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0.040 | -0.002 (-4.8%) |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324 | 72 | 65 |
毛利 | 136 | 72 | 65 |
EBITDA | -141 | -15 | -17 |
EBIT | -151 | -27 | -30 |
股東應佔溢利 | -189 | 27 | 4.5 |
每股盈利 | -0.01 | 0.00 | 0.00 |
每股股息 | 0.00 | 0.00 | 0.00 |
每股資產淨值 | 0.11 | 0.11 | 0.11 |
主要從事投資證券、貿易、放債及證券經紀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於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期間,本集團繼續主要從事投資證券、貿易、放債及證券經紀業務。
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期間,儘管在全球旅遊限制放寬而消費者信心及旅遊業反彈下,香港經濟可望逐步復甦,本集團仍然面對全球經濟狀況波動不定的嚴峻挑戰。
同時,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包括俄烏戰爭、中美關係緊張以及中東衝突等對貿易造成打擊,影響市場信心及增加了本集團面對的挑戰和不明朗因素。有鑒於此,本集團於回顧期間繼續採取審慎及嚴謹的態度以管理其業務。
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本集團錄得收入略增2%至20,205,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19,888,000港元),主要由於放債業務之利息收入增加,而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為11,812,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1,926,000港元),主要由於(i)應收貸款之減值虧損撥備增加至10,310,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2,651,000港元);(ii)銀行利息收入減少至14,755,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20,030,000港元);及(iii)員工成本減少至17,736,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20,332,000港元)之綜合影響。本中期期間每股基本虧損為0.06港仙(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0.01港仙)。
投資證券
本集團所購入之證券一般是於香港聯交所或於其他擁有高流通性並可迅速執行證券交易之認可證券交易所及場外交易市場上市,有時亦直接向目標公司購入證券。
於作出投資或撤出投資某一目標公司證券之決定時,一般會參考目標公司所刊發之最新財務資料、消息及公佈、本公司可取閱之投資分析報告,以及行業或宏觀經濟新聞。於決定購入證券作長線持有目的時,會特別注重目標公司過往之財務表現,包括其銷售及溢利增長、財務穩健情況、股息政策、業務前景、行業及宏觀經濟前景。於決定購入證券作非長線持有目的時,除上述因素外,本公司亦會參考投資市場在不同板塊當前的市場氣氛。於回報方面,就長線證券投資而言,本公司主要專注於以資本升值能力及股息╱利息收入計算之投資回報。而就非長線持有之證券投資方面,本公司則主要專注於以交易收益計算之投資回報。
於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之證券投資包括(i)透過損益按公允值列賬之金融資產組合,合共價值為12,728,000港元,包括香港上市股本證券及美國非上市股本證券,價值分別為3,719,000港元及9,009,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分別為7,108,000港元及無);及(ii)透過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值列賬之債務工具組合,包括於海外證券交易所上市之債務證券,於二零二四年期間已作出全數減值而並無賬面金額(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無)。整體而言,本集團之證券投資於本期間並無錄得收入(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無),惟錄得收益341,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虧損548,000港元),主要為出售上市證券所得的已變現淨收益(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所持有之透過損益按公允值列賬之金融資產組合價值減少所涉及的未變現虧損)。
透過損益按公允值列賬之金融資產
於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持有透過損益按公允值列賬之金融資產組合為數12,728,000港元,乃按市值╱公允值計量。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期間,該組合並無帶來任何收入(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無)。本集團確認透過損益按公允值列賬之金融資產之淨收益292,000港元,包括未變現收益及已變現淨收益分別53,000港元及239,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透過損益按公允值列賬之金融資產之淨虧損654,000港元,包括未變現虧損654,000港元)。錄得透過損益按公允值列賬之金融資產之淨收益主要是由於本集團於期末所持有之上市股本證券組合之公允值增加以及於期內出售上市股本證券之已變現淨收益所致。
於回顧期間,本集團投資9,009,000港元收購一間在美國經營之非上市銀行約2%股本權益,並以3,681,000港元出售香港上市股本證券。於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透過損益按公允值列賬之金融資產組合為12,728,000港元,包括一間於香港聯交所上市之物業公司之股本證券及一間於美國經營之非上市銀行公司之股本證券。
