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2867.74 91.82
  • 國企指數 8308.83 8.58
  • 上證指數 3341.73 10.26
00341 大家樂集團
即時報價: 7.200 -0.010 (-0.1%)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3/20223/20233/2024
營業額7,5098,0248,691
毛利548703989
EBITDA1,1161,3291,650
EBIT6.1152450
股東應佔溢利21110330
每股盈利0.040.190.57
每股股息0.280.380.57
每股資產淨值4.814.754.95

主要於香港及中國內地經營速食餐飲、休閒餐飲、機構飲食以及食品生產及分銷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集團於香港擁有381間門店(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380),於中國內地則有176間門店(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171)。

香港零售餐飲業務

速食餐飲

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速食餐飲業務的收入增加0.3%至2,574.0百萬港元(二零二三年:2,565.4百萬港元)。該業務佔集團報告期內總收入的60.4%,門店總數於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為220間(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219)。大家樂快餐及一粥麵的同店銷售分別錄得負增長2%及1%。

儘管有所預料,集團對今年首季經濟的下行速度和幅度,以及市民消費支出的疲弱程度仍感意外。整體經濟下滑速度較疫情期間更快,使餐飲業面對巨大挑戰。團隊隨即果斷應變,透過一系列超值優惠和創新皇牌產品,積極創造需求,刺激市場反應,有效吸引顧客惠顧。這些措施展現集團在艱難時期不忘回饋顧客,發揮「香港人的大食堂」的精神。我們致力提供超值產品,以應對市場疲弱,無可避免地影響期內的利潤率。

大家樂快餐推出「天天超值慳Gi選」優惠產品活動,深受對價格敏感的顧客歡迎。除了晚市優惠包括超值外賣和二人套餐,30元半斤叉燒和99元冬瓜盅等推廣亦有助帶動國慶假期的銷售。我們亦以人工智能為電視廣告生成配樂及圖像效果,以推廣全新的人氣焗飯系列,包括海南雞飯和日式焗鰻魚雞扒飯等新菜式,以精選「大魚大肉」餐款吸引顧客。我們特意為顧客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例如以快餐較少選用的優質食材鹿兒島和牛推出新火鍋產品。這些推廣活動有助推高銷量,提升品牌知名度,成為顧客首選的餐飲品牌。

與此同時,我們加強會員忠誠度計劃以回饋顧客支持,同時亦有助於市場疲軟時推動銷售。「Club 100」註冊會員人數已突破180萬。為照顧長者客群的需要,「Club 100」於八月二十八日「樂悠節」為樂悠咭持有人提供1元奶茶和28元茶餐等特別優惠,帶動「Club 100」長者會員數目大幅增長。二零二四年七月,我們升級「Club 100」應用程式,提升用戶體驗、加強針對性的營銷推廣和顧客數據平台自動化。聯乘推廣活動有助我們向合作夥伴顧客群進行推廣,擴大曝光率和提高知名度。

我們透過推動數碼化和自動化,提升顧客的用餐體驗,絕大部份分店已設有自助點餐機,獲顧客普遍接受及使用。升級後的手機點餐應用程式自七月推出後,令自助數碼點餐佔銷售額的比例持續增長。

一粥麵推出皇牌產品以重塑品牌年輕化。該品牌與香港知名品牌李錦記和大灣區航空攜手舉辦以雲吞為主題的抽獎活動,為顧客送出超過二十萬份獎品,包括限定的手工鮮蝦芫茜雲吞產品,顧客反應熱烈。我們將皇牌產品海南雞,透過創新和互動方式於門店進行推廣,邀請知名網紅和名人舉行迷你音樂會,吸引年輕顧客,突破傳統粥麵餐飲形象。我們更與李錦記聯手舉辦馬拉松式品嚐煲仔飯的「鮑魚煲仔飯千人挑戰」,藉此推廣全新的「鮑魚臘腸滑雞煲仔飯」,為今年的煲仔飯熱潮掀幕。該項挑戰更獲得世界紀錄協會認證刷新世界紀錄。這次活動為新菜式引來城中熱話,帶動銷售增長。同時,我們於非繁忙時段推出限時促銷、長者及學生優惠以推動客流量和銷售,效果顯著。

速食餐飲業務繼續重整及優化門店組合,更致力開發人流和租金水平合理的新地點,特別於未開發的市場及新建地區開設門店。我們引入更簡潔及靈活性高的門店格局,善用不同地點的發展潛力。大家樂快餐回顧期內開設3間新門店,期末經營174間門店(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172)。一粥麵開設2間新門店,於期末經營46間門店(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47)。速食餐飲業務目前有6間新門店正在籌備開業。

