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9.430 | -0.030 (-0.3%) |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
毛利 | |||
EBITDA | |||
EBIT | |||
股東應佔溢利 | 1,609 | 1,860 | 2,060 |
每股盈利 | 1.14 | 1.32 | 1.47 |
每股股息 | 0.39 | 0.60 | 0.66 |
每股資產淨值 | 21.28 | 23.17 | 23.84 |
集團在香港,澳門及中國提供銀行、金融及其他相關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受惠於服務出口及整體投資開支上升,香港經濟於2024年增長2.5%,惟低於2023年的3.2%。由於經濟前景未明朗令投資者採取審慎態度,本地內部需求及樓市仍然疲弱。因此,香港政府已恢復深圳居民多次入境簽證政策,以透過旅遊提振經濟活動,平衡本地跨境消費外流。同時,雖然中國內地面對內需不振及人口變化挑戰,在刺激經濟措施、強勁出口及高科技投資的支持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跨境金融及商業活動因金融環境逐漸放寬而受惠,惟未來降息步伐仍存不確定性。
在挑戰重重的一年,本集團2024年股東應佔溢利增加11%至20億6千萬港元,主要受惠於淨利息及非利息收入增加,而信貸減值撥備增加則被聯營公司投資的減值虧損下降所抵銷。
受惠於較高利率環境,大新銀行的淨息差擴大16個基點至2.17%。淨利息收入上升10%,反映出利率上升及我們對資金成本管理的關注之成效。然而,由於在我們核心市場的貸款需求低迷,總貸款結餘較去年輕微下降3%。
在本集團與永明金融產品獨家分銷協議的帶動下,我們的銀行保險業務實現強勁增長,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增加53%。受惠於個人銀行與企業銀行團隊加強對客戶外匯相關服務的合作,淨交易收入增加約57%。
扣除減值虧損前之營運溢利上升31%,主要由於非利息收入增加50%以及經營成本相對穩定所致。
在2024年,本集團應佔聯營公司重慶銀行的淨溢利錄得6億7千7百萬港元。就重慶銀行投資的減值虧損為1千6百萬港元,較2023年減少97%。須注意就重慶銀行作出的撥備乃非現金項目,並不影響本集團的資本充足比率。
資料來源: 大新銀行集團 (02356)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香港2024年的經濟增長溫和,此乃受制於利率高企導致貸款需求及消費信心疲弱。然而,較高利率及市場波動持續有利於我們的淨息差及外匯交易營運。縱使我們已經就信貸減值虧損作出適當撥備,我們仍然對信貸風險保持審慎。憑藉多年建立更多元化的業務收入為基礎,我們將更有能力主動和有效地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動態。
儘管如此,香港作為本集團的核心市場,繼續保持穩定經濟基礎及競爭優勢,包括完善的基建、低稅率、強大機構及穩健的金融體系。香港的銀行已推出新措施,支持本地中小型企業融資需要及其他銀行服務。作為香港本地銀行,我們將繼續為中小企業社群提供強力支持。此外,我們的大灣區策略透過「三地四平台」的佈局產生協同效應,涵蓋範圍包括香港的大新銀行、內地的大新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澳門的澳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大新銀行深圳分行。作為首間在內地擁有雙牌照可經營境外分行及國內註冊附屬銀行的外資銀行,使我們能夠把握跨境流動及經濟融合增加所帶來的機遇。
展望未來,我們預計銀行業在短期內將持續面臨挑戰,尤其是銀行及整個金融體系將繼續面對信貸風險高企及貸款增長疲弱。為保持穩健的資產質素,我們一貫以審慎態度管理貸款及資產組合的信貸風險。我們穩健的資本充足比率及流動資金狀況,不僅有助我們抵禦營商環境艱難的挑戰,亦有利抓住在條件改善時所帶來的增長機遇。香港的流動資金狀況及我們以本地多元化客戶存款為主的資金基礎保持穩健。香港的銀行在過去數十年歷盡多種挑戰,這個受妥善監管的銀行體系具備足夠韌性面對未來挑戰。
資料來源: 大新銀行集團 (02356) 全年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