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3202.53 4.31
  • 國企指數 8531.51 5.83
  • 上證指數 3350.37 1.93
03328 交通銀行
即時報價: 7.080 +0.060 (+0.9%)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
毛利
EBITDA
EBIT
股東應佔溢利86,45187,08787,954
每股盈利1.281.271.23
每股股息0.410.410.41
每股資產淨值12.7913.5513.88

主要從事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同業與金融市場業務、金融租賃業務、基金業務、理財業務、信託業務、保險業務、境外證券業務、債轉股業務和其他相關金融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公司金融業務

◆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推動信貸投放總量增、結構優。報告期末,集團公司類貸款較上年末增加3,870.45億元,增幅7.47%。其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綠色貸款、涉農貸款增幅分別為64.50%、8.58%、15.72%,均高於集團貸款平均增幅。

◆服務國家戰略,支持重點區域發展。報告期末,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三大區域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7.85%,增幅較集團貸款平均增幅高0.33個百分點;三大區域貸款餘額佔比54.01%,較上年末提升0.17個百分點。

(1)客戶發展

持續開展對公客戶分層分類經營,搭建精細化、專業化服務體系。報告期末,境內行對公客戶總數較上年末增長6.68%。

集團客戶方面,加大對科技金融、製造強國、綠色發展、數字經濟、農業強國等國家戰略領域重點客戶的服務與支持力度,建立全集團一體化協同服務機制,持續優化集團客戶服務政策和授信流程,提高服務水平和經營合力。報告期末,集團客戶成員11.18萬戶,較上年末增加1.43萬戶。政府機構客戶方面,積極參與數字政府建設和城市數字化轉型進程,助力提供便捷化政務服務,打造智慧政務產品體系。報告期末,政府機構客戶8.07萬戶,較上年末增加3,725戶。小微基礎客戶方面,進一步推行「網點管、線上管、遠程管」,搭建新一代外呼系統,強化數字化批量金融服務支持,提升線上線下協同服務質效。報告期末,小微基礎客戶256.07萬戶,較上年末增加11.6萬戶。

(2)場景建設

以數字化思維深耕場景建設,在醫療、園區、資金監管、跨行資金管理等細分領域成效顯現。信用就醫已先後在上海、大連、廣州、廈門、淄博等97個城市上線,通過「先診療後付費」新模式,解決人民群眾就醫排隊難題。運用智慧金服「收款+對賬」特色,在電力繳費、批發製造、物流租賃等行業形成規模效應,服務企業客戶突破14萬戶,收款金額超2.5萬億元,同比增長27.39%。針對政務、民生等場景的資金監管需求,推出交銀e監管數字化集成服務平台,為用戶提供安全、靈活、精準、高效的全周期資金監管服務。推出「交銀電網通」一站式場景方案,以「融資+結算」全面服務電網集團及上下游客群在售電、電工、電建、用電環節的金融需求,新增客戶1,850戶,同比增長43.19%;當年融資新發放同比增長89.18%。

(3)普惠型小微企業服務

持續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小微首貸戶、科技型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的投放力度,普惠信貸繼續擴量增面、提質增效。豐富交銀展業通、交銀益農通的品牌內涵,提升「普惠e貸」和「興農e貸」系列產品的線上化水平,實現標準化產品與場景定制產品雙輪驅動。推進全員做普惠,提升小微客群綜合服務,創新推出「企業手機銀行普惠專版2.0」。持續做好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兩篇大文章的融合發展,打造「科創易貸」科技型小微企業專屬產品體系,推廣主動授信服務模式。加快數據賦能,健全數字化風控體系,加強貸後管理和合規經營,嚴守風險合規底線。

報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7,620.7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9.10%;有貸款額的客戶數41.62萬戶,較上年末增長21.88%。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累放平均利率3.23%,同比下降20個基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0.98%,較上年末上升0.28個百分點。全行2,777家營業網點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4)產業鏈融資服務

立足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展需要,聚焦央國企、戰略客戶、地方龍頭企業等重點客群,加大製造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支持力度,助力實體經濟強鏈補鏈延鏈。加大本行自建「智慧交易鏈」平台迭代優化和市場推廣,持續推進與核心企業及第三方供應鏈平台系統對接,打造產業鏈金融數字化場景化服務特色。創新「秒級」融資產品線,科技賦能提升服務效率,優化客戶體驗,增強產業鏈金融數字化水平。報告期內,產業鏈金融業務量6,165.78億元,同比增長6.73%。服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5.59萬戶,同比增長17.94%。

(5)科技型企業服務

積極對接科技強國戰略,統籌運用好債權、股權等手段,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助力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優化客戶結構和資產結構。聚焦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等重點客群,健全「總分轄支」四級組織架構,創新研發「1 + N」科技型企業專屬評價模型,豐富健全產品服務體系。報告期末,科技金融授信客戶數較上年末增長45.37%;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9.05%;服務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454戶,市場覆蓋度43.94%,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55.12%。

