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2867.74 91.82
  • 國企指數 8308.83 8.58
  • 上證指數 3341.73 10.26
00234 新世紀集團
即時報價: 0.024 -0.001 (-4.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3/20223/20233/2024
營業額818389
毛利737689
EBITDA14-3618
EBIT-1.6-4213
股東應佔溢利-1.5-3722
每股盈利0.00-0.010.00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0.270.270.27

主要業務則為放債、物業投資、證券買賣及郵輪租賃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放債

本集團之放債業務乃透過本公司之一間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易提款財務有限公司進行,並根據香港法例第163章《放債人條例》持有進行放債活動之牌照。

鑑於當前高利率環境及市場信心疲弱之不利經濟狀況,香港之貸款環境面對重大調整。本集團主要從事向個人及公司提供按揭貸款,此等貸款是以位於香港的房地產(包括住宅、商業及工業物業、村屋以及泊車位)之第一法定押記作為抵押。於本期間,本集團向個人及公司授出16筆(二零二三年:22筆)按揭貸款,有關本金總額為143,45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198,800,000港元),各自之本金額介乎400,000港元至45,0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900,000港元至55,000,000港元),年利率介乎9.5%至11.0%(二零二三年:年利率8.0%至11.0%),而到期日則由12至120個月(二零二三年:12至180個月)。

本集團亦向個人(主要為根據居者有其屋計劃及租者置其屋計劃而擁有房地產資產的人士以及私人住宅物業的擁有人)提供一小部分無抵押私人貸款。於本期間,本集團向個人授出4筆(二零二三年:2筆)無抵押私人貸款,有關本金總額為2,6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1,520,000港元),各自之本金額介乎200,000港元至1,0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320,000港元至1,200,000港元),年利率介乎20.0%至22.0%(二零二三年:年利率20.0%至21.0%),而到期日則由36至120個月(二零二三年:48至120個月)。

本集團之應收貸款及利息由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之724,516,000港元輕微增加0.5%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之728,068,000港元。於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有115名按揭貸款客戶(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114名),其應收貸款及利息為718,580,000港元(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715,029,000港元)及有21名無抵押私人貸款客戶(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22名),其應收貸款及利息為9,488,000港元(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9,487,000港元),分別佔應收貸款及利息總額之98.7%(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98.7%)及1.3%(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1.3%)。

就於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之本集團應收貸款及利息728,068,000港元(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724,516,000港元)而言,來自最大客戶及五大客戶的應收貸款及利息分別佔7.6%(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7.6%)及26.8%(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26.0%)。

放債業務為本集團之主要收入來源,於本期間佔本集團收入77.0%(二零二三年:82.2%)。於本期間,透過放債賺取之利息收入增加4.3%至37,513,000港元(二零二三年:35,972,000港元)。其包括按揭貸款及無抵押私人貸款之利息收入,分別為數36,165,000港元(二零二三年:34,638,000港元)及1,348,000港元(二零二三年:1,334,000港元)。

於本報告期末,本集團委聘獨立專業合資格估值師,根據預期信用損失模式評估應收貸款及利息的減值虧損撥備。有關按揭貸款,由於抵押品之市場價值下跌及信用減值的應收貸款及利息增加,因此於本期間確認減值虧損撥備3,349,000港元(二零二三年:417,000港元)。有關無抵押私人貸款,由於拖欠的應收貸款及利息減少,因此於本期間錄得減值虧損撥備撥回946,000港元(二零二三年:756,000港元)。因此,本集團於本期間確認應收貸款及利息的減值虧損撥備淨額2,403,000港元(二零二三年:撥回淨額339,000港元)。

在收回已信用減值應收貸款及利息時,本集團透過法律程序取得出租或出售相關抵押品資產之權利。於本期間,由於獨立專業合資格估值師所評估抵債資產的抵債出售價值有所下降,導致將彼等賬面淨額撇減至抵債出售價值減銷售成本,因此,本集團已確認抵債資產的減值虧損撥備15,013,000港元(二零二三年:372,000港元)。然而,該影響部分被淨售價高於賬面淨額之抵債資產的減值虧損撥備撥回為數75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19,000港元)所抵銷。因此,於本期間錄得抵債資產的減值虧損撥備淨額14,263,000港元(二零二三年:353,000港元)。