休閒餐飲

休閒餐飲業務收入於期內減少8.9%至409.0百萬港元(二零二三年:449.1百萬港元)。

經濟疲軟對休閒餐飲業務的影響尤其明顯,消費力減弱、境外消費增加,加上入境旅客升幅緩慢,對晚市、週末和節日假期的銷售影響甚深。上海姥姥推出電視廣告以突顯對手製工藝的堅持及與顧客濃厚的情懷連結,吸引顧客惠顧。Oliver’s Super Sandwiches(利華超級三文治)新增更多健康餐單選擇,並推出「Eat to Fit」企劃,邀來知名廚師兼營養師梁雅琳推廣輕怡、低碳及含健康油脂的菜式,積極擴大新顧客群。Oliver’s Super Sandwiches(利華超級三文治)創意非凡的推廣策略「Go Keto」獲市場肯定,榮獲「DigiZ大獎」的「BestUser Generated Campaign」獎項。

該業務營運期末經營61間門店(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62)。上海姥姥於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經營12間門店(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12)。米線陣期內開設2間新門店,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經營20間門店(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18)。The Spaghetti House(意粉屋)和Oliver’s SuperSandwiches(利華超級三文治)於回顧期末分別經營7間和18間門店(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分別為7和20)。

機構飲食

機構飲食業務營運已回復正常。該業務收入減少1.1%至452.4百萬港元(二零二三年:457.6百萬港元)。

泛亞飲食於期內成功續簽主要合同,保持市場領導地位。新學年九月開學推動學校業務的銷售額,而醫院業務則保持穩定。然而,商界和機構業務繼續受經濟疲弱影響。我們致力推出具吸引力的餐單和優質產品,加強顧客滿意度,積極保持於機構飲食的領先地位。截至期末,泛亞飲食經營100個營運單位(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99)。

回顧期內,活力午餐的續約率有所提高,並積極擴大業務規模,提高市佔率和開發新業務,同時為學生提供新餐單,包含更多餐單款式、更優質食材和更精心烹煮的選擇。訂餐的應用程式亦已升級,支援更多數碼支付方式,而新設置的自動化烹飪設備有助提高生產效率,製作更高質素及水準一致的食品。

中國內地業務

中國內地業務的收入減少1.5%至763.1百萬港元(二零二三年:774.8百萬港元)。華南快餐業務收入增加0.4%至人民幣690.7百萬元,同店銷售錄得負增長8%。

中國內地的經濟自去年九月開始疲弱,但集團憑藉一向的品牌價值定位,以及與社區深厚的連結,業務一直展現出強勁韌性,直至今年七月市場出現激烈的價格競爭,並演變成割喉式減價戰。儘管受到以上不利因素影響,集團仍能穩步應對各種挑戰,專注為大眾提供優質餐飲服務,吸引因經濟下滑而令對價格敏感的顧客光顧。

該業務的餐單策略扎實,成本控制得宜,同時進行供應鏈微調和租務重組,使集團業務即使面對外界激烈的價格競爭,仍能保持穩健,表現高於市場平均水平。我們為顧客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令業務能進一步穩定利潤率。

集團的「美味‧樂聚就係要大家樂!」企劃持續鞏固品牌定位,以皇牌產品聯乘一系列人氣角色,如變形金剛、小豬佩奇、小馬寶莉等進行策略性宣傳,吸引年輕顧客,以建立核心家庭顧客群。我們更與奧運體操冠軍劉璇等名人合作,於二零二四年奧運期間推出「做自己生活的冠軍」推廣活動,提高品牌的正面形象。在集團於香港有效的品牌推廣基礎下,我們夥拍流行歌手組合Twins,於大灣區推廣「來自香港的美食」大家樂品牌。

與此同時,我們推出「一早大家樂」企劃以打造早餐系列的推廣,成功帶動早市業務,同時有利拓展全新外賣自取早餐服務和線上到線下的銷售渠道。

我們的會員計劃人數持續增長,用戶數量擴大到590萬,透過微信與門店經理日常聯繫的會員人數約有42萬,而會員銷售額佔總銷售額逾半。

升級的數碼點餐系統有助提升客戶體驗,而優化數據庫和值勤編更項目則有效提高生產力。

同時,集團繼續致力拓展門店網絡,回顧期內開設8間新門店,期末營運176間門店(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171)。集團在中國內地的門店數量現已超過香港大家樂快餐的門店數量,並將繼續致力拓展大灣區的門店網絡和市佔率,現時正在籌備10間新門店。

資料來源: 大家樂集團 (00341)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儘管宏觀經濟前景仍然不明朗,但憑藉集團的市場領導地位、雄厚競爭力、穩健的業務根基和內部精益求精的文化,我們對前景保持樂觀,並有信心業務將持續穩步發展。

香港業務方面,我們將繼續提供物有所值的餐飲服務,並以優質食材升級皇牌產品,推出新菜式,刺激市場反應並帶動需求,吸引顧客重覆惠顧。我們將繼續推動數碼化和自動化,以提高服務水平及生產力。另一方面,跨部門工作小組將密切優化及控制成本,簡化流程及提升生產力,致力為顧客提供優質的用餐體驗和維持營運效率。

中國內地經濟放緩導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但集團憑藉既有獨特的品牌定位及強大門店網絡,我們對大灣區業務發展潛力充滿信心。

展望未來,集團將繼續鞏固及擴大市佔率,期望隨著市場回暖,重拾增長動力。

資料來源: 大家樂集團 (00341)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