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35.250 | -2.700 (-7.1%) |
基本數據
(百萬)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107,186 | 129,957 | 177,306 |
毛利 | 6,350 | 10,434 | 12,301 |
EBITDA | 3,227 | 6,509 | 9,984 |
EBIT | 310 | 3,349 | 3,586 |
股東應佔溢利 | 1,858 | 4,041 | 4,266 |
每股盈利 | 0.92 | 1.98 | 2.01 |
每股股息 | 0.18 | 0.59 | 0.60 |
每股資產淨值 | 12.76 | 14.35 | 15.29 |
集團是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創新產品提供商,依託電子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5G和物聯網技術、熱管理技術、新材料技術、精密模具技術和數字化製造技術等核心優勢,為全球客戶提供一站式產品解決方案。本集團業務涵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新能源汽車、戶用儲能、智能家居、遊戲硬件、無人機、AI服務器、3D打印機、物聯網、機器人、通信設備、醫療健康設備等多元化領域。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本集團是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創新產品提供商,依託電子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5G和物聯網技術、熱管理技術、新材料技術、精密模具技術和數字化製造技術等核心優勢,為全球客戶提供一站式產品解決方案。本集團業務涵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新能源汽車、AI數據中心、智能家居、遊戲硬件、無人機、3D打印機、物聯網、機器人、通信設備等多元化的市場領域。憑藉行業領先的研發和製造優勢、豐富的產品組合和龐大的客戶網絡,本集團正迎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
二零二四年,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及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全球經濟持續緩慢復甦。年內,國家因時因勢加強宏觀調控,有效提振市場信心,國民經濟延續穩中有進的發展勢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0%。儘管國際政經局勢複雜多變,本集團依然展現出非凡的韌性及實力,持續擴張市場份額,銷售規模更創歷史新高。在推動現有業務持續增長的同時,集團積極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佈局具備增長潛力的新賽道。二零二四年,面對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需求復甦的良機,本集團在鞏固安卓高端市場領先地位的同時,持續擴大與海外大客戶的合作,推動消費電子業務板塊實現快速增長。前瞻性培育的AI服務器實現量產出貨,為新型智能產品業務帶來新的增長點。新能源汽車業務板塊保持強勁增長態勢,集團整體收入規模邁上新的高度。二零二四年,本集團錄得銷售額約人民幣1,773.06億元,同比上升約36.43%,股東應佔溢利同比上升約5.55%至約人民幣42.66億元。
消費電子業務方面,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及過去積壓的換機需求逐步釋放,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有所回升。在新興市場強勢增長及高端機型升級趨勢的驅動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需求於二零二四年迎來復甦。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的統計,二零二四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上升6.4%至12.4億部,全球PC市場出貨量上升1%至2.63億部。二零二四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6%至2.86億部,時隔兩年觸底反彈。Canalys的數據顯示,二零二四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約1.48億部,同比上升9.2%。高端化和技術創新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兩大核心動力,頭部廠商聚焦產品創新,不斷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產品。生成式AI應用賦予手機更豐富的功能和更高的價值,衛星通信等新技術也逐漸融入產品,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高端手機市場中,折疊屏手機強勢崛起,成為新的增長點,根據IDC的數據,2024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約917萬台,同比增長30.8%。全球AI熱潮持續高漲,2024年被視為全球AI手機和AI PC的元年。多家手機品牌競相推出AI手機,以創新功能搶佔市場先機,贏得了消費者的關注。AI賦能手機、PC等消費電子產品,為產業鏈帶來巨大發展空間,同時也對製造技術和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集團憑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強大的製造能力,深度參與客戶的新產品開發,助力客戶提升產品競爭力。集團持續深耕安卓高端市場,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全方位服務。年內,受國內和海外客戶需求增長驅動,安卓零部件和整機組裝業務均實現增長。海外大客戶業務方面,憑藉卓越的業務能力,集團的業務份額持續提升,帶動出貨量和收入同比增長。此外,本集團併表於二零二三年收購的業務,拉動零部件業務規模快速擴大,並通過自動化快速提升運營效率。年內,本集團在消費電子業務領域錄得人民幣1,412.33億元之收入,同比上升約44.97%。其中零部件收入約人民幣356.58億元,同比上升161.49%;組裝收入約人民幣1,055.75億元,同比上升26.01%。