本集團致力於透過不時根據(其中包括)對個別證券前景之內部評估及被投資公司之公開可得資料,對個別證券作出投資及撤資決定,以密切監控其透過損益按公允值列賬之金融資產組合之財務表現。
透過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值列賬之債務工具
於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之透過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值列賬之債務工具組合乃按市值╱公允值計量。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期間,本集團並無購入或出售任何債務證券,而本集團所持有的債務證券乃由一間建基於內地的物業公司所發行的公司債券。根據債務證券之合約到期情況,透過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值列賬之債務工具於二零二四年期間已違約,故已作出全數減值而並無賬面金額(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無)。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期間,本集團之透過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值列賬之債務工具組合並無帶來任何收入(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無)。
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透過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值列賬之債務工具組合之市值╱公允值較上年年底並無重大變動,故並無確認公允值變動(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無)。
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透過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值列賬之債務工具組合之預期違約損失並無重大變動(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無)。於過往年度,由於債券發行人拖欠其債務的利息及本金付款,最終影響收回其債券之合約現金流,令債務工具違約之預期損失有所增加。自透過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值列賬之債務工具於二零二四年作出全數減值以後,本集團並無就此確認任何減值虧損撥回。
本集團根據預期信貸虧損(「預期信貸虧損」)模型對所持有之債務工具進行減值評估。預期信貸虧損之計量是違約概率及違約損失額(即如果發生違約時的損失程度)的函數,而違約概率及違約損失額乃基於歷史數據及前瞻性資料評估。於釐定本集團於本期間之債務工具的預期信貸虧損時,管理層已考慮多項因素,包括債券發行人拖欠其債務的利息及本金付款,以及前瞻性資料包括影響債券發行人營運之未來宏觀經濟狀況。與上一個財政年度相比,釐定透過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值列賬之債務工具之減值虧損所使用之方法並無變動。
貿易
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期間,主要由於市況波動,尤其是定價方面,本集團與歐洲客戶的商品交易活動仍然暫時停頓,本集團之貿易業務並無產生任何收入(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無)。業務的溢利為3,957,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5,651,000港元),主要為就抵押作為銀行信貸融資之擔保而預留之現金存款所賺取的利息收入。本集團仍然致力於全球商品市場尋找及評估商機,並將繼續開拓商機,以期改善業務之業績。
放債
本集團之放債業務透過中策信貸有限公司、譽信貸(香港)有限公司及集易有限公司進行。該等公司皆為本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並根據放債人條例持有牌照可進行放債業務。本集團的目標是向有良好信貸記錄的借款人在有足夠抵押品(以香港的商用及住宅物業為佳)作為擔保之情況下提供貸款。本集團從其自身的業務網絡及營銷代理取得穩定的貸款交易來源。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該業務錄得收入增加3%至15,166,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14,662,000港元),而錄得溢
利減少52%至7,139,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15,025,000港元)。收入增加主要由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期間貸出予借款人之履約貸款之平均金額增加,而經營業績下跌主要由於應收貸款之減值虧損撥備增加至10,310,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2,651,000港元)。
本集團根據預期信貸虧損模型對應收貸款進行減值評估。預期信貸虧損之計量是違約概率、違約損失額(即如果發生違約時的損失程度)及違約風險敞口(即如果發生違約,於計入抵押品價值後的損失程度)的函數。違約概率及違約損失額乃基於歷史數據及前瞻性資料評估,而抵押予本集團作為抵押品之物業及資產乃(如適用)由本集團委聘之獨立專業估值師於各報告日期就釐定預期信貸虧損之目的進行估值。根據本集團之貸款減值政策,於各報告日期更新預期信貸虧損金額以反映應收貸款之信貸風險自初始確認以來的變動。於期末,已確認之減值撥備主要指根據本集團之貸款減值政策釐定涉及若干違約及非違約貸款之可收回性所涉及之信貸風險,並已參考多項因素,包括借款人之信貸記錄及財務狀況、逾期結餘之賬齡、抵押予本集團之抵押品之實現價值,以及前瞻性資料包括影響借款人之未來宏觀經濟狀況。
