的商業及經濟環境,以及不穩的地緣政治因素,本集團繼續專注於節約資源、重組業務及採取行動以控制及削減成本及開支,有助本集團保護其資源。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總收入由二零二三年的9,355,000港元減少16.7%至二零二四年的7,792,000港元。

出版及知識產權授權業務

出版及知識產權授權業務表現平穩。來自該分部的收入於二零二四年及二零二三年分別為7,680,000港元及7,574,000港元。本公司正投放更多精力於自有或授權版權之出版書籍的銷售,並擴大授權業務範圍。除知識產權授權外,本集團正計劃於本財政年度最後季度擴展業務,包括出版及分銷若干漫畫。

數碼化市場推廣

於簡化營運方面,經過自願清算重組後,北京及廣州的數碼化市場推廣分部的餘下業務大幅縮減,來自該分部收入由二零二三年的1,781,000港元大幅減少93.7%至二零二四年的112,000港元。而僱員總數由4名減至1名。

由於業務復甦前景未明,且營運遭遇大量人才流失,收入大幅下降。於縮減數碼化市場推廣業務時,本公司預期於自願清算完成後自分派資產淨值可收回及收取現金,將保留及用作本集團的一般營運資金。

此外,我們擁有非全資附屬公司北京星河引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河引擎」)(從事向我們的客戶提供我們的數碼化市場推廣團隊的技術支持及服務)自願清算程序仍然進行中。

零售與批發業務

本集團優質酒類主要供高端消費群或餐廳消費,以批發銷售為主,整體來說銷售穩定,但會受到市場需求影響,收入並不定期,目前本集團亦專注於大量出售酒類以產生正現金流量及轉移存貨。

自然語言處理

自開展自然語言處理業務以來,本集團憑藉其對人工智能技術及過往研發的期望,投資於開發及生產具備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軟件及芯片組,專注於中文語音識別,獲得數項發明專利,並且在產品應用上取得進展。

於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本集團宣佈與一間亞太地區知名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訊飛」)(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002230)及仿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組成戰略夥伴關係,以開發人工智能語音技術實時人機交互(包括設計及實施軟件及嵌入式芯片組域)及生產多款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設備或應用環境的離線中文語音識別芯片。

本集團預期該技術的首次應用將帶來多年來支持中文識別人工智能研發的首次豐碩成果。本集團相信,人工智能語音識別芯片(即語言芯片)作為物聯網交互的核心組件之一,將應用於數碼化市場推廣的市場研究作為分析工具,並將廣泛應用在手提電話、智能家居、物聯網等方面。

於本財政年度,本集團一直專注於改善人工智能語音技術,並著重於開發及改善軟件,以促進實時人機交互。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淨營運開支為約1,151,000港元。此乃主要由於與人員及業務推廣有關的成本所致。該業務分部的僱員人數現維持於15人,而本集團將繼續聘請專業人士建立技術及業務發展團隊。

資料來源: 文化傳信 (00343)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我們注意到業務正發生關鍵性變動,致力維持原有業務分部的可持續發展水平的同時,希望自然語言處理分部業務盡快投入市場並為本集團創造溢利。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員工總數為50人,而於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則為55人。本集團持續加強與戰略本集團與戰略夥伴科大訊飛及仿腦合作開發的人工智能語音實時人機交互技術已經進入產品應用階段,包括飛龍大師人機交互手機及物聯網應用產品等將陸續推出市場。

港漫改編的短劇、電影帶動一股香港文化情懷熱潮仍然持續,配合政府對本地文化的推廣,本集團在維持傳統漫畫出版授權業務外,正與一些合作伙伴進一步活化本集團的知識產權及擴大漫畫業務的範圍。

資料來源: 文化傳信 (00343)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