經考慮上述所有因素,放債分部於本期間錄得溢利減少47.5%至15,98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30,430,000港元)。

物業投資

本集團之投資物業包括於香港及新加坡之優質辦公室空間及商業店鋪。於本期間,本集團來自物業投資之分部收入下降13.7%至6,831,000港元,而去年同期則為7,916,000港元。在香港,來自投資物業之租金收入減少13.4%至5,748,000港元(二零二三年:6,641,000港元)。該減少乃主要由於一位租戶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上旬提前遷出位於旺角登打士廣場之兩個店舖單位,導致該等單位空置一段時間。在新加坡,來自投資物業之租金收入減少15.1%至1,083,000港元(二零二三年:1,275,000港元),原因為兩個店舖單位在上一份租約於二零二四年三月到期後空置一段時間。因此,於本期間,本集團投資物業之平均出租率下降至89.0%(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96.9%),而平均年租金收益率則下降至2.5%(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2.8%)。

於各報告期末,投資物業之公平價值乃根據由獨立專業合資格估值師所進行之估值來評估。其由去年同期之公平價值淨收益8,320,000港元轉為本期間之公平價值淨虧損14,600,000港元,其乃主要由於香港投資物業之公平價值虧損增加至14,600,000港元(二零二三年:3,300,000港元),而新加坡投資物業於本期間並無公平價值收益變動(二零二三年:公平價值收益11,620,000港元)。

由於投資物業之租金收入減少及公平價值虧損,所以物業投資分部於本期間錄得虧損9,233,000港元(二零二三年:溢利14,045,000港元)。

證券買賣

本集團之上市股權投資組合包括香港股票市場之藍籌股。

於本期間,生指數出現顯著回升,由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之16,541點飆升27.8%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之21,134點。該等顯著反彈乃由於中國人民銀行採取積極的貨幣政策措施,包括減息以刺激經濟增長及消費者消費,以及美國聯儲局於二零二四年九月進行減息。

於本期間,證券買賣分部錄得溢利4,394,000港元(二零二三年:虧損101,000港元)。轉虧為盈乃主要由於按公平價值計入損益(「按公平價值計入損益」)的股權投資之公平價值收益3,261,000港元(二零二三年:公平價值虧損247,000港元)以及按公平價值計入損益的股權投資之股息收入增加至1,092,000港元(二零二三年:131,000港元)所致。

於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按市場價值計量,本集團之按公平價值計入損益的股權投資為18,636,000港元(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15,375,000港元)。本集團並無持有其市場價值佔本集團資產淨值超過5%的個別按公平價值計入損益的股權投資。於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本集團按公平價值計入損益的股權投資之詳情載

資料來源: 新世紀集團 (00234)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於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之美國總統選舉後,已出現有關可能會增加中國貨品關稅之擔憂,對香港經濟將構成重大挑戰。作為放債人及在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物業之投資者,本集團必須保持警覺,密切監察有關發展。關稅增加可擾亂貿易流動及提高企業成本,故可能會導致經濟活動放緩。這種環境需要採取積極之風險管理方法,確保其貸款實務穩健,投資策略保持靈活,以應對市場的變化。

為有效應對此演變中之環境,本集團將專注於透過審慎之放債實務及策略夥伴關係加強其財務狀況。透過建立與借款人及租戶等主要持份者之關係,本集團可因應市場實際情況調整其貸款準則,同時支持展現優厚回報潛力之項目。此外,在其評估香港之藍籌股投資時,本集團將會密切監察受地緣政治動態影響之市場趨勢,以作出明智決策。

展望未來,本集團致力物色可能因市場狀況變化產生之機遇。透過保持對新興趨勢之適應及反應能力,目標為本集團實現可持續增長作好準備,同時有效管理有關外在經濟因素之風險,為股東實現最大回報。

資料來源: 新世紀集團 (00234)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