新型智能產品業務方面,在AI、5G通信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驅動下,新型智能產品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用戶需求持續升級,市場規模穩步擴大。AI數據中心是智慧時代承載算力的關鍵基礎設施,為大模型訓練和推理提供算力支撐。隨著全球下游企業對雲廠商大模型使用量持續提升,企業大力投入AI數據中心,帶動AI服務器、熱管理、電源管理等AI數據中心設備的需求強勁增長。AI應用場景的日益豐富、海量數據的湧現、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的蓬勃發展、以及AI算法和模型的持續迭代,共同促進了AI服務器市場的快速增長。TrendForce指出,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及品牌對於高階AI服務器需求強勁,預估二零二四年AI服務器產值達2,050億美元,產值佔整體服務器市場的67%。IDC預測,二零二四年中國AI服務器市場規模將達到190億美元,同比增長87%。液冷技術顯著提升了服務器的散熱效率,同時降低了能耗,符合綠色數據中心的發展方向,逐漸成為現代數據中心冷卻的主流解決方案。MarketsandMarkets預測,二零二四年全球數據中心液冷市場規模達49億美元,同比增長88%。年內,本集團持續加強與各板塊的行業頭部客戶的戰略合作,除戶用儲能業務承壓之外,無人機、智能家居、遊戲硬件等業務板塊保持穩健發展。同時,集團持續發力新產品研發,搶抓市場機遇,積極拓展新業務,持續完善在AI數據中心、AI機器人等賽道的佈局。其中,3D打印機、AI服務器於年內實現量產,液冷和電源產品完成開發,為集團業務增長注入新動力。集團完成自主移動物流機器人的開發,並開始應用於集團內製造場景。二零二四年,本集團新型智能產品業務錄得收入約為人民幣155.60億元,佔整體收入8.78%,同比下降15.63%。
在新能源汽車業務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不斷擴張全球版圖,中國穩居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在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技術加速融合的推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二零二四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繼續快速增長,年產銷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銷量佔比超過40%。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蓬勃發展,競爭力和市場份額持續攀升。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二零二四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及銷量分為1,288.8萬輛及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及35.5%,新能源汽車出口128.4萬輛,同比增長6.7%。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的數據顯示,新能源乘用車零售年滲透率高達47.6%,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下半年連續5個月滲透率突破50%。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經歷深刻變革,由量變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加速向規模化、全球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國家利好政策和旺盛的市場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更進一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成為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國家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積極推進車路雲一體化建設,通過強化創新驅動和優化政策供給,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本集團在智能座艙系統、智能駕駛系統、智能懸架系統、熱管理、控制器和傳感器等領域具備明顯的先發技術優勢,並已實現多產品量產交付,且出貨量持續提升。本集團的智能座艙產品線覆蓋中控系統、儀錶和屏顯系統、HUD、聲學系統、車載充電系統、T-BOX、開關面板系統等,為用戶帶來豐富的多維度交互體驗。本集團全面佈局低算力、中算力、高算力等智駕平台,智能駕駛系統產品出貨量領跑國內市場。集團的熱管理系統產品核心零部件均為自主設計與製造,通過高效的熱能轉換和利用,為消費者打造更舒適的駕駛環境。年內,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的領先地位進一步確立,疊加中國領先新能源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不斷提升,本集團的智能座艙產品出貨量持續增長,位居行業前列。