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4.460 | -0.040 (-0.9%) |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37,321 | 32,090 | 30,258 |
毛利 | 14,365 | 13,811 | 11,536 |
EBITDA | 11,518 | 11,628 | 8,923 |
EBIT | 9,427 | 9,452 | 6,723 |
股東應佔溢利 | 4,602 | 4,429 | 3,377 |
每股盈利 | 0.75 | 0.72 | 0.55 |
每股股息 | 0.24 | 0.22 | 0.23 |
每股資產淨值 | 7.71 | 7.84 | 7.85 |
主要業務為建造、環保能源項目運營(垃圾發電廠、餐廚及廚餘垃圾處理項目、污泥處理處置項目、滲濾液處理項目、沼氣發電廠、糞便處理項目、飛灰填埋場項目、醫療廢物處理項目、固廢處理項目以及提供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利用及環衛作業服務)、環保水務項目運營(污水處理廠、供水、中水回用處理廠、污泥處理及處置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流域治理、污水源熱泵項目、滲濾液處理以及環保水務技術研發及工程建設項目)、綠色環保項目運營(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危廢及固廢處置項目、光伏發電項目及風力發電項目,以及提供環境修復服務)、進行環保技術研發、提供環境相關技術服務、設計環保項目、提供環保項目裝備建造及安裝服務及銷售相關裝備以及投資控股。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本集團堅持穩中求進、以實促穩,積極落實「兩化一型」(科技化、國際化、生態型)發展戰略,全力推進「二次創業」,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具體而言,回顧期內,本集團堅持戰略引領,「兩化一型」戰略路徑逐步清晰;堅持市場導向,加速培育發展新動能;堅持聚焦主業,著力提升經營質效;堅持管理提升,夯實企業發展內功;堅持底線思維,有效防范化解風險,經營業績總體穩中有進,經營向好發展。
回顧期內,本集團收益合共達港幣14,303,933,000元。其中,運營服務收益為港幣9,943,304,000元,較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同比增加5%;建造服務收益為港幣1,844,269,000元,較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同比減少49%。各收益比重為:運營服務收益、建造服務收益及財務收入分別佔70%、13%及17%。
回顧期內,本集團持續推進融資渠道多元化建設,優化融資工具結構。通過精準把握市場窗口,本集團及其上市附屬公司先後成功發行中期票據及資產支持證券等,將綜合資金成本控製在較低水平。此外,本集團著力強化境內及境外銀行授信額度儲備及外債管理工作。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本集團獲得國家各類資金補助約人民幣5,000萬元。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手持現金港幣88.42億元,負債水平合理,財務狀況健康。
本集團秉持與本公司股東(「股東」)分享企業經營成果的理念,為回饋股東支持,並結合業務發展情況及戰略規劃,董事會宣佈向股東派發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股息每股15.0港仙(二零二四年:每股14.0港仙)。派息率為42%,較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
企業管治方面,回顧期內,本集團積極完善企業組織架構與決策管理體系,夯實發展基礎:先後委任瞿利女士擔任本公司非執行董事及委任張翔教授,JP.擔任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提升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水平,並增強本集團在國際業務發展、科研創新等方面的能力;董事會下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對標可持續發展國際實踐,更加系統化、規範化監督和提升本集團各項可持續發展工作;建立總裁辦公會(「總辦會」)與經營管理專題會機制,並系統優化總部部門設置,強化對市場拓展等重點經營工作的支持力度。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業務分佈已拓展至國內25個省(市)、自治區及1個特別行政區,足跡遍及229個市縣區,海外市場佈局德國、波蘭、越南、烏茲別克斯坦等16個國家;投資落實的環保項目共604個,總投資約人民幣1,643.07億元;另承接環境修復、垃圾分類、設計諮詢、設備供貨、技術服務等多項輕資產業務。本集團旗下環保能源及綠色環保板塊合共落實垃圾發電項目196個,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16.29萬噸(含委託運營規模)。
