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1395.14 338.16
  • 國企指數 7897.44 118.43
  • 上證指數 3280.34 4.34
02378 保誠
即時報價: 80.400 +3.000 (+3.9%)

基本數據

(百萬美元)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0.000.000.00
毛利
EBITDA
EBIT
股東應佔溢利-1,0071,7012,285
每股盈利-2.874.856.53
每股股息1.471.601.80
每股資產淨值47.4550.5751.10

主要業務為於亞洲、美國及英國向個人及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集團於上述國家及地區提供一系列零售金融產品及服務及資產管理服務。零售金融產品及服務主要包括壽險、退休金及年金以及集體投資計劃。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我們承保優質新業務,提升現金簽收能力,同時優化營運效率,因應客戶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投入資源、專注於推動客戶、分銷及健康業務三項策略支柱的發展,藉此打造強健、穩固的平台,為自身長遠增長提供支援。

我們透過優先招募卓越人才,同時提升所有市場代理的活躍度及產能,全力協助代理渠道積蓄增勢。以上舉措的成效已開始顯現,二零二四年下半年度的活躍代理人數由上半年度的63,000名增至67,000名。於二零二四年下半年度,代理的新業務利潤勢頭向好,較去年同期增長4%,而上半年度則錄得(5)%的降幅,原因是香港於二零二三年恢復通關,該年度表現強勁。整體而言,每名活躍代理的新業務利潤增長5%。我們正採取優質招募(包括透過擴大PRUVenture職涯發展計劃的規模、攜手MDRT.org加強代理培訓與發展,以及持續投放資源發展自身代理數碼平台PRUForce)等多項關鍵措施來帶動代理渠道的表現提升,旨在提升我們代理的產能及保誠的營運效率。

銀行保險新業務利潤增加31%。在未考慮利率及其他經濟變動的影響下,新業務利潤率有所改善,得益於健康及保障產品對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的貢獻增加,目前佔銀行保險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的8%。以香港、新加坡及台灣為主導的14個市場實現新業務利潤按年雙位數增長。我們亦透過於印尼建立新的策略合作夥伴關係,以及推出新的財富、健康與保障產品,進一步強化了自身銀行保險平台。

健康產品的新業務利潤增長11%至3.46億美元,增長主要來自香港、新加坡及印尼,這得益於新推出的醫療保健產品、重新定價措施,以及進一步加強對代理團隊的培訓及支持。得益於確立聚焦健康業務的支柱,並在旗下各項健康業務中分享最佳實踐,我們成功在重新定價方面取得先發優勢,繼而有助於抵銷醫療通脹帶來的影響。

我們已於五個市場實現客戶淨推薦值達至第一個四分位,較二零二三年的四個市場有所提高,且在我們衡量客戶淨推薦值的十個市場中,現時均排名第一或第二個四分位。上述表現顯示客戶滿意度較高。這一成果得益於我們持續提升客戶體驗,以及優化客戶數碼服務平台PRUServices,我們預計將於二零二五年第一季度末前在七個業務單位完成該平台的部署。

瀚亞投資報告顯示來自第三方的強勁淨流入(不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及代M&G管理的基金)為65億美元(二零二三年:41億美元),帶動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管理及諮詢基金總規模達至2,580億美元。管理及諮詢基金增長反映投資市場環境改善,投資表現提升,以及內部及外部零售動能強勁。我們視資產管理為保誠業務版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 保誠 (02378)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得益於多渠道及多元增長模式以及專注實現營運成果的策略,我們在二零二五年處於理想狀況。我們仍專注高質素增長及持續執行轉型計劃,二零二五年是我們產生經營自由盈餘總額增長的轉折點。我們預計新業務利潤、基於經調整經營溢利的每股基本盈利,以及有效保險及資產管理業務產生的經營自由盈餘於二零二五年將各自增長超過10%(均以固定匯率基準計算)。基於上述預測,預計每股股息將至少增加10%,符合我們的股息指引。

自二零二三年宣佈我們的策略以來,我們已全面重新調整策略重心,聚焦客戶、分銷及健康業務。我們透過實施核心業務及基礎設施的數碼化及統一整合等旨在彌補過往投資不足的定向投資,持續推進能力建設與現代化升級。有關投資正全方位重塑我們的業務運營模式。我們相信,在二零二五年期間及至二零二六年,我們將進一步深化能力建設、提升實力,為加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展望未來,鑒於我們持續專注於承保優質新業務、管理有效業務及改善淨經驗差,我們仍有信心實現二零二七年的財務及策略目標,並為股東和其他持份者創造可持續價值。

資料來源: 保誠 (02378)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