智能駕駛和熱管理產品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智能懸架產品開始量產交付,新能源汽車業務板塊保持高速增長。二零二四年,本集團新能源汽車業務板塊的收入約人民幣205.13億元,佔總體收入11.57%,較二零二三年同期上升約45.53%。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上半年獲納入生指數成份股及指ESG增強指數,盈利能力及發展潛力備受資本市場認可。本集團積極承擔對經濟、環境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積極響應國家的「雙碳」政策,持續優化綠色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聚焦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同時,本集團積極為公益慈善事業作出貢獻,捐贈物資予有需要人士。
資料來源: 比亞迪電子 (00285)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展望二零二五年,縱使外部環境仍然複雜嚴峻,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不變,預期國家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持續賦能經濟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不斷創造新增長點,國家將持續出台支持行業發展的政策及措施,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電子智造相關產業,促進技術創新及加快釋放消費潛力。二零二五年一月八日,國家發改委及財政部發佈《關於二零二五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對汽車及數碼產品更新換代給予補貼,為消費市場注入新活力。作為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創新產品提供商,本集團將持續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及高端製造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垂直整合優勢,全方位深化大客戶戰略合作,積極搶佔市場機遇。在不斷強化消費電子行業領導地位的同時,新能源汽車業務板塊將保持強勁增長,AI數據中心、AI機器人等新興業務有望快速推進,助力本集團開啟第二成長曲線。
消費電子業務方面,AI浪潮持續深化,賦能功能創新,AI應用加速在端側落地,成為驅動消費電子行業新一輪換機週期的核心動力。AI大模型在手機上的應用將重塑手機交互,打破行業創新瓶頸。其他新技術應用包括衛星通信、車機互聯等,也進一步提升手機的功能和性能,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體驗。IDC預測,二零二五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增長2.3%。IDC預計,二零二八年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達到9.12億部,二零二四年至二零二八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78.4%。GenAI在智能手機中的快速融入是行動史上前所未有的,市場滲透率預計將在前三年內超過60%。此外,中國對手機、平板等消費電子的購新補貼政策有望提振消費電子市場信心,刺激消費需求。二零二五年一月十三日,商務部聯同有關部門發佈《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購新補貼實施方案》,全國各地從二零二五年一月二十日開始陸續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IDC預測,二零二五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將達到2.89億部,同比增長1.6%。未來隨著更多三折或其他形態折疊屏產品的上市,從硬件,軟件生態以及使用場景上將會進一步推動折疊屏手機市場的發展。IDC預計,二零二五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將達約1,000萬部,同比增長8.3%,至二零二八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6%。AI大模型在商用市場和企業生產力場景的應用潛力巨大,AI PC滲透加速,業界預計二零二五年是AI PC放量的一年。根據Gartner預測,二零二五年AI PC的全球出貨量將達到1.14億台,較二零二四年增長165.5%。AI PC出貨量在PC總出貨量中的佔比將從二零二四年的17%增長至二零二五年的43%。IDC報告指出,AI能力將逐步向平板市場滲透,推動產品升級。在設備算力、AI模型和智能交互的賦能下,效率辦公、藝術創作和學習輔導將作為AI平板落地和發展的主要方向,助力平板從娛樂設備向專業生產力設備的產品轉型。IDC預計,二零二五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中將有75%的平板搭載NPU以支持AI運算,預計二零二五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將同比增長3.1%。AI終端複雜度提升,折疊機市場增長,有望提升高強度輕量化零部件、散熱器件的需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創新產品提供商,本集團將持續鞏固技術領先優勢,積極把握市場趨勢及AI賦能所帶來的新發展機遇。海外大客戶方面,本集團將持續深挖海外大客戶的核心業務潛力,積極拓展產品品類,進一步提高產品份額及擴大業務規模。安卓業務方面,本集團繼續深化與客戶在高端產品的戰略合作,緊密配合客戶的業務發展需求,全力支持客戶產品的迭代和升級。二零二五年,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需求有望受益於AI技術應用帶來的創新升級,本集團的消費電子業務也將與客戶攜手,共同乘勢而上,實現出貨量和收入的增長,持續強化行業龍頭地位。未來,本集團將繼續深耕海內外市場,加強全球化佈局,推動消費電子業務持續增長。
