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5165.94 43.04
  • 國企指數 9013.27 7.04
  • 上證指數 3767.21 39.92
00320 金寶通
即時報價: 0.660 0.000 (0.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3/20233/20243/2025
營業額4,2054,0383,997
毛利509631653
EBITDA174270263
EBIT54147142
股東應佔溢利238593
每股盈利0.030.100.11
每股股息0.020.050.05
每股資產淨值1.561.641.66

主要從事電子控制裝置產品的研發、製造、銷售及品牌管理,專注於智能及可持續生活。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止年度

於二零二五財政年度,金寶通在充滿挑戰的宏觀經濟環境及行業逆風中展現出強韌的財務表現。

本年度收益為3,996.6百萬港元,較二零二四財政年度的4,037.8百萬港元輕微下跌1.0%。此輕微減少主要歸因於市場持續低迷以及控制解決方案分部自上一財政年度133百萬港元積壓出貨。儘管面臨該等挑戰,本集團於二零二五財政年度下半年(傳統上為我們的銷售旺季)錄得顯著反彈,收益較上半年強勁增長20.6%,達2,185.3百萬港元,較二零二四財政年度下半年有所改善。此復甦主要由控制解決方案分部內家電業務的強勁增長所推動。

毛利同比上升3.5%至653.3百萬港元(二零二四財政年度:631.1百萬港元),而毛利率則由上一年度的15.6%提升至16.3%。此利潤率穩定性乃歸因於嚴格的營運開支控制及品牌業務分部利潤率的改善。

二零二五財政年度的銷售、分銷及行政開支上升至510.8百萬港元,較上一年度的484.5百萬港元增加5.4%。此增長源於本集團配合長期增長策略,在設施升級、人才招聘及電動車充電器分部新產品開發方面作出策略性投資。

除稅後溢利由上一年度的83.9百萬港元上升7.6%至二零二五財政年度的90.3百萬港元。回顧年度內,經調整EBITDA為332.2百萬港元,略低於上一年度的333.9百萬港元。儘管收入下跌0.5%,但本集團通過加強產品成本控制及提升營運效率,令年內經調整EBITDA利潤率維持於穩健的8.3%。

於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本集團的現金及銀行結餘維持穩健,達214.2百萬港元(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226.7百萬港元),其中包括現金及銀行結餘195.8百萬港元(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210.8百萬港元)及受限制存款18.4百萬港元(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15.9百萬港元),用於發行銀行承兌匯票,而淨現金維持穩定,為95.9百萬港元(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90.3百萬港元)。該等數據反映本集團具備有效的現金流管理及穩定的流動資金狀況。

存貨水平於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減少至756.0百萬港元,較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的824.0百萬港元有所下降,乃得益於加強的存貨及庫存管理。於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應收貿易賬款為770.9百萬港元,較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的509.4百萬港元有所增加。於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應付貿易賬款及應付票據為950.8百萬港元,較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的745.3百萬港元有所上升。我們應收貿易賬款及應付貿易賬款及應付票據的最新增加主要由本集團於二零二五財政年度下半年的強勁銷售勢頭所推動。此勢頭主要歸因於第四季度的季節性提升,該季度傳統上為我們的銷售旺季。我們的銷售活動遵循典型的季節性模式,預期在財政年度後期表現更強勁。

本集團的資產負債比率由一年前的9.9%改善至8.4%,主要由於銀行借款減少,進一步鞏固本集團的財務狀況。

整體而言,儘管外部環境動盪,金寶通維持穩定收益、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及保持強健的資產負債表,為我們迎接未來增長機遇奠定良好基礎。

資料來源: 金寶通 (00320)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止年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二零二五年四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下調了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測,從3.3%降至2.8%。全球通脹預計將有所緩和,但下降步伐料將漸進。美國二零二五年增長預測從一月份的2.7%下調至1.8%,而歐元區和英國亦分別將預測從之前的1.0%和1.6%下調至0.8%和1.1%。

美聯儲於二零二五年三月維持利率於4.5%不變,表明其對通脹和經濟不確定性的持續擔憂。美聯儲承認,關稅措施可能導致今年通脹上升,這進一步鞏固了其維持利率不變的決定。

資料來源: 金寶通 (00320)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