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5343.43 153.12
  • 國企指數 9050.02 58.10
  • 上證指數 3813.40 44.73
00334 華顯光電
即時報價: 0.355 -0.030 (-7.8%)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4,2082,5774,549
毛利344174196
EBITDA1932096
EBIT112-64-1.5
股東應佔溢利1691366
每股盈利0.090.010.03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0.530.530.54

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供手機及平板電腦使用的LCD模組以及提供LCD模組加工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回顧期內,本集團充分發揮規模化產能及產線佈局優勢,持續優化業務和產品結構,驅動各類型產品銷量持續攀升,經營業績顯著增長。二零二五年第二季度,本集團銷量達到20.4百萬片,季度環比增加54.4%。回顧期內,本集團實現總銷量達33.7百萬片,同比增加70.0%,帶動總營業額增長至人民幣3,170.6百萬元,同比增加72.2%。

自與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TCL華星」)「t9」顯示面板生產線共同建立了面板模組一體化模式後,本集團獲得了穩定且高質量的顯示面板供應及多家一線品牌客戶的高度認可。於回顧期內,本集團為品牌客戶定制的手機類模組產品進入量產,帶動本集團手機類模組銷量增加82.3%,達24.9百萬片,相關營業額同比增加71.2%達人民幣1,208.3百萬元。

在產品結構多元化發展的帶動下,本集團重點聚焦於橫向發展中尺寸顯示模組。受益於「國補政策」以及品牌商促銷活動的雙重驅動,教育類平板市場持續向好。根據調研機構RU N TO最新數據顯示二零二五年第一季度,中國教育類平板總銷量為1.27百萬台,同比上升29.4%。回顧期內,本集團中尺寸產品銷量進一步增加,平板類模組銷量增加91.1%,達4.3百萬片,相關營業額同比增加71.3%達人民幣742.7百萬元;

商用顯示產品銷量同比增長超過2.7倍,達1.7百萬台,相關營業額達人民幣747.0百萬元。由於商用顯示顯產品單價浮動,本集團的整體銷售產品平均售價同比減少3.9%至人民幣96.9元。

回顧期內,本集團通過持續調整產品結構及優化客戶結構,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在整體業務的大幅增長帶動下,本集團錄得毛利達人民幣118.3百萬元,同比增加70.0%,毛利率為3.7%,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本集團錄得母公司擁有者利潤達人民幣51.0百萬元,同比增加631.9%。

回顧期內,中國仍是本集團的主要市場。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的營業額分別為人民幣2,911.4百萬元及人民幣259.2百萬元,分別佔本集團總營業的91.8%及8.2%。

資料來源: 華顯光電 (00334)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展望未來,貿易緊張局勢仍未緩解,全球不確定性升高。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二零二五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降至2.8%,持續對消費電子行業造成影響,特別是在顯示面板等關鍵零部件領域,供應鏈風險有所上升。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連續八個季度增長後開始放緩。IDC報告指出,隨著全球智能手機普及率提高、消費者換機週期延長及二手市場發展,未來智能手機市場預計將保持個位數增長。在顯示面板方面,受益於中低端產品的穩定需求以及品牌商促銷備貨的拉動,A-Si面板需求保持穩定。

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本集團將持續發揮與T C L華星t9組成的面板模組一體化優勢,共同開發更具競爭力的定製化產品及解決方案,以此保持與一線品牌客戶的深度合作。展望二零二五下半年,隨著產品品類的不斷擴大以及市場佔有率逐步提升,本集團的訂單將穩中向好。我們對在波動市場中實現穩健發展充滿信心,將不斷提升盈利能力,為本集團及其股東創造長期可持續價值。

資料來源: 華顯光電 (00334)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