新型智能產品業務方面,AI和5G等新興科技融合發展,賦能全新及多元應用場景落地,催生巨大的市場需求。本集團在AI數據中心、AI機器人、智能家居、遊戲硬件、無人機等領域的戰略佈局,將受益於這一趨勢。尤其AI和大模型技術的迅猛發展,帶動AI數據中心及AI服務器市場規模快速擴張,為本集團的未來發展提供強勁的增長動力。Dell’Oro Group預計,到二零二八年,全球數據中心資本支出將以2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主要受AI相關基礎設施需求激增所推動。預計到二零二八年,全球服務器市場規模將接近5,000億美元,加速服務器將佔據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麥肯錫預計,二零二三年至二零三零年間,AIDC需求將以33%的年均速度增長。到二零三零年,約70%的數據中心需求將來自支持高階AI應用的數據中心,其中增長最快的生成式AI將佔約40%。AI爆發式增長驅動算力需求激增,對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高能效、低碳排的綠色數據中心市場迅速擴大。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預計,全球綠色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將從二零二四年的817.5億美元增長到二零三二年的3,075.2億美元,預測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為18%。為了解決AI算力狂飆下的高能耗問題,高效散熱及低耗能的液冷技術成為實現綠色低碳算力的大趨勢,AI算力在二零二五年全面進入液冷時代。MarketsandMarkets預計,全球數據中心液冷市場規模將從二零二四年的49億美元增長至二零三零年的213億美元,期間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27.6%。液冷服務器在人工智能浪潮推動下成為剛需硬件,IDC預計,二零二三至二零二八年間,中國液冷服務器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7.6%,到二零二八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02億美元。此外,AI技術正重新塑造工業生產的生態,而端側AI的應用更是進一步催生了新的工業業務形態與產業協作模式。從質量控制到機器人協作,AI技術在工業場景中的應用正逐漸成為實現智能製造的關鍵。隨著企業尋求提高效率、生產力和競爭力,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先進機器人解決方案的採用正在加速。Straits Research預計,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二零二五年的227.2億美元,增長至二零三三年的466.2億美元,預測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為9.4%。人形機器人正加速應用在工業領域,Straits Research預計,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二零二四年的22.5億美元增至二零三二年的237.3億美元,預測期內的複合年增長率為34.2%。IndustryARC報告預估,全球自主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於二零三零年將達144億美元,二零二三年至二零三零年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21.4%。集團在數據中心領域持續投入大量的研發資源,已形成包含AI服務器、液冷系統、電源管理、高速通訊的全面產品佈局,為集團打開了新的廣闊增長空間。二零二五年,隨算力需求持續增長,集團的AI服務器業務將迎來高速增長。隨數據中心市場全面進入液冷時代,市場對液冷產品的需求將大幅增長。集團將積極展開與海內外大客戶的合作,推動AI數據中心相關新產品持續落地,打造新的業務增長引擎。作為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創新產品提供商,集團自身具備非常豐富的工業級應用場景和大量的機器人需求。集團已率先將AI技術用於AMR物流機器人中,未來有望大規模應用,持續提升倉儲和配送效率。集團深耕行業多年,在系統級產品集成上經驗豐富,在智能駕駛的傳感器融合、軟件算法等方面積累深厚。依託AI機器人與智能汽車在技術上的高度同源優勢,集團已針對AI機器人的傳感器、執行器、控制器等多個核心零部件及系統整機進行全面佈局。未來,AI機器人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集團的競爭力;同時,AI機器人產品有望為集團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未來,本集團依託世界一流的研發實力、全球化佈局和垂直整合優勢,持續開拓高增長潛力的新品類和新市場,實現業務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新能源汽車業務方面,智能化、電動化、全球化浪潮驅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千萬輛時代,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上,邁入了規模化、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憑藉領先科技實力、產品創新及品牌力提升,中國自主品牌加速國際化,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新能源汽車持續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變革。