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4507.81 265.52
  • 國企指數 8804.42 78.53
  • 上證指數 3561.96 11.25
02432 深圳市越疆科技
即時報價: 52.750 -0.350 (-0.7%)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241287374
毛利98125174
EBITDA-73-94-96
EBIT-96-128-129
股東應佔溢利-52-103-95
每股盈利-0.17-0.32-0.28
每股股息0.00
每股資產淨值2.57

主要從事協作機器人的設計、開發、製造及商業化。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本集團2024年度穩步執行「產品創新與市場推廣並重」的經營策略,在持續加強研發投入和市場推廣的同時,全面優化運營效率,實現經營性虧損大幅改善。本集團整體收入為人民幣373.7百萬元,較2023年度增加30.3%;2024年度公司淨虧損為人民幣95.4百萬元,較2023年度減少7.6%;2024年度經調整後淨虧損為人民幣36.5百萬元,較2023年度減少55.4%。

作為一家技術驅動的產品型公司,越疆在2024年通過技術研發、產品和應用創新、全球化佈局、資本運作四大維度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公司圍繞「具身智能」的核心戰略,依託在技術、產品和應用場景方面的優勢,持續致力於推動全球製造業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並在新零售、醫療手術、健康理療等領域開闢了新的應用場景。目前,公司已成為中國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標杆。

1.技術突破與國家重點研發項目

憑藉跨學科自主研發能力,公司已成為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中少數開發出自有全棧技術的公司之一,覆蓋協作機器人開發週期所有關鍵環節,包括協作機器人設計製造、關鍵零部件開發、控制系統開發、關鍵算法制定與迭代、針對不同任務的多功能協作機器人部署以及AI功能開發。

2024年7月,公司率先突破「柔性連接器精密裝配」技術挑戰,推出視覺引導指尖力控柔性連接器裝配解決方案,微米級3C電子器件精密裝配,實現「機器人替代人」自動化作業重大技術突破,推動了機器人在3C電子智能製造、精密裝配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2024年11月,本公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動力電池組多機器人柔性集成製造系統及應用示範」項目順利通過中期檢查,完成了單元工作站與產線的接口設計與集成測試工作,實現了3條動力電池多機器人柔性製造產線的方案設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是當前我國最高級別的科技研發項目之一,解決關乎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核心問題。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已牽頭和參與負責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持續引領智能機器人前沿技術發展。

2024年,本公司參與起草了3項工業機器人國家標準,獲評「廣東省製造業單項冠軍」。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累計獲授權知識產權1067項,其中,包括709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

2.產品及應用創新與具身智能機器人商業化落地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已推出4個系列共27款的機器人,覆蓋0.25 kg-20 kg負載,憑藉可滿足廣泛使用場景的全產品矩陣,本公司的機器人產品已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應用於汽車、3C電子、新能源、金屬加工、食品飲料、醫療健康、科研教育、新零售、農業等領域,服務全球80多家福布斯世界500強企業,為全球工業製造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提供了關鍵支撐,為商業零售、醫療手術、健康理療等行業帶來更安全、智能高效的協作機器人解決方案,開啟了萬物協作的自動化世界。

(1)六軸協作機器人

本公司的CR系列六軸協作機器人已在碼垛、上下料、無序分揀、塗膠、質量檢測、裝配、搬運、PCB插件、打磨拋光、螺絲鎖付等工業場景有了成熟的應用。依託CR系列領先於行業的卓越性能和技術支持響應速度,本公司在全行業範圍內率先實現手術機器人應用數量超過200台,並已入駐全球知名醫療實驗室和醫院檢驗科,成功服務眾多理療康復機構,引領醫療實驗室自動化革新。

本公司專為商業領域設計的NOVA協作機器人,具備卓越的性能、超輕量化機身設計、高精度長臂展、無門檻操作便捷性以及多重安全防護等優勢,高度契合商業場景應用需求,在理療、餐飲、零售、酒店、口岸機場、公共服務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本公司已批量出貨NOVA協作機器人用於集成客戶的艾灸和按摩工作站,該工作站不僅減輕了對傳統理療師的依賴,同時其智能人機交互和安全技術,以及±0.05mm工業級重複定位精度和850mm工作半徑,顯著提升了理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2)四軸協作機器人

本公司的四軸協作機器人包含面向工業製造領域的M1系列和MG系列以及面向科研教育領域的Magician系列。憑藉其精準定位、高效作業以及極高的性價比優勢,本公司的四軸協作機器人樹立起國產四軸協作機器人的技術標杆,覆蓋了工業製造與科研教育兩大核心場景,已廣泛應用於3C電子、汽車零部件、醫療健康、包裝物流等多個行業領域,贏得了眾多客戶的信賴與好評。