(6)投資銀行

集成境內外債券、股權、併購等多元化投融資產品,積極服務科技創新、綠色低碳、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區域發展戰略。報告期內,承銷N A F M I I口徑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1,988.67億元。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債券承銷、併購、股權投資、租賃等投融資服務413.46億元。積極把握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擴大試點政策機遇,實現18個試點城市簽約全覆蓋。參與投資設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認繳出資人民幣200億元,助力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發揮集團股權投資平台優勢,新增集成電路行業投資38億元,同比增長18%。

個人金融業務

◆個人存款穩步增長,存款成本持續下降。報告期末,個人存款餘額37,295.4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06%。持續優化存款結構,加強定價管控,報告期內,境內銀行機構人民幣儲蓄存款付息成本率2.07%,同比下降21個基點。

◆消費貸款保持高速發展。加大對恢復和擴大消費的信貸支持,注重「量、價、險」平衡發展。報告期末,個人貸款餘額27,524.0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29%。其中,境內銀行機構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增幅連續四年行業領先,市場份額2較上年末提升2.92個百分點

◆零售客戶規模持續增長。加強客戶分層分類經營,推進「線上+線下」全場景獲客、活客,報告期末,境內銀行機構零售客戶數1.99億戶,其中中高端客戶數275.05萬戶,較上年末增長9.86%。

(1)零售客戶及AUM

深化客戶分層分類經營,強化數字化營銷工具賦能,精準識別並滿足不同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實現全渠道、全鏈路、全旅程的營銷服務。持續提升客戶服務的便利性、滿意度和覆蓋率,優化客戶結構,零售AUM規模增幅創近三年新高。報告期末,境內銀行機構零售客戶數1.99億戶(含借記卡和信用卡客戶),較上年末增長3.68%,沃德客戶265.63萬戶,較上年末增長9.77%。報告期末,AUM規模54,893.2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74%。

(2)財富管理

聚焦客戶投資體驗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優化產品評審機制和動態上下架調整機制,提升財富產品選品能力,持續打造「沃德優選」產品品牌。完善產品體系,增加符合客戶需求的穩健低波類產品、指數類產品,在國有大行中率先推出商業養老金保險、家庭服務信託。加強系統建設和數字化轉型,優化2在17家商業銀行的佔比,下同。手機銀行財富頻道,建設個人財富管理系統,完善個金產品售後服務支撐體系,提升客戶財富旅程體驗。2024年,「沃德優選」系列產品業績表現優於市場同類。報告期末,代銷個人公募基金產品餘額2,160.04億元,代銷個人理財產品餘額9,607.69億元,代銷個人保險產品餘額3,263.31億元。

(3)支付與場景

落實國家促消費有關工作部署,聯動各大頭部線上平台高頻組織開展文旅、以舊換新、商超、餐飲等場景營銷活動。持續為新市民群體配備新市民借貸記雙卡、用卡相關權益及相關專屬產品。報告期末,新市民主題借記卡累計發卡量199.8萬張。

持續提升支付便利性,優化外卡受理環境,全面提升外籍人士支付體驗。報告期內,可受理外卡商戶數同比提升287.14%。

聚焦交通出行場景,支持東方航空、南方航空、深圳航空等大型航空公司外卡支付線上訂票、機上離線購物等交易,支持上海、常州等地區地鐵外卡受理,與頭部網約車平台、新能源平台合作,持續為車主提供金融產品與服務。圍繞醫療健康場景,與支付平台合作優化信用就醫產品服務渠道,持續提供便民支付服務,覆蓋97個城市、近1,200家醫療機構。圍繞教育場景,實現多所高校外籍學生使用外卡繳納學費功能,持續為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校貧困學生提供國家開發銀行助學貸款代理結算服務及相關增值服務,兩年累計服務學生超100萬人。

(4)個人貸款

積極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堅持一二手房雙輪驅動發展模式,不斷豐富房貸全流程線上化、數字化功能。報告期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14,666.0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0.27%。

服務國家促消費擴內需戰略,創新迭代家居貸等消費金融產品,推進個人消費貸增量擴面。擴展新能源汽車品牌總對總合作,加大貸款投放,助力綠色低碳消費。報告期末,個人消費貸款餘額3,302.6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0.44%。

全面升級個人經營貸產品體系,以數字化方式打造線上信用經營性貸款產品,加大個人經營貸重點領域拓展力度,助力經營業主「擴經營,解困境,降成本,享實惠」。報告期末,個人經營貸款餘額4,136.2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0.39%。

不斷夯實個人貸款數字化經營基礎,持續夯實企業級架構、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化能力底座,助力打破產品壁壘,建立自然人一體化授信模式,不斷提升小微商戶、農戶、新市民群體及民生場景服務能力,推進風險聯防聯控,提高審查審批、貸後催收等集中風險運營效率,數字化轉型效果持續顯現。