高工產業研究院預期,二零二五年以舊換新、稅收優惠、購車補貼等政策有望延續,刺激車市需求保持增長。迭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持續推進,預計二零二五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610萬輛,電動化滲透率有望突破50%。Gartner預計,二零二五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同比增長33%,達到8,514萬輛。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將佔據主導地位,佔比高達57.6%。隨著電動化滲透率邁向50%,汽車行業變革將進入以智能化為核心的下半場。新能源汽車與人工智能、5G技術、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深度融合發展,新功能不斷湧現,網絡連接渠道日益多樣,數據處理規模持續擴大,新能源汽車由單純的交通工具升級轉型為高新技術集成的高端智能體。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五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其中一項重點任務是深入推進「5 G +車聯網」發展,逐步穩妥推廣應用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加快佈設城市道路基礎設施智能感知系統,提升車路協同水平,並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多場景應用,滿足智能交通需求。國家政策支持下,前沿科技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汽車智能化、高端化發展,得益於技術日趨成熟和規模效應,智能駕駛技術正加速下沉到中低端車型。中信證券預測,中國二零二五年搭載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方案的乘用車新車銷量有望衝刺500萬台,對應滲透率超20%;展望二零二六年,搭載NOA方案的新車銷量有望較二零二五年再增長60%-100%。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國內L2級別以上自動駕駛乘用車市場滲透率有望在二零二五年超過65%。Counterpoint預計到二零二六年,中國L3級ADAS乘用車保有量將突破100萬輛,二零二八年出貨佔比達10%。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消費升級,推動智能懸架加速滲透市場,進一步提升底盤智能化水平,並在操控穩定性、行駛平順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帶來顯著提升。聯儲證券預測,中國空氣懸架市場規模將由二零二四年的人民幣122億元,增長至二零三零年逾人民幣750億元,二零二四年至二零三零年的複合增長率超過35%。憑藉多年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本集團已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領域構建多元產品線。預期二零二五年,本集團將持續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持續提升和汽車智能化的加速發展。本集團的智能座艙、熱管理等產品出貨量將持續增長,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將迎來出貨量和產品規格齊升,智能懸架產品將進入放量增長階段,集團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板塊將保持高速增長。未來,隨著新產品量產和滲透率持續提升,集團的單車價值量將穩步增長,新能源汽車業務將保持高速發展。集團將持續投入研發,拓展產品線,積極深化與國內外車企客戶的合作,力爭成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解決方案提供商。
本集團多年深耕細作,持續投入研發創新,已建立涵蓋創新材料與工藝、精密模具、產品設計開發、自動化、信息化等多領域的強大研發團隊,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憑藉雄厚的技術研發優勢,集團積極把握市場機遇,深挖大客戶潛力,不斷拓展業務邊界。近年來,集團業務已從單一安卓領域擴展至海外大客戶、汽車、智能產品等多元化佈局,並從精密製造驅動型增長模式轉型為研發創新驅動型增長。圍繞新能源汽車業務,集團規劃研發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懸架、核心控制器及傳感器等系列產品線。同時,集團在無人機、遊戲硬件、智能家居等新興智能產品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發展。面對全球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浪潮,集團積極擁抱未來,大力發展AI數據中心、AI機器人等新興業務,培育新的增長引擎。預計二零二五年集團各業務板塊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業務規模持續增長。展望未來,集團將繼續秉持核心價值觀,持續強化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搶佔市場先機,並推動智能製造升級,致力於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為客戶和股東創造價值。
資料來源: 比亞迪電子 (00285) 全年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