(3)複合機器人

本公司的複合機器人包含面向工業領域的碼垛協作機器人、面向科研教育領域的職業培訓協作機器人及面向商業零售領域的機器人咖啡工作站。

2024年5月,本公司正式推出了越疆機器人咖啡工作站,該工作站基於高精度協作機器人並融合先進AI技術,從掃碼下單到接咖啡全流程自動化,即使在狹小的空間內,機器人也能靈活運作,同時支持24小時持續製作,為零售商家帶來雙倍商業價值。

(4)具身智能協作機器人X–Trainer

本公司於2024年4月推出行業內首款AI賦能泛化訓練操作平台X–Trainer,以高性能協作機器人為基礎,突破了協作機器人產品與多模感知、具身數據、端到端模型等技術的融合;

通過「模仿學習策略」提升機器人的自主學習和運行效能,實現了視覺、聽覺、思考與行動的高度一體化融合,賦予了AI協作機器人「高層次」的智能水平,讓機器人能夠更加高效、精準地完成多樣化任務。X–Trainer通過AI模型實現自主任務執行,已在製造業科研教育領域中應用,成為全球首款商業化AI協作機器人。

3.全球化佈局

在協作機器人領域,本公司已構建起覆蓋廣泛的國際化佈局。本公司全球累計出貨量超8萬台,產品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在美國、德國、日本設立了分支機構並建立了本地化團隊,以滲透國際市場。本公司通過由本地工程師及商務精英組成的全生命週期服務團隊,深入了解當地市場需求,提供定製化與及時高效的技術支持和售後服務,並通過建立本地倉儲提高發貨效率,形成從售前諮詢到售後支持的全鏈條本土化運營體系。這些舉措不僅鞏固了本公司在全球協作機器人領域的領先地位,還為未來的持續發展和全球市場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資料來源: 深圳市越疆科技 (02432)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我們將以「協作機器人智能化升級+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雙輪驅動,在深化協作機器人智能化佈局的基礎上,戰略級推進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構建人機協同新範式。具體而言,我們將專注於以下方面:

1.加強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

我們將緊緊圍繞協作機器人「安全、易用、靈活、生態共融」的核心特徵,持續加強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安全性是協作機器人與人類共同工作的基礎,通過不斷優化視覺傳感器技術、力反饋控制和緊急停止機制,確保人機交互的安全性。易用性方面,我們將通過模塊化設計,實現「即插即用」的快速部署,簡化操作界面,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讓非專業人員也能快速上手。靈活性體現在機器人適應多種工作場景的能力上,為此我們將持續改進機械結構設計,使機器人能夠執行更複雜的任務。同時,我們致力於打造開放的生態系統,促進不同品牌、技術和設備之間的兼容與合作,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為了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我們將專注於核心零部件性能的優化,如伺服電機、減速器和控制器等,力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此外,還將通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使其具備更強的學習和決策能力。根據市場需求變化,我們將適時推出更大負載和更高節拍的機器人產品,以滿足工業製造、物流運輸、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的多樣化需求。這些努力不僅將推動協作機器人技術的進步,也將為各行各業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好的用戶體驗。

2.深耕海外佈局

本公司將持續深耕海外市場,致力於擴大和深化全球銷售網絡,以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國際業務版圖。為此,我們將重點加強與優質經銷商的戰略合作,特別是在關鍵海外市場,通過建立穩固的合作夥伴關係,提升市場滲透率和品牌認可度。同時,本公司將進一步強化本地化團隊的運營能力,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確保能夠精準把握各區域市場的獨特需求和文化差異。

此外,我們還將積極開展各類線上線下營銷活動,利用數字化手段和創新傳播方式,向全球用戶傳遞品牌的核心價值與技術優勢,進一步提升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3.全面佈局具身智能機器人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出台相關政策,以推動具身智能技術的進步與應用。2025年3月5日,我國首次將「具身智能和智能機器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誌著相關領域已成為國家戰略重點之一。與此同時,眾多科技企業也在加大對具身智能領域的投資和研發力度,力求搶佔技術制高點。在此背景下,本公司將憑藉在協作機器人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和廣泛的應用場景,全面佈局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大腦+小腦+本體」等核心技術,實現機器人對環境的精準映射、自主決策和自適應行動,並從實際交互經驗中不斷學習與進化,更好地滿足人們在生產與生活中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為社會帶來更高效、更智能的服務體驗。

資料來源: 深圳市越疆科技 (02432)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