本集團已設立制度密切監控其貸款組合之可收回性,其信貸監控措施包括根據市場資訊定期檢視抵押品價值及定期與借款人就其財務狀況進行溝通,據此,本集團將能夠及時了解各個個別借款人相關最新信貸狀況及風險之最新資料,並可儘早採取適當行動收回貸款。如有需要,本集團將對借款人提出法律訴訟,以收回逾期貸款及接管已抵押之抵押品。於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減值撥備結餘減少23%或84,780,000港元至281,055,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365,835,000港元),其中19,275,000港元為本期間之減值撥備、8,965,000港元為因貸款已償付及借款人之信貸質素改善而撥回減值撥備及99,506,000港元因相關貸款已全數減值而被撇銷。與上一財政年度相比,釐定應收貸款之減值撥備所使用之方法並無變動。
本集團貸款組合之總賬面金額為690,708,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890,083,000港元),自上年年底減少22%或199,375,000港元,乃因於回顧期間若干貸款被結清及撇銷。於期末,貸款組合之賬面淨值(扣除減值撥備後)為409,653,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524,248,000港元)。
於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貸款組合賬面金額(扣除減值撥備後)之98%(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98%)為有抵押品提供抵押,包括於香港之物業、上市股本證券及債務證券,而其餘2%(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2%)為無抵押。於期末,向所有借款人授出之貸款為有期貸款,當中409,653,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302,902,000港元)於一年內到期,而並無(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221,346,000港元)貸款於一年後但兩年內到期。於期末,向最大借款人及五大借款人授出之貸款分別佔本集團貸款組合(按扣除減值撥備後的基準計算)之29%(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22%)及69%(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66%)。於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已向15名(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18名)借款人授出貸款,借款人為香港居民及於香港、英屬處女群島、開曼群島及塞舌爾註冊成立之公司。
證券經紀
本集團之證券經紀業務乃透過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中策富證券有限公司進行。
該公司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牌可從事買賣證券活動(即第1類受規管活動)。於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整體業務收入減少4%至5,039,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5,226,000港元),而其溢利減少64%至1,844,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5,058,000港元)。業務收入減少主要由於期內客戶交易量增加令經紀佣金收入增加109%至955,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457,000港元),以及主要由於期內貸出予客戶之保證金貸款平均金額減少令保證金融資之利息收入減少14%至4,084,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4,769,000港元)之綜合影響。
業務溢利減少主要由於銀行利息收入減少91%至149,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1,693,000港元)及應收交易款項減值虧損撥備586,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無)。
於二零二二年,本集團收購一間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牌可從事就證券提供意見及資產管理活動(即第4類及第9類受規管活動)之資產管理公司。該公司將從事股權、固定收益及另類投資之基金管理活動,預期可與本集團之證券經紀業務產生協同效益及擴展業務收入來源。
資料來源: 中策資本控股 (00235)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隨著香港和東南亞經濟穩定復甦,本集團仍對其業務之中長期前景持審慎樂觀看法。儘管如此,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全球貿易戰可能為不同市場構成不確定性。展望將來,管理層將繼續以嚴謹的態度管理本集團的業務,同時積極評估和探索各種潛在投資機會,根據市況擴大投資範疇,旨在為本集團帶來長遠裨益及提升股東價值。
誠如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四年八月三十日之公佈及日期為二零二五年三月二十六日之年報所述,賣方與買方(本公司之一間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已訂立股份買賣協議,涉及出售及購買Citystate Savings Bank, Inc(.一間其普通股於菲律賓證券交易所上市之儲蓄銀行)已發行及流通股本。現時有關收購已獲菲律賓中央銀行之貨幣委員會批准,有關收結程序進展正面及順利。本公司將於適當時候刊發公佈,以通知股東有關完成此次交易。
資料來源: 中策資本控股 (00235) 中期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