(5)私人銀行

完善投研驅動機制,投資策略引領作用進一步顯現,產品貨架持續豐富,產品遴選能力持續增強,資產配置服務能力提升。

組織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文明為主題的私銀客戶活動,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文貫古今」「走進名校」「書香交行」等客戶活動廣受好評。推動「金融+慈善」融合發展,舉辦慈善論壇,深化慈善服務生態圈,引導財富向善。家族信託、家庭信託、養老信託、慈善信託等特色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家族財富業務規模年內增長43.56%。報告期末,集團私人銀行客戶數9.42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2.71%;集團管理私人銀行客戶資產12,95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07%。

(6)信用卡

以「回饋客戶、樹立品牌、拉動消費」為目標,推出「惠民嘗現、共振消費」「分享樂趣」分期活動、「就是這麼惠」消費贏返現活動。持續打造「最紅星期五」活動品牌,圍繞廣大人民群眾剛需消費場景,全年優惠客戶超過180萬戶。報告期末,境內銀行機構信用卡貸款餘額5,384.04億元,較上年末增幅9.94%。其中,汽車分期餘額較上年末增加674.16億元,增幅240.10%。境內銀行機構信用卡在冊卡量6,300.94萬張。報告期內,信用卡累計消費額24,513.35億元。

同業與金融市場業務

◆積極服務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建設,深度參與我國債券、貨幣、外匯等金融市場發展,提升做市報價能力,深化金融要素市場業務合作,做優託管專業服務,將金融市場產品轉化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類客戶需求的優質金融服務,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1)同業業務

攜手金融同業合力打造服務實體經濟生態圈。持續提升金融基礎設施服務質效,銀行間市場代理清算量、證券期貨市場結算量保持市場前列。大力提升證券市場對客服務能力,與108家證券公司開展第三方存管業務合作,第三方存管客戶增幅居國有大行前列。加強數字人民幣合作銀行對接,實現在政務醫療、交通出行、購物消費等民生領域落地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

積極服務金融市場創新發展。首家開展外匯交易結算銀行業務,助力銀行間外匯市場提升運行效率,首家開展標準利率衍生品中央對手清算,助力債券市場風險管理。加強與債券通境內投資者及做市報價機構合作,做優債券通代理清算服務,支持債券市場互聯互通。

(2)金融市場業務

圍繞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需求,綜合運用投資及交易等手段,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需求給予支持,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充分發揮國有大行功能,積極開展做市報價和市場交易,助力「上海價格」形成。報告期內,境內銀行機構人民幣貨幣市場交易量115.98萬億元,外幣貨幣市場交易量7,388億美元,人民幣債券交易量6.44萬億元,銀行間外匯市場外匯交易量4.20萬億美元,黃金自營交易量5,880噸,繼續保持市場活躍交易銀行地位。

緊密支持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首批開展「北向互換通」新功能、銀行間市場自貿區人民幣外匯交易,首批參與交易中心美元對印尼盧比、韓元、巴西雷亞爾等差額交割遠期交易,在櫃台市場推出巴西雷亞爾、匈牙利福林、波蘭茲羅提等幣種對客結售匯交易。

(3)資產託管

把握市場趨勢,深化優秀基金公司合作,做好公募基金託管產品佈局,滿足居民財富管理及資產配置需要。鞏固和發揮養老金託管優勢,持續拓寬養老金託管覆蓋面,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客戶,豐富私募股權基金託管服務鏈,助力科創企業發展。推進託管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打造託管核心競爭力。報告期末,資產託管規模15.57萬億元。

綜合化經營

◆本集團形成了以商業銀行業務為主體,金融租賃、基金、理財、信託、保險、境外證券、債轉股等業務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報告期內,子公司3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92.05億元,佔集團淨利潤比例9.84%。報告期末,子公司資產總額7,478.15億元,佔集團資產總額比例5.02%。

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本行全資子公司,2007年12月開業,註冊資本200億元。主要經營航運、航空及交通基建、能源電力、裝備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5年,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綜合來看,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在不斷積累增多,投資繼續加力,消費穩步改善,外貿韌性較強,為銀行發展提供良好機遇。

本集團將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扣「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工作主線,高質量完成全行「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重點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做實做細「五篇大文章」。紮實履行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職責,持續豐富金融功能,建強產品服務,精準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大科技、小微、綠色、養老產業等領域信貸投放力度,更好服務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二是做優做強上海主場建設。進一步發揮上海主場創新策源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上海先行先試經驗模式推廣應用。持續鞏固提升金融市場交易、要素市場服務、託管業務等優勢,深度融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升上海主場競爭力和顯示度。

三是紮實做好客戶基礎提升。深入推進客戶基礎提升工程,提升數字化批量拓客能力,聚焦客戶痛點、優化留客功能、強化聯動黏客、做大基礎客群、做實優質客戶,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四是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堅決履行金融穩定壓艙石政治責任,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持續提升「四早」能力,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進一步提升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系統安全管理水平,築牢金融科技安全屏障,堅決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五是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數字化經營中心、資產託管運營中心建設,加快信用卡屬地經營轉型、網點綜合化轉型等重點領域改革項目落地,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激發動力活力,高質量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資料來源: 交通銀行 (03328)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