市場拓展方面,回顧期內,本集團堅持「內外並舉」、「輕重並進」,積極探索新業務、新模式;著力佈局企業端(「ToB」)業務,密切關注收並購機會;成立市場拓展部,從相關規劃、市場趨勢、環保督察等角度入手,深入挖掘業務拓展機遇。境內市場,本集團堅持輕重並舉業務拓展思路,同步培育新業務增長點:鞏固深耕固廢處理、水處理、環境修復等優勢業務;積極探索綠色電力算力中心協同耦合模式等領域,拓展ToB業務機會;明確收並購方向,力爭實現重點區域市場新突破;深挖協同業務潛力,拓展移動供熱、沼氣提純、再生水供應等業務;簽署本集團首個生物質天然氣項目,標誌著在生物質高值化利用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境外市場,本集團於烏茲別克斯坦落實兩個垃圾發電項目,突破中亞市場;於泰國、印度承接設備採購、設備供貨等輕資產服務。為進一步助力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並拓展相關市場機遇,本集團計劃於印度尼西亞、越南、中亞等地區設立代表處,依託區域支點,建立並完善海外項目儲備池。此外,本集團於回顧期內積極推進市場營銷工作,先後與北京市通州區、廣東省東莞市、江蘇省徐州市、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門、企業夥伴、行業機構等開展工作會談,加強交流互信,共謀合作發展;受邀參加二零二五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二零二五中亞氣候論壇、中亞生態博覽會等國際行業展會,與國內外同業深度交流,鞏固產業生態建設與行業影響力。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本集團共投資落實4個新項目,總投資約人民幣23.96億元;新簽署各類輕資產業務,合同總額約人民幣5.20億元,新增業務類別涵蓋沼氣提純、移動儲能、滲濾液處理、設備採購、技術服務、環境修復等領域。新增項目的設計處理及供應規模。
創新賦能方面,回顧期內,本集團依託科技委員會,構建起全系統科研製度體系,通過《科技經費管理辦法》等多項核心制度的修訂完善,形成覆蓋課題管理、成果轉化、考核激勵的全流程制度框架。與此同時,本集團系統梳理在研課題,結合業務需求,著重跟進飛灰資源化利用等「3+1」重點課題研發及成果應用轉化。其中,中國首個垃圾發電項目厭氧氨氧化系統已在本集團浙江寧海垃圾發電項目調試成功;200噸╱日小型爐成套設備已在本集團河北廣宗垃圾發電項目進入安裝調試階段。此外,厭氧膜生物反應器(MBR)處理滲濾液技術經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小型爐設備經鑒定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且其中「多源固廢協同焚燒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管理數智化建設方面,業財一體化等數字化平台建設工作持續推進。
運營管理方面,回顧期內,本集團通過「精細化管理措施二十條」、「運營增收專項措施十五條」等舉措和要求,提升存量項目運營質效,主要運營指標持續向好。環保能源板塊,垃圾發電項目平均每噸入爐垃圾發電量約460千瓦時,較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同比增長3%,垃圾發電項目綜合廠用電率約14.7%,較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
環保水務板塊,污水處理量約8.351億立方米,與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基本持平,持續推進藥劑種類優化、精準加藥、設備合同能源管理等舉措,進一步降低存量項目運營成本,並簽訂十餘份開源業務合同。綠色環保板塊,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供熱量、發電量實現「雙提升」,生物質燃料收購單價較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同比下降8%。
工程建設方面,回顧期內,本集團建成投運項目7個,建成完工項目3個,完工並交付的環境修復服務1項;新開工項目7個及新執行環境修復服務3項。
資料來源: 光大環境 (00257)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踐行者、美麗中國建設的擔當者、中國環保產業的領軍者,本集團將秉持「情繫生態環境、築夢美麗中國」企業使命,錨定打造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環境綜合服務商」的目標,突出全年目標導向、戰略引領提升、員工激勵約束、隊伍系統優化等重點領域精準發力,抓好戰略執行,系統優化「十五五」戰略規劃,推進戰略目標落地見效;抓好投資拓展,力爭提升境外業務貢獻,把握收並購機會,拓展核心業務,力求實現突破;抓好增收控本,多措並舉強化運營降本增效;抓好前瞻佈局,培育增長新動能,推動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抓好風險防控,有序處置不良資產,全力攻堅應收賬款回收,從嚴從實做好安全生產。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週年、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五週年之際,本集團將堅守初心、堅定信心,全力以赴,將各項工作成效轉化為發展實績,以「十四五」圓滿收官與「十五五」高起點開局為契機,在「二次創業」征程上再創佳績,為美麗中國建設與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資料來源: 光大環境 